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注塑原料助剂>2007年二乙二醇短期保持高位

2007年二乙二醇短期保持高位

详细内容

二乙二醇即二甘醇,其作为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的副产品,约占8%~9%。目前我国有乙二醇生产企业12家,全部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氧化法生产工艺。2006年我国乙二醇产能为169.8万t/a,产量约143.6万t。

  2006年我国二乙二醇产量约12万t,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公司的产量就达10.5万t,中海壳牌的产量约1.5万t,进口量32.01万t,表观消费量44.51万t,进口依存度高达71.9%。

  由于我国乙二醇的产量不能满足下游需求,近年来多家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近年我国拟建、扩建乙二醇装置能力见表2。预计到2008年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万t/a,2010年将达到约400万t/a,按90%开工率计,2008年我国的二乙二醇产量将达到19万t,2010年则将达到30.5万t。

  2006年价格创3年来最高

  2006年1~5月份国内二乙二醇市场走势平稳,供需关系平衡,几经风雨的二乙二醇自2004年以来终于出现了半年的窄幅调整时间,价格在6000~7000元/t波动,没有明确的方向,仅能借助原油和苯乙烯以及乙二醇等相关大宗产品的走势调整起落。但是进入6月份后,市场货源供应趋于紧张,市场对港口库存以及到货情况和报关情况的关注力度急剧加大,市场价格也相应的在剧烈波动中冲向高位,8~12月份海关到港和报关情况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上升到极点,这是导致期货跟现货价格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11月底至12月初二乙二醇价格更是上涨至12000~12300元/t的年度最高点。一季度:窄幅波动难挺强势1月二乙二醇开盘维持低位,隆冬季节UPR树脂工厂对二乙二醇需求也相应下降至一年中的低点,而预计中春节前工厂的补仓也成为泡沫,行情走势不明朗。虽然原油价格大幅走高,乙烯价格也呈上扬趋势,在原料成本上形成了一线支撑,但聚酯行情销售不佳,乙二醇价格低位运行,国内进口商递盘较少,致使价格爬升失去动力。

  春节过后,国内主要二乙二醇供应商陆续回到市场,市场商谈气氛慢慢恢复。但原油的熊市又冲淡了市场,价格在下半月开始下滑,华东市场下跌至2006年的低点6200元/t,华北和华南市场也同步下挫。

  3月二乙二醇走势平稳,华东市场价格环绕在6200~6400元/t,市场主要受原油和苯乙烯市场的影响,而二乙二醇本身则缺少主动性。燕山石化、北京东方、天津联合在中下旬下调100元/t至6500元/t,外盘也稳定在630~650美元/t(CFR)。

  二季度:震荡盘桓理性回调

  4月份原油市场继续冲高,二乙二醇二手商进入较少,部分中间商已经建立了库存,在这种不温不火的环境中,很多贸易商没有大批量建立库存的想法,反而表示货少、操作的灵活性强,况且货源充足,随时都可以补进,因而中间商不能很好地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价格维持在近两年的低位上进行盘整。在原油价格坚挺的影响下,市场仅能小幅推涨。

  2006年第一季度和4月份二乙二醇均在低位震荡盘环,也是受同期整个化工大环境阴霾的影响,但是5月下半月二乙二醇市场终于全线飘红,月涨幅在700~800元/t。分析其原因:①市场短时间大幅走高,不排除炒作因素;②现货市场库存下降,本月中、下旬出现到货真空,一手商没有货源补充,出货速度减缓;③虽然原油价格下跌,但是强劲的PE市场带动了乙烯价格的上冲,也导致二乙二醇船货报价较高。经过5月份的大幅上涨后,6月部分贸易商有满足感,出货意向增强,随着苯乙烯市场走软和下游不饱和树脂需求的低迷,工厂持币观望。中旬二乙二醇市场回落,但是在乙烯价格较高和二乙二醇外盘坚挺的支撑下,主要进口商心态稳定,当市场进退两难的时候,原油市场起到补充作用,引领市场窄幅波动。市场下旬再次形成反弹,进口市场货源紧张、船货报价较少是后期走高的主要因素。

三季度:价格暴涨冲刺万元大关

  7月份二乙二醇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冲破乙二醇价格后继续走高,9000元/t的关口都没有阻止住上冲的动力,贸易商借机炒作。本月苯乙烯市场走稳,虽然天气炎热,UPR的需求较淡,但是进口货源缩减,给贸易商强烈的拉升欲望,月涨幅1300元/t。此后,下半年国内二乙二醇库存明显偏低,到货、报关成为后半年关注的焦点。

  8月初二乙二醇市场主体成上涨趋势,由于船货和报关的延误,价格向万元大关逼近,华东地区曾突破10200元/t,但是截至月底由于到货集中,二乙二醇价格开始下滑,但中旬期货商谈比较活跃。本月外盘也呈上涨趋势,950美元/t和970美元/t均出现成交。9月份,在原油市场暴跌的影响下,芳烃以及乙二醇市场相应回落,整个化工大环境阴霾,二乙二醇跌势较凶,跌幅达千元,开盘市场已经跌至成本线。下半月在市场面亏损较大、贸易商投机操作增多以及芳烃(苯乙烯)走稳的带动下,二乙二醇价格略有回涨,但是好景不长,预期的10月采购不理想,乙二醇/原油暴跌,市场基础面并不乐观,仍有很多贸易商急于套现,市场很快出现逆转,重新下跌。

  四季度:一路高涨创造历史高位

  10月份,UPR树脂开工上升到季节的巅峰,加之二乙二醇供应紧张,市场价格再度爆涨,涨幅近1000元/t。下旬中东大量的二乙二醇进入了华东主港,贸易商恐慌心态表现较重,价格出现下滑。

  11月份二乙二醇行情乐观向好,华东市场涨幅近3000元/t,成为2006年月度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份。11月中旬更是出现了连续3天的日涨幅度500元/t以上,货源紧张仍是本次行情的主导因素,再加上贸易商集体炒作,共同打造了11500元/t以上的高位,月末时创造了2004年以来12200元/t的高位记录。

  12月初,由于集中的到货和较低期货价格的影响,二乙二醇价格重新回调至11000~11200元/t之间波动,中下旬处于窄幅调整期,货源供应仍较紧张,各地区库存水平明显偏低,特别是江苏一带。而船货价格一度冲高,12月底近洋船货在1105美元/t(CFR)成交,对国内供应商来讲无疑是支撑市场的利好因素,但冬季寒冷的气候制约了UPR树脂对二乙二醇的需求,成交较10、11月份转淡,不利于贸易商拉升行情。

  2007年市场将理性回调

  影响2007年二乙二醇市场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油市场

  这是关系整个化工产品波动的源头,2006年原油市场持续冲高,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原油的价格基准面将会有所下降,期货市场在60美元/桶以上的停留时间不会太长。

  (2)供求方面

  计划2007年竣工投产的乙二醇装置产能为42万t/a,如顺利开工,以50%开工率计,二乙二醇新增产量约2万t,远不能弥补30万t以上的缺口。2007年我国二乙二醇产能将上升至17万t/a,仅占全年下游需求量的1/3,进口产品市场主导地位无法撼动。

  乙二醇价格远低于二乙二醇,无论在UPR树脂生产还是防冻液的生产方面来讲,乙二醇将取代部分二乙二醇的用量,二乙二醇的整体需求将会有所下降,除非价格差距缩小至较小范围,重新达到平衡。

  (3)苯乙烯/乙二醇相关产品的带动

  如果原油市场进入50~60美元/桶的层面,那么苯乙烯市场也将会顺势跟跌,大环境并不乐观。2007年后随着新建装置集中投产,市场供应能力大幅提高,加上市场的景气程度可能下降,乙二醇价格走软的可能性较大。

  (4)季节性需求

  3月底4月初将迎接UPR树脂的第一次开工高峰,二乙二醇的需求也将会上升,届时如仍没有更多货源补进,国内整体库存保持在低位,二乙二醇行情仍将呈现利好的波动。另一个二乙二醇用量高峰期将是深秋的9~11月份。

(5)贸易商心态

  经过2006年的洗礼,很多“杂牌”进口商在这段时间不断的销声匿迹,主要的进口商已近浮现,对卖方的操作来说,无疑是个利好因素,有利于卖家的整体控制能力的加强。

  综合分析,2007年随着原油市场的重新定格,二乙二醇的成本有望回落,乙二醇/二乙二醇之间的价格的倒置,将缩减二乙二醇的整体消耗量,会不断重新积压二乙二醇的库存量,使之缓慢上升。2007年二乙二醇会趋向于回落行情,但是短期内二乙二醇继续保持高位。其一,库存的累积不会在第一季度形成威胁;其二,即使有部分库存积留,卖方也会等待3、4月份市场明朗后再重新对价格进行调整;其三,原油市场和苯乙烯市场还没有很好的定位,贸易商不会盲目调整价格。

来源: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