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压光质量的工艺因素分析
详细内容
在压光过程中,影响压光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压光温度、压光压力和压光速度。 1.压光温度 压光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热压、上光、冷却剥离。压光过程中的热压,使涂料膜层的分子热运动能力提高,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涂料层中主剂分子对印刷品表面的二次润湿,附着和渗透(一次润湿是指上光涂料的涂布),增强了二者之间的接触效果:适当的温度使印刷品与上光带间形成良好的黏附作用;一定温度条件下涂料膜层塑性提高,在压力作用下,平滑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压光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涂料层黏附强度下降,变形值增大,印刷品的含水量骤减,不利于上光和剥离;如果压光温度太低,涂料层未能完全塑化,对印刷品的二次润湿、附着、渗透不够,涂料尼不能很好地黏附于压光板和印刷品表面,影响了压光效果。压光温度选择的原则:在印刷品能达到工艺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湿度适当调高。温度调整得是否合适可以通过压光加工中的某些现象来进行粗略的判断:印刷品能与压光带紧密黏附,经压光、冷却后能在收料端较容易地剥离下来,印刷品的膜层平滑光亮,可以判断为温度合适;如果印刷品在压光中途脱落或到终端剥离困难,印刷品表面膜层有起泡、平滑度差等缺陷,则说明温度不合适。在温度调整时,冷却系统应做相应调整。
2.压光的压力 压光的压力是影响压光效果的重要因素。涂布干燥的膜层中,涂料分子的排列并不十分紧密,其间存在许多微小的孔穴。一定温度下,涂料的塑性增加,分子间移动加剧,膜层的体积发生变化。当外界没有压力或压力不够时,体积变化不够明显;当外界压力达到一定值,体积变化非常显著。在压光过程中当加在涂料层上的压力达到10—30MPa 时,涂料分子移动加剧,涂层变薄。涂层的变薄程度,可用体积变化的百分率表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