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详细内容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3.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1.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2.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学习过程A.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⒈ 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其属于 ,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 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产生的 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 和 。〖思考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2〗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保持一定的 。〖思考3〗自然条件下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 毛霉孢子 ;在工厂化生产腐乳过程中毛霉来自 。〖思考4〗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 构成的。(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 。〖思考5〗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 。〖思考6〗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 ,并可以抑制 。(二).发酵操作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一是控制好 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 。二是控制卤汤中 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 ,过低可能导致 。2.防止杂菌感染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玻璃瓶用 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 ;装瓶后用胶带 ;密封后用 消灭瓶口杂菌。〖思考7〗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3.结果分析与评价(1)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2)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B.重点、难点突破(一)、制作腐乳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二)、课题成果评价 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3、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来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C.反馈矫正1.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2.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3.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 A.30% B.20% C.15% D.12% 4.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含水量不同,下列哪种含水量的豆腐适合用来制作腐乳 A.70% B.80% C.60% D.40% 5.卤汤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镁溶液、氯化钠、香辛料 B.酒及香辛料 C.氯化镁溶液、香辛料 D.酒及氯化镁溶液 6.霉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所含的酶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7.以下各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毛霉 B.乳酸菌、醋酸菌 C.酵母菌、醋酸菌 D.流感病原体、蘑菇 8.测定三类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微生物依次是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温度
18~25℃
30~350C
氧气
不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联系
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原料新鲜的红色; 冲洗;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杀死发酵液中杂菌; 1/3 ; 18℃一25℃; 10~12d ; 30℃~35℃ ;7~8d ; 通过充气口充气 ;有一定的氧气量,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空气;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气味和味道
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发酵液颜色
混浊
混浊,液面形成白色菌膜
重铬酸钾 ;灰绿色 C.反馈矫正1.A 2.B 3.D 4.C 5.B 6.C 7.D 8.A 9.C 10.B 11.A 12.A 13.B 14.(多选)ABCD 15.ABC 16.真菌 出芽 酵母菌繁殖快 遗传物质相对少 单 分解者 细胞核 拟核自身生长发育附:课题2 腐乳的制作的参考答案 A、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⒈ 腐乳的制作原理 毛霉;真核生物;异养型;蛋白;肽;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高渗溶液能使微生物细胞渗透失水死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15~18 ℃ ;湿度;优良毛霉菌种;“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高渗溶液能使微生物细胞渗透失水死亡;调节腐乳的风味;杂菌的生长; (二).发酵操作 盐;使腐乳变质;酒的;成熟时间;腐乳腐败;沸水;迅速小心;密封;酒精灯的火焰;加足够的盐腌制、卤汤中加入一定量酒和香辛料等;调节腐乳的风味、抑制微生物生长;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C.反馈矫正1.A2.C3 D.4.A5.B6.B7.A8.A9.B10.ABD11.ACD12.ABCD 13.对照实验 ;不加塞直接接触空气,腐败细菌进入机会最多; 加塞细菌进入机会减少, 但也很难防止细菌侵入,同时灭菌不彻底,留在瓶内的细菌芽孢可能繁殖;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