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
详细内容
离苏州不远,有个阳澄湖。阳澄湖两岸,有个村子叫西斜宅。西斜宅西 边,傍着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名叫清水港。这条河上接阳澄湖,下通万里 长江,当中要绕过常熟的大虞山。站在西斜宅的村子口,朝北一望,嗬,四 季常青的虞山,它的倒影活脱活现地嵌在了碧澄澄的清水港里。大家都说, 从这里望虞山,一天有七十二变,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都是一 个时辰一个景,十八个画师也画不出。 明朝有个大画家叫沈周,大号叫石田,十二岁跟祖父来到西斜宅种田。 落脚不久,小石田就被当地的绿水青山迷住了。起先,一天还是四个时辰专 门看野景;后来从早上一直看到鸭子下蛋,连一日三餐都顾不得吃。 老祖父为小石田上了心思:“唉,小石田生得眉清目秀,怎么变成了一 个憨大呢?定是在这陌生地方碰上凶神恶煞啦!”小石田反而觉得好笑。他 把小眼睛眨眨,用小手朝虞山一指道:“呐,那座青山是一位美女神,一天 要换七十二套衣服哩!不信,你看看:早上迷雾绕着青山,美女神在雾海里 捉迷藏;太阳一出,美女神就满身涂着胭脂;等日头三丈高的时候,美女神 又披着绵绣长裙,彩带一直拖到这清水港上。这么迷人的景致,百看不厌, 我要把它画出来!” 小石田真的画了起来。每天雄鸡叫头遍就起身,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去, 长日不歇。祖父看他勤奋,有志气,特地在河边给他搭了一个茅草棚,这样 刮风下雨都不怕了,又搬来一方大青石,让他当纸用。于是,小石田手执羊 毫,对着山写景。画好了洗掉,洗掉了再画,虞山怎么变,他就怎么画。天 长日久,把一块平平整整的青石板,揩成了一个凹肚脐。他每天洗笔、砚的 地方,水变得乌黜黜的,后人便把那地方称为“洗砚湾”。附近还有个小湖, 据说凤凰曾经在湖里?过浴,水是活的,沈周画画的 水就是从这小湖里取的,所以画啥像啥。后来沈周成了大画师,这个小湖就 叫做“画师湖”了。 那时的黑墨,是用糯米揉合起来做成的,所以香味扑鼻。墨汁倒在水里, 一直流到阳澄湖。螃蟹最喜欢吃这种墨汁,因此这一带到阳澄湖,清水大闸 蟹最多最肥。据说螃蟹喜欢迎着灯光爬,是由于当年石田点着纱灯画画,螃 蟹凭灯光寻找墨汁吃养成的习惯。不信,如今吃蟹时只要你翻开蟹壳看一看, 就会发现只只肚壳都染着墨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