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包装机械设备开发重点(二)
详细内容
5.多功能包装相减。开发集容器(盒、袋、杯)成型——充填--封口和真空及无菌技术为一本的多功能曲机械。
6.裹包、封口机械。包括收缩、拉伸、扭结、拆叠、缠绕、裹包机械及高频热合,脉冲、电磁感应、激光、冷封封、超声波及热空气封口机及辅助配套设备。除塑料薄膜裹包设备外,要注意开发、发展拆叠纸包装设备,大力发展与裹包设备配套的各种辅助装置,以扩大主机功能和应用面。
7.捆扎机械。发展多种形式的捆扎机械,推动我国果蔬、日用百货及工业材料包装的自动化水平。
三、包装装潢印刷机械
1.巩固发展平印,压缩凸印。适度增加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鼓励开发各种形式防伪印刷、条形码印刷。
2.加大柔性版印刷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投入。使柔性版印刷质量接近平版胶印和凹印水平,使平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凹版印刷这三大印刷方式的结构在宏观上逐步趋于合理。
3.研制开发柔性版印刷设备与器材。着眼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型;柔性版印刷与印后加工(如上光、烫金、模切、压痕等)相结合的联机生产线;柔性版印刷与胶印、丝网印刷等组合机组,并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纹辊应开发激光雕刻的陶瓷辊,网纹辊的着墨孔应开发多种几何形状,以适应承印各种材料的需要。版材应向大幅面、多品种、多规格的方向发展。
四、包装机械基础技术
1.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及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2.微机应用技术。将微机控制、检测、补偿、调整、显示等项技术应用于包装机械,提高包装机械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3.热管技术。提高包装机械封口的质量、可靠性及对材科的适应性,节约能源。
4.基础配套技术。配套的电气元件、专用泵、阀产品、传感器、电机及电器控制元件。开发各种在线或离线的检阅设备,如异物检测、重量复核、金属检测、真空度检测等设备。
5.设计技术。提高包装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业造型设计的水平。
6.模块化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提高包装机械柔性生产线及生产系统的操作水平。
7.制造技术。提高包装机械在精料选择及应用,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水平,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