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后>印后专家王淮珠:印后装订之我见(上)

印后专家王淮珠:印后装订之我见(上)

详细内容

印后装订亟待关注

 印后装订工序承担著书刊印刷品最后的装饰加工任务,关系到书刊的使用价值、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果没有正确、牢固的联结和漂亮、高雅的装帧加工,再精细的印刷品,也无法体现出其档次和价值。因此,印后装订是印刷品包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加工工序。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印后装订工序总持有一些偏见,认为装订只是一个搬搬拿拿、粘粘贴贴的工种,随便一个人都能够胜任,而忽视了其重要性,导致印后装订领域与印前、印刷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的局面。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

 1.操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

 几十年来,印后领域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均低于印前和印刷人员,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极少。近几年,才有个别企业开始重视印后装订工序,引进了高素质人才。

 2.缺少专业教育体系

 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印刷专业学府(指学生数量)北京印刷学院及国内多所印刷院校,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处设立印后装订专业,只是在印刷或包装系开设20多个课时的装订技术课程,没有将占印刷业1/3人数的装订专业作为一个专门学科,且印后装订的技术专家及师资力量匮乏,生产中的问题无处咨询。

 3.行业内重视不够

 我国历年举行的大型印刷信息发布会、科技研讨会等,很少涉及印后装订专业的内容,好像印后的页张不装订成册就可以阅读和保存了。

 4.工价过低

 印后装订工价过低,目前仍然在执行1993年或1994年的工价,最新工价也是1997年的。前两年,四川某出版社举行了一次精装书加工招标会,当时的装订工费是1.20元/本。工厂为了拿到这批活,相互压价,最后标价居然低到0.375元/本。不难想像,这样的价格能加工出好的产品吗?另一方面,在工价降低的同时,对书刊装订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采用的工艺也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使得装订加工难上加难。

 5.加工周期不科学

 由于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书刊的印装周期越来越短,留给印后装订工序的时间就更少,而且赶工期的事很少波及印前、印刷工序,只有装订工序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装订任务。

6.人员分配不合理

在印刷企业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文化、素质高的人员去印前,身强力壮的去印刷,剩下的去装订。而现在,装订工序也在不断引进新设备,几百万、上千万元的装订生产线同样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人员来操作。

7.各工序缺乏合作

任何一本书籍的印制完成,都是印前、印刷与印后加工各工序通力合作的结果,上工序应为下工序提供优质的半成品,共同为生产优质书籍而努力。但多数企业在上下工序的协调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

现在,书刊的印后加工工序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多样化,印后装订工序已不再是一道简单的工序,而是一个印品装帧的艺术加工工序,不仅需要灵活、高超的手工操作技术,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操作人员具有掌握先进设备的能力,逐渐转变为设备自动化、工艺材料多样化、市场需求信息化的数字化装订加工工序。

印后装订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印后装订技术经过50年的变革与发展,已由一个落后的手工操作工序发展到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可适应现代印刷发展的先进工序,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国际标准靠拢,形成向自动化、多样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环保化发展的趋势。印后工序的发展正在改变着长期以来印后给人们遗留下的落后迹象与偏见,并逐渐认识到印后装订工序对印品包装的重要性。印后装订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工艺、设备、材料三方面。

工艺多样化、高档次

工艺技术变革与出版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出版界出现了五多,即短版活多、无线胶黏订多、特殊加工物多、新工艺材料多、质量要求高的活多。此外,在用纸和装订上出现几大变化。

1.纸张幅面变大,开本尺寸已纳入国际标准

过去我国书刊用纸幅面一直采用787mm1092mm和850mm1230mm的规格,极少部分采用8801280mm的规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采用了国际标准纸张的A、B两种幅面,A型幅面为890mm1240mm和900mm1280mm;B型幅面为1000mm1400mm;常用开本尺寸A4(16开)的用纸幅面为297mm210mm,A5(32开)为210mm148mm,B5(32开)为239mm169mm。用纸幅面的变大使书刊开本尺寸变大,标志着我国书刊尺寸规格引入国际标准。

2.纸张定量增大,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52g/m2的书芯用纸定量一直沿用了40多年,近十几年有所提高(以用量最大的教科书为准),即改为55~65g/m2,国外书芯用纸定量为65~75g/m2。说明我国书刊用纸也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

3.平装中无线胶黏订已代替铁丝平订

长期使用的铁丝平订困扰着印后装订的周期和书籍外观质量。无线胶黏订的出现和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适应了现代的高速发展需要,现在,国际上平装工艺均采用无线胶黏订。

4.无线胶黏订精装逐渐兴起

近几年书刊本册精装用材料的变革,促进了装订工艺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无线胶黏订进行精装书加工,如2000年开始引进的2000SC型精装联动生产线,就是既可有线加工也可无线胶黏订的联动生产线。无线胶黏订精装的黏结材料和设备条件已形成,无线精装工艺指日可待。

5.豪华装和特殊装订法逐渐增多

近几年一些有保存价值的书籍开始采用豪华装加工,如豪华精装、豪华线装等,这些装法选用真皮、丝织品做封面,用24K赤金进行烫印和滚金口,用上好的木料做书的函套等,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品,如中华书局出版的《24史》豪华精装本和浙江加工的用丝绸印刷的《毛主席诗词》豪华线装等,都是非常精致的豪华装书籍。

此外,特殊装法中的书籍前口的拇指索引、声响、露血,平装中的空背装、反复在封面上折前口、封面对开门,精装书用线装书函做套等也在逐渐增多。

6.高级手工操作技术重新得到重视

近年盛行的特殊装法和豪华装书籍往往需要手工操作技能高的人来完成,所以有高级手工操作技术的工人渐渐抢手,有些单位不惜重金聘用这类人员,其原因是特殊装和豪华装书籍的工价极高,且许多工序机器无法加工,只能手工完成。

设备更新换代

我国现有印后装订设备品种之多、式样之繁杂、发展进程之快是任何一个工序无法比拟的。它经历了由手工操作到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并经过了多次变革而形成了现在的现代化装备,并正在向国际水准靠拢。

现在我国印后装订设备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适应大批量或中批量生产的高、中、低速的各种联动机和单机设备,承担着每年近70亿书刊和数十亿本册的加工任务;二是适应数字印刷和小批量零散加工的小型及桌面单机设备,如加工标书、文件合订本、说明书等小型设备,包括台式配页机和订书机、台式胶包机、台式滚金口机和台式切书机等,以应对快速印装加工服务。

1.我国现有印后装订联动生产线

(1)骑马订联动生产线,以国产设备为主,速度一般为7000~8000本/小时。全国已有300多条线。

(2)无线胶黏订联动生产线国产、进口设备均有,多装有空背加工设备。高速8000~12000本/小时,中速为5000~7500本/小时,低速为4000本/小时左右。

(3)精装书加工联动生产线,以进口设备为主,速度有36本/分钟、40本/分钟、50本/分钟、60本/分钟等。全国现有50多条线。

(4)平装平订联动生产线,以国产设备为主。速度为70~140本/分钟。全国有近10条线(此线基本停用)。

(5)配锁联动生产线,进口设备。锁线速度160~220帖/分钟。

(6)本册印装联动生产线,进口设备,速度280本/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