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策划方案>营销3.0离中国有点远(一)

营销3.0离中国有点远(一)

详细内容

2011年11月,北京。米尔顿?科特勒先生戴着领结和他标志性的侦探帽出现在《新营销》记者面前,这位师从于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世界营销实战大师”已近80高龄,语速缓慢,动作有些迟缓,但是头脑清晰,分析问题犀利、中肯,偶尔还流露出孩童式的天真与执拗。

米尔顿与他的哥哥“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经常就营销实践和理论交流经验和心得,米尔顿常年活跃于企业营销前沿,将菲利普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实践结果反馈给他,二者互相促进的结果是不断丰富营销理念。

情感需求:营销革命3.0

《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便是这种合作的产物,2011年3月在中国翻译出版。在这本书中,科特勒把营销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是所谓的1.0时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说:“无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只有黑色的。”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产品管理,营销也被局限于支持生产活动的七大功能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产品创造需求。麦卡锡的4P理论是那个时代的圭臬:开发产品,制定价格,进行促销和建立渠道。简而言之,此时营销尚停留在战术阶段,它几乎不需要任何创新。

营销1.0时代,基本上是卖方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逐渐进入买方市场,产品日益丰富,为争夺顾客,企业开始了盲目的竞争。这时候,更多的营销因素诞生了,比如4C强调的顾客、成本、便利性和沟通。营销者已经认识到,要更有效地创造需求,就必须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而代之以顾客为中心。STP战略的出现即是营销2.0时代的标志,它强调Segmentingmarket(市场细分)、Targetingmark(目标市场)、Positioning(定位)。事实上,这正是现代营销最常用的营销战略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脑、互联网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络化的深入,人类开始高度互联,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消费者获取信息异常方便、快捷,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口碑传播。为了适应新的变化,营销者又一次地开始了营销变革,使营销专注于人类的情感需求。适应新时代的营销概念应运而生,诸如情感营销、体验营销、品牌资产营销等等。先前以消费者为目标的传统市场定位模型已经无法继续创造需求,现在的营销者必须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需求。这就是科特勒所谓的营销3.0。

营销3.0:离中国有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