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中一年级作文>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详细内容

【篇一】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高一语文上册教学资源

高一语文上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要点:鸿门宴

超全高考复习资料,在线学习交流,马上注册吧!

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收藏

评论

打印

一、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设计:

《鸿门宴》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这篇课文,我们准备尝试着把它当做一篇现代文来来进行阅读分析鉴赏。

《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项羽)、语言、动作、表达技巧(衬托)

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

②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赏析文中的成语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②分析鉴赏文中对刘邦、项羽语言、动作的描写,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②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本课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史记》、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

2、课文文义已自读为主,教师辅助点拨梳理文章思路,“以情节带语言”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3、采用讨论式学习法,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文中人物多元化评价。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课前预习提纲:(三遍阅读法)

1、查资料,了解《史记》、司马迁及刘邦.并做相关的笔记整理.

2、一读: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二读:查注释,凭借现有的文言知识,初步了解文意。

4、三读: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思路。(提示:故事的情节)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一)让学生把整理后的有关《史记》、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发言,并投影展示。评出最佳,教师最终点拨总结。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二)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点:

1、正音:

①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②鲰(鲰,zōu,短小,浅陋)生说我曰

③戮(戮,lù联合,一同)力

④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⑤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⑥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⑦彘(彘,zhì,猪)肩刀

⑧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3、通假:

①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②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③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⑤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⑦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军霸上(驻扎)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不义也(合于义)

②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道)

③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臣活之(使„„活)

拔剑撞而破之(击破、打碎)

5、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沪江中学语文资源网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无被动标志)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皆为所虏矣

④省略句

为击(省介词宾语“之”)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⑤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6、文中出现的成(熟)语:

①鸿门宴:比喻暗藏杀机或另有阴谋的宴会。

②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⑤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三)[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旦日飨士卒(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若入前为寿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公为我献之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会其怒,不敢献

A.②④/①③/⑤⑥B.④/①②/③⑤⑥

C.④/①②③/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

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

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2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414此其志不在小

A.①⑦○12/②⑤○14/③⑧/④⑥⑨⑩○11○13

B.①⑦/②⑤○14/③⑧○12/④⑥⑨⑩○13/○11

C.①⑦○12/②⑤/③⑧/④⑥⑨⑩○13○14/○11

D.①⑦/②⑤/③⑧○12/④⑥⑨⑩○11○13/○14

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B)

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范增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

(1)目似瞑,意(神情)暇甚(2)项王受璧,置(摆设)之坐上

(3)卮酒安足辞(推辞)(4)此亡秦之续(连续)而

(5)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6)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7)沛公起如(往)厕(8)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1)(3)(5)(7)B、(2)(3)(6)(8)

C、(2)(4)(6)(7)D、(1)(4)(5)(8)

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A)

A、(1)因沛公于坐(2)不如因善遇之

B、(1)故遣将守关者(2)君安于项伯有故

C、(1)范增数目项王(2)瞋目视项王

D、(1)沛公军霸上(2)度我至军中

8、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1)约为婚姻(2)沛公居山东时(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将军战河北(6)而听细说(7)张良入谢(8)再拜献大王足下(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A、(2)(5)不同,其余相同B、(3)(6)(7)不同,其余相同

C、(4)相同,其余都不同D、全都不相同。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①妇女无所幸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B、①素善留候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D、①距关,毋内诸候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下列诗句和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C)

(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南弟子今尚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将军威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将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A、(1)项羽(2)刘备(3)杨玉环B、(1)岳飞(2)刘备(3)王昭君

C、(1)项羽(2)曹操(3)王昭君D、(1)岳飞(2)曹操(3)杨玉环

(三)学生复述原文,把准备好的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内容总结,思路梳理等作业投影展示,评出最佳,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