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网友杂谈>谈谈电信和广电的垄断

谈谈电信和广电的垄断

详细内容

名称:谈谈电信和广电的垄断
现在有很多人抱怨中国各地有线网络的垄断,但其实大家可以注意到,每年“消协”统计出服务质量投诉和霸王条款,电信运营商都是独占熬头。电信的垄断根本就没有打破,充分竞争也远没有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困境更是系统内利益划分时,没有切到更诱人的移动蛋糕而已。电信改革的结果只是从一家垄断到两家垄断然后是四家垄断而已。
不过,电信改革的成果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改革的确带来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大范围普及,带来了资费的快速下降。
但据此说,打破有线网络对电视业务的垄断也为时过早。历史情况表明,在垄断的过程中,电信攫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即使到现在,国内资费水平相对国内人均消费水平仍较国外电信运营商高,诸如单向收费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而有线网络运营商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什么垄断利润(国内资费水平远远低于国外,而目前即使因为数字化提高10元收费也是阻力重重)。
纵观产业历史,电信在运营之初就成为一种“商品”,在改革的过程中,这种属性从来没有变过,而商品的需求是由市场决定的,垄断自然可以暴利(忽然想到,信息产业部努力多次认为解决的互联互通成本核算问题,不正是忽视了电信业务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吗?)。
而有线网络则不同,成立于地方,首先作为一种“国有单位”的福利(第一个有线网络是北京燕化),后来逐渐成为城市人的"福利",中国“宣传立国”本身决定了其商业化的艰难。当电信商业化改革如火如荼时,有线网络确逐渐成为城市如“水,电,煤气”一样的公共事业。但有线电视本身,又决定了他具备太多的类似电信的产业属性。正是这种定位的矛盾,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中国有线“行政整合”网络的无疾而终,中信集团“商业化整合”网络的囚徒困境。
定位的不同,决定了“电信”和“广电”垄断产生了不同的产业结果,电信成为数千亿的产业,有线网络只有百八十亿。电信可以以国有资产保值来要挟国资委,而广电只能依靠说不清,道不明的国家信息安全。
电信本该成为一个竞争性产业,但因为国有资产的存在,又享了垄断产业的好处。有线网络本来应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一方面,资产地方所有,增值压力不大,另外一方面,其作为国家宣传体系(而不是信息体系)的定位,导致其公益定位而无法享受垄断利润。
单从资费水平上看,打破电信的垄断才真正对消费者有好处,而打破有线网络的地方垄断的帮助确十分有限。大家看不到境外节目,中国电视台制作不出好的节目都是事实,但那和有线网络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如果谁提出,打破有线网络的垄断至少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我倒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