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两会”和“三农”达标优化训练及答案
详细内容
5.“两会”和“三农”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写出下列简缩词的全称。
①三农 ②211工程 ③考评 ④交大 ⑤双基
①稳农、强农和兴农 ②在21世纪建设100所重点大学 ③考核评定 ④交通大学 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写出下列词语的简缩词。
①边境贸易 ②采访编辑 ③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④电影明星 ⑤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答案:①边贸 ②采编 ③三讲 ④影星 ⑤消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简缩词,并写出完整的词语。
①近几年,考研人数剧增,这与当前的就业难有直接的关系。
②该单位从事各种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报告的评审,矿山各类矿产储量的核实与评价。
③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方便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推动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市政府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
④现在一些大学设置的程控专业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答案:①考研(报考研究生) ②评审(评议审查) ③审批(审查批示) ④程控(程序控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__________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2)营房各处_________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3)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__________。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 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逝 闪耀 启发
解析:流逝:形容流水迅速流去并消逝,也比喻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如“岁月流逝”。流泻:形容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闪耀:形容光彩耀眼。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我厂早就___________,凡冒充我厂名义生产、推销“四海牌”精致色拉油者,一经发现,立即追究法律责任。
(2)经过一夜休息,旅途的劳累已经消失,清晨七点我们就向下一个目标___________了。
(3)黄土高原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无数___________在地下的文物被人们发掘出来,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A.声明进发湮没 B.声明出发淹没 C.申明出发淹没 D.申明进发湮没
解析:声明:强调公开表态,使广为人知。申明:强调态度郑重。进发:多用于向又一个新目标前进。“湮没”比“淹没”适用范围广,“淹没”只用于水下。
答案:A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随着欧元的启动,欧元将成为一种与美元___________的主要货币。
(3)经深入调研,卫生部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有些领导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的认识还是很__________的。
A.应付 抗衡 肤浅 B.应付 对峙 浮浅
C.应对 抗衡 肤浅 D.应对 对峙 浮浅
解析:应对:应付,面对。应付:对人对事情采取措施;有时有贬义,“敷衍”“将就”。对峙:相对而立。抗衡:对抗,不相上下。“浮浅”“肤浅”词义侧重不同:“浮浅”侧重认识浅薄、不扎实;“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
答案:C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1)去看腊梅,__________你是智者还是仁者,以腊梅为襟,你都会从严寒中体会出热情,从冷酷中体味到倔强。
(2)池水沉默,树枝忸怩,__________时有飞鸟来朝,仍透出一股股孤寂。
(3)__________谁搞哲学,都可能像泰利受到那位女子责备那样遭到申斥,说他看不到自己面前的东西。
A.尽管 不论 无论 B.不论 尽管 无论
C.无论 不管 不 D.不管 无论 不
解析:“无论”表示全包括,“尽管”表示有一定条件,“无论”书面色彩浓。
答案:B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1)“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__________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2)当您依法交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__________您在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3)上海地方那么大,__________你又不知道他的住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A.因为 因为 就 同时 B.因而 其实 都 同时
C.因而 因为 就 况且 D.因为 其实 都 况且
解析:“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的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补充,“同时”只表并列。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湖 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象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9.在作者的想象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10.第⑧段中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请结合第⑦段的内容,简述你对这种“内在关联”的理解。
11.第⑨段中作者提出等待“生命的极致”,谈谈你对“生命的极致”的理解。
12.第⑩段“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9.解析:“经历了什么”主要是对第③④⑤段内容的概括。第二问注意第③⑥段这些语句的含意:“等待一个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守望不息”。
参考答案:第一问:许多不同年龄的过客,曾在它的身边演绎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第二问:等待着这些生命的故事能够在身边不息地上演,展现生命的意义。
10.解析:相关的语句在第⑦段:“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
参考答案:历史上的人物,就其个体的微观角度来说,他们是转瞬即逝的,但又在历史中留有声名;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渺小的,但同时又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叱咤风云。
11.解析: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生命极致”,说明答题区域就在上文,联系“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极尽辉煌”,可以总结出答案。
参考答案:生命的极致:思想感情的共鸣(或:思想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内心畅快的迸发;人生的睿智的获得;理想的实现。
12.解析:要明白“过客”的含义,还要联系上一段的“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说的是有关铁椅的思索使我的心灵受到启发。
参考答案:这句话的含意有二:其一是就摄影作品的欣赏而言,指的是欣赏过程的终了;其二是就时间而言,我在思索中过去了一段时间而成为“过客”。
二、语言运用
13.春节期间,在广州市工作的小王收到了叔叔在广州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叔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一段几个词语运用得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叔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解析:“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
参考答案:①“笑纳”改为“收到” ②“爱戴”改为“爱护” 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 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⑤“惠赠”改为“送”
14.魔鬼词典,是从不同角度联想和想象,将词语重新解释而编成的词典。词语意义一般具有哲理性、幽默感和审美感悟,令人拍案叫绝,可以称之为“另类智慧”。例如:
电脑病毒:飞进电脑里的苍蝇。外语老师:校园里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人。名片:向新认识的朋友显示自己的权势、地位或富有,并让他带走备忘的小纸片。
试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对词语重新解释。
蝗虫 呐喊 藏书家 鼠标 网民
解析:要注意词语意义的哲理性,幽默感和审美感悟。
答案示例:蝗虫:不等庄稼抽穗便强行进行收割的家伙。
呐喊:劫匪走远以后才敢发出的声音。
藏书家:让书籍睡在家里,自己在门口守夜的人。
鼠标:一只倒霉的老鼠,也不知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尾巴要被拴在电脑上,还要任人摆布。
网民:当今全世界出生率最高的人种。和普通人不同的是,其年龄长短并非根据活在世上的时间,而是根据已经交纳的费用多少而计算。
15.给下面的消息加上标题。
(1)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法国科学家在老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不断聚集到癌细胞附近并将其摧毁。
报道说,科学家发现的是一种非常小的树突状细胞,只有5微米到6微米。通常情况下,树突状细胞就仿佛是哨兵,它可以抓住侵入机体的“外来者”并把它们交给T淋巴细胞处理。树突状细胞还可以拉响癌细胞出现的警报,唤醒免疫系统运作以杀死癌细胞。科学家新发现的这种树突状细胞不仅仅有“预警”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2)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电子束照射废气的方法分解、清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二恶英,收到良好效果。
据时事通讯社日前报道,这一技术应用的原理是,使用电子束让废气中的空气和水生成活性氧等易反应性物质,进而破坏二恶英的化学结构。该所在垃圾焚烧场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焚烧一般的生活垃圾,按每小时产生的1000立方米废气计算,施加30万伏的电压生成的电子束(电流40毫安、带宽45厘米)可把其中的二恶英分解和清除90%以上。
(1)解析:给消息加标题,一定要找出文段里面的关键词。关键词的位置主要在导语部分,即新闻的第一段。本段的关键词有“科学家”“癌细胞”“杀死”等,然后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科学家发现癌细胞“杀手”
(2)解析:要抓住关键词“日本”“二恶英”“分解”。
参考答案:日开发出分解二恶英的环保技术
读书做人
某年夏天,北京遇到了少见的高温天气。当时,纪晓岚正奉圣上之命在翰林院赶编《四库全书》。因时间紧,他不敢懈怠,但他又怕热,于是就脱掉上衣,打赤膊伏案撰稿。忽然,仆役来报,说皇上驾到。他一时找不到上衣,只好狼狈地钻进书桌底下,并用桌布遮住自己。乾隆进书房没看到纪晓岚就坐下来阅稿了,而纪晓岚蹲了好长时间,听外面无动静,便掀起桌布问仆役:“老头子走了吗?”乾隆一听,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责骂道:“大胆纪晓岚,竟敢叫朕老头子,难道你活得不耐烦了?”纪晓岚赶快爬出来,跪在乾隆面前说:“臣该死,不过,微臣所说的‘老头子’并非民间所说的老头子。百姓称皇上为万岁,岂不为‘老’?皇上乃一国之首,岂不为‘头’?皇上又是真命天子,岂不为‘子’?”乾隆听罢,转怒为喜,感慨道:“纪晓岚啊纪晓岚,真是名不虚传!即使苏秦、张仪再生也会望尘莫及。朕赦你无罪,起来吧!”“老头子”原是不礼貌的称谓用语,但被纪晓岚一解释,“老头子”变成了简缩词,具有了褒义色彩。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读完故事,同学们应当学习纪晓岚那种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样会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