伊姓的来源,姓伊的名人
伊 yī
一、来源有三
1、源于上古。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 长孺家,他的后代便以伊为姓,称伊氏。
2、伊尹之后。商朝大臣伊尹,曾居在伊川,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居 住地名'伊'为姓。伊尹后来佐商汤灭夏,商初辅佐四代五王,氏上古 有名得贤相。历史上的伊川,在今河南的伊河一带。伊尹之后,有莘 氏之女采桑伊川,以地为姓。
3、为历史上伊娄氏所改。《魏书.官氏志》有记载云:后魏鲜卑族有 可汗拓拔邻,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后分为二姓,一姓伊,一姓娄。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任圣堂(任,信也):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 。孟子称他是圣之任者也(圣人中最讲信的。把解放天下为自己的 事)。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伊氏望出陈留郡。《姓氏考略》 中记载:望出陈留、河南、山阳。
1、陈留: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
2、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3、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 郡在今江苏省淮安一带。
四、历史名人
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辅佐商汤,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连保 汤、外丙、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贤相。 伊陟:商汤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从其言而修其德。 伊恒:明代尚宝少卿,昊县人。为人谦恭,时称为长者。 伊盆生:后魏统军,骁勇有胆略,初为统军,累立战功,遂为名将, 赐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 伊秉绶:清代书法家、乾隆进士,字组似,号默卿,福建宁华人。官 至扬州知府。何绍基写诗称颂其书法说: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 漆楮如筒。行草也无唐后法,悬崖溜雨如荒藓。有《留春草堂诗集 》。清代永昌知府、嘉庆进士宋湘赠伊秉绶联为: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 部首查字
巾部
纟部
目部
饣部
尸部
王部
山部
犭部
宀部
门部
马部
皿部
牜部
酉部
广部
金部
弓部
手部
骨部
豸部
大部
礻部
贝部
戈部
毛部
方部
疒部
虍部
歹部
车部
衣部
灬部
羽部
隹部
豕部
米部
子部
鸟部
衤部
石部
瓦部
钅部
囗部
革部
走部
辶部
水部
耳部
阝部
匚部
页部
身部
刂部
气部
厂部
鱼部
冫部
白部
田部
舟部
日部
乙部
一部
足部
丿部
心部
攵部
立部
羊部
禾部
十部
欠部
彳部
讠部
耒部
人部
罒部
雨部
鬼部
穴部
力部
月部
竹部
忄部
火部
言部
土部
虫部
女部
亻部
扌部
口部
艹部
木部
氵部
全部
- 笔画查字
1画汉字
2画汉字
3画汉字
4画汉字
5画汉字
6画汉字
7画汉字
8画汉字
9画汉字
10画汉字
11画汉字
12画汉字
13画汉字
14画汉字
15画汉字
16画汉字
17画汉字
18画汉字
19画汉字
20画汉字
21画汉字
22画汉字
23画汉字
24画汉字
25画汉字
26画汉字
27画汉字
28画汉字
29画汉字
30画汉字
31画汉字
32画汉字
33画汉字
34画汉字
35画汉字
36画汉字
37画汉字
38画汉字
39画汉字
40画汉字
41画汉字
42画汉字
44画汉字
45画汉字
47画汉字
48画汉字
49画汉字
51画汉字
52画汉字
53画汉字
64画汉字
笔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