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进口出口>入世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

入世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

详细内容

  1986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在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
  1、生物技术
  通过对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三大主题的研究开发,以增产粮食为战略重点和发展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为突破口,为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遗传工程农作物的培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信息技术
  智能计算机专家组不仅取得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而且突破了语言、图像、文字识别及机器翻译等技术难关;光纤通信技术亦获得重大突破。此外,程控数字交换设备、光纤光缆、全塑电缆及接续配套、数字微波和一点多址微波系统、移动电话、G3传真机、光纤接续机等通信设备和技术也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3、自动化技术
  CIMS被世界各国看成是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技术,6000米深海机器人工作试验的成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步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
  4、空间技术与卫星应用
  我国已经具备返回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5、其他领域
  近年来,我国在低温超导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中心之一。辐射加工在蔬菜保鲜、化工、电器、包装、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核电和超临界电站、镍氢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活性燃料、皮革柔软剂、印染助剂高效催化剂等精细化工领域,高分辨率中子捕获伽玛能谱技术及核测井系统、数控机床、造船、高速火车等自动化、机电一体化领域,ZA~27锌基合金、碳纤维、电子浆粉料等新型材料领域都相继取得一些进展,在农作物的品种改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问题
  1、高技术产业的结构还不够合理,政策导向不明
  我国已经在高技术及其产业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微电子技术,国外已进入0.3微米的水平,而我国还处于3微米的水平之上;航天技术,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向月球发射航天探测器的国家;计算机技术,美国和日本已进入光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研究开发阶段。尽管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逐年增加,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出口额中高技术产品比重较低,且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仍以进料加工及来料加工装配的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市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争夺目标,我国的民族工业,特别是幼稚的民族高技术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2、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高技术产品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2002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商品出口总额的4.7%,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增强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高技术产品开发基金短缺,缺少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强度低。
  中国高技术研究拨款有限,没有足够的高技术产品开发基金,融资渠道狭窄,以银行为贷款主体的融资渠道限制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社会风险资本也严重短缺,致使高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高技术产品。
  4、高技术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50-60%的水平。据2002年国家公布的调查成果表明,一般成果转化商品率为45.8%,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鼓励从事高新技术的政策缺乏配套性。
  5、科技管理体制还需要深化改革,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还需健全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