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合一选举
详细内容
篇一:《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治走向》
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治走向
大纲:1.指出国民党惨败情况及惨败原因。
2.台湾政治走向:
(1)国民党:修宪。
(2)民进党:台独
(3)其他边缘党派:亲民党
3.2016台湾大选预测
国民党不行啦!民进党有戏吗?第三党派如何?-----
扑朔迷离。
正文:
任冬梅:对“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的五点观察华夏经纬网2014-12-1210:17:40
字号:小大
作者:任冬梅
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以国民党大败告终。选后,国民党内涌现“辞职潮”,尤其是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之后,国民党内暗潮汹涌、局面混乱;民进党则挟大胜之势展开布局,为2016年“重返执政”铺路。舆论认为,国民党如能“对症下药”,2016年仍有机会,而民进党虽形势看好,仍面临不少挑战。
“九合一”选举国民党遭受惨败,国民党内部弥漫失败主义情绪,表现在:“行政院长”江宜桦辞职,“内阁”改组艰难完成;马英九辞去国民党主席,党内群雄并起,“卡位战”暗潮汹涌;“马王之争”继续撕裂国民党;“蓝委”与党政高层分道扬镳,宣示“党团自主”;部分“蓝委”拟提案“修宪”,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
民进党“九合一”选举意外大胜,目前气势如虹,多方出击,试图以“地方包围中央”,2016年一举完成“翻盘”。民进党的动作主要有:召开中常会,党主席蔡英文提出“区域联合治理”;对两岸政策发言谨慎,为未来预留空间;表示将力拼“立委”补选,称“不排除柯文哲模式”;“修宪”呼声再起,但表述各有分歧、莫衷一是。
综合台湾政局当前态势,可作出以下五点判断:
马英九让毛治国出任“行政院长”意在打“安全牌”。舆论认为,“行政院副院长”毛治国出任新“阁揆”,高层这手布局,除了力求稳定、无缝接轨,也有马英九仍力求稳住“行政权”的政治意味。这次选举惨败让马英九措手不及,局势迫使他必须先处理掉党务,也相对限缩了马寻觅新“阁揆”的时间,不得不从党内、“江内阁”中寻觅“阁揆”,最后确定由毛治国“组阁”,这张牌就是马确保行政权的“安全牌”。虽然不管蓝绿,对于“毛内阁”都有不满之声,认为是“旧瓶装旧酒”,缺乏改革诚意,还有国民党籍“立委”发表声明要求马英九“收回成命”,但也有蓝营“立委”认为在马当局仅剩的1年多任期里,选择守成是较为合适的做法。
大多数人只将“修宪”议题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九合一”选举后,要求“修宪”的声浪再次出现,且蓝绿“立委”皆有提议。其实“修宪”议题并非今时今日才突然出现,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台湾舆论认为,“修宪”并非目前的当务之急,“宪法”或许有不足,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立法院”里的朝野政治恶斗,这才是攸关台湾发展的种种法案不能通过、长期无法实施的原因。主张“修宪”的各方,不少并非真正为“宪政”正义的长治久安而要求“修宪”,只是借“修宪”作为政治斗争的平台,为自己攫取政治私利。如目前很有机会冲击2016年“总统”大位的蔡英文,并未对“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表态,反倒是极力推动将“立委”选制改为“联立制”、投票年龄降至18岁等对自己夺权上位有利的议题,说明相关各方各有各的利益考虑。
国民党如能团结一致,还有可能“起死回生”。12月13日是国民党党主席选举领表的截止日期,党内实力派人人按兵不动,台面下却串联、游说动作频频,党魁与2016“大选”要连动还是脱钩,各方势力互有盘算,又彼此猜忌、相互牵制,以致至今尚无党内大咖表态参选。舆论认为,国民党“九合一”选举输到如此惨状,党内实力派或中生代政治明星仍在互相算计考量,而非志愿扛起重任,带领国民党走出阴霾,不免让人失望。但也有媒体表示,国民党如果在剩下的1年3个月里加速改革、加强党内整合并且扭转媒体环境,对症下药,仍然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民进党形势大好,但仍面临许多挑战。“九合一”选战,蔡英文带领民进党狂扫13席县市长宝座,创下建党以来的记录,一时间蔡的声望达到顶峰,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称民进党内只剩下“一个太阳”。虽然目前看来,民进党2016年重返执政形势大好,但想要完成“蓝绿翻转”,民进党还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后太阳花”时代,民进党能否处理好与新兴第三势力,包括跃跃欲试的“公民组合”及在野小党的竞合关系。民进党的“立委”选战布局,究竟是要力拼狭义的单一政党“国会过半”?还是改为寻求“跨党派”合作、与小党及公民势力串连?其次,民进党要走完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最重要且无可回避的就是其两岸政策,以吴钊燮近期在美国的发言来看,民进党仍然不愿改变其“台独”立场,舆论认为,如果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不能做出务实性调整,不能在稳定两岸关系方面得到美国信任的话,其2016之路仍有可能断送。
“九合一”选举不应该影响两岸关系持续发展。舆论认为,“九合一”选举的结果虽然彻底改变了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但不论哪一党掌握了较多地方执政县市,台湾面对的内外经济环境都一样,都必须要务实面对与解决。有媒体呼吁,在选举激情过后,两岸交流应尽速恢复常态,持续为台湾经济贡献活力。台湾民心是拥护两岸和平发展的,并不受到朝野政党政治立场或政党轮替的影响。(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篇二:《2014年台湾地方公职人员选举》2014年台湾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又名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于2014年11月举行,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之直辖市(6都)选出新一届的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并选出新一届的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山地原住民区长、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此次选举与往常不同之处,是将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选举与县市长、县市议员选举合并举行,以减少选务经费,降低社会成本。
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进行投票、开票,选出6名“直辖市”市长,16名县市长,375名“直辖市”议员,532名县市议员,198名乡镇市长等。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国民党方面29日晚间承认遭遇极大挫折,表示将尽快提改革方案。
中文名
2014年中国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
简称
2014年九合一选举
投票时间
2014年11月29日
开票时间
2014年11月29日
主要人物
连胜文、柯文哲等
性质
地方性选举
背景编辑
“九合一”选举被称为台湾选举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全台各县市九项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进行,其中包括“直辖市长”、县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少数民族区长及区民代表。[1]
2014年1月21日,经台湾中选会会议讨论决定,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投票确定于2014年11月29日上午8时至下午4时举行。该项决定将报请台湾行政院备查。
台湾“中选会”指出,2014年底的“直辖市”市长、“直辖市”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等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预计将在8月21日发布选举公告,8月28日公告候选人登记日期,9月1日到5日受理登记,9月5日政党推荐之候选人政党撤回其推荐截止,候选人资格将在10月21日以前审定,候选人号次则在10月27日透过抽签决定。[2]
“中选会”指出,依照该时程,11月13日公告“直辖市长”候选人名单,公办的“直辖市长”政见发表会将安排在11月14日到
28日;“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候选人名单则是11月18日公告,并于11月19日到28日举办公办政见发表会,11月25号公告选举人人数,投、开票日期则订在11月29日。[2]
“中选会”指出,12月5日前审定当选人名单并公告,12月19日前发给当选证书,并于2015年1月4日前通知候选人领取补贴之竞选费用。至于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选举,由各直辖市和县市选委会配合此时程订定。[2]
日程编辑
选举规模编辑
“九合一”选举会被视为是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选举,主因来自于过去台湾的选举都分开举行,2014年底首次将所有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因此才会产生高达1.1万席公职人员的规模。
依照目前的席次来预估,年底“九合一”选战,应选“直辖市长”6席、县市长13席、“直辖市议员”375席、县市议员533席、乡镇市长198席、乡镇市民代表2095席、村里长7853席,共11076席公职人员。
2014年11月29日投票当天,选民手上会拿到不止一张的选票。直辖市的选民与非直辖市的选民,领的选票张数也不一样。
选举结果编辑
2014年11月29日,台湾地区历来规模最大的选举,即“九合一·地方选举”进行投票、开票。据台湾当局选举事务部门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国民党方面29日晚间承认遭遇极大挫折,表示将尽快提改革方案。[5]
六大“直辖市”市长选举结果
台北市长:无党籍参选人柯文哲当选
柯文哲,男,55岁,无党籍,台湾大学医学院博士。曾任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5]
新北市长:国民党籍参选人朱立伦当选
朱立伦,男,53岁,国民党籍,美国纽约大学会计博士。现任新北市市长,曾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立法委员”、桃园县县长等职。
桃园市长:民进党籍参选人郑文灿当选
郑文灿,男,47岁,民进党籍,台湾大学硕士。曾任台湾行政院发言人兼新闻局长、桃园县议员、民进党文宣部主任、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等职。
篇三:《上海交大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形式与政策》形势与政策
1中国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2转变经济发展方向
3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应该如何做
4APEC峰会
5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
6中国首次向美国大规模出口民用飞机
7聚焦双十一
8台湾服贸之争
9台湾未能参与全球及区域FTA网络
10中国自贸区
11台湾社会经济困境
12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演进
13台湾政治局势分析及九合一选举
14如何看待中央对台与对港澳政策
15香港局势
16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17中国的大国外交
18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
19习主席欧洲之行
20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21马来西亚航班失踪
22亚信峰会
23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24中国依法治国进程
25中国梦
262014反腐记录
27乌克兰:东部“反恐行动”致政府军累计伤亡超4500人
28习近平安倍500字通稿
29G20峰会
30国家治理体系和智力能力现代化
1中国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特点:1.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农业生产形势稳定。3.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趋缓。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5.市场销售稳定增长。6.对外经济稳步发展。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8.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9.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现有政策基调,创造良好发展预期和透明宏观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将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其内涵,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2转变经济发展方向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主要方向: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3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应该如何做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创新的推动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的整体状态,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大学生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时代和国家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奋发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新文明。例子:垃圾分类、绿色校园、非机动车
4APEC峰会
奥巴马称美方没有围堵或损害中国统一的意图;中美中俄元首会晤透露大国关系新内涵;习近平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提出6个重点方向;朴槿惠与安倍交谈系“已准备好的外交”;中韩22领域达成协议90%以上商品撤销关税;奥巴马:中国赴美商业旅游签证将延长至十年,重申欢迎中国崛起;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5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
2014·光荣与梦想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港天博览会;2014年11月11日-16日;广东珠海6中国首次向美国大规模出口民用飞机
中航工业直升机哈飞与美国维信航空公司11日在珠海签署20架运12系列飞机销售合同。这是中国首次向美国大规模出口民用飞机。据透露,这些订购的运12飞机将用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到大峡谷地区的旅游观光和短途客货运输。这是中国国产民机首次出口发达国家,在中国民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7聚焦双十一
入冬季节,是消费高峰,同时消费者积累了10个月的积蓄,是一个爆发点。11月是一年销售业绩的收官阶段,没有完成任务的品牌和渠道都在想尽各种办法促销,因此此时组织商家进行促销容易。从供应链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供应链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完成库存处理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品牌方渴望这样的大促。11月是物流淡季,无论是干线、还是快递,此时的运力相对与其他季节更有保障。政治价值:从2012年马云被评为年度经济人物,到2013年1月温总理召见马云,以及2013年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接见马云,真正让中央从多项政策上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步步实现了马云商业背后的政治目的。
8台湾服贸之争
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服贸协议,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2014年3月18日晚间6点多,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台湾反对服贸协定的民间团体、学生代表在毫无预警下,冲破立法院大门。两百多名的学生在立法院狂奔,强行进入议场霸占主席台。谢长廷、蔡英文等民进党政治人物,听到消息赶到现场,表达支持的立场。2014年3月21日18时,反服贸学生总指挥林飞帆刚刚召开记者会,痛批马英九已丧失统治正当性。林飞帆号召全民,明天以静坐形式包围各地国民党党部,并且继续占领台湾国会现场,扩大抗争。
9台湾未能参与全球及区域FTA网络
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是两国或多国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里所指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关税,也可能是繁杂的规则等等。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简称FT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台湾现状:已与巴拿马、尼加拉瓜、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有FTA,占出口总额0.187%10中国自贸区
其特点是一个关境内的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地区)的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且对境外入区货物的关税实施免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国务院于2013年8月22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自由贸易区,消息公布后,各方普遍认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聚焦点”正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将促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市场经济大发展。专家认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以政府放权为标志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原先受到较多管制的创新类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和医药医疗护理业等,将获得很大的发展机会。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与正在申报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2015年九合一选举}.
11台湾社会经济困境
薪资停滞、资本集中、创业无望、文凭贬值、工作贫穷、生育罢工、人口老化、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就业压力
12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演进
两蒋时代:汉贼不两立,三不政策;李登辉时代:1990年8月对大陆地区从事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1996年戒急用忍政策;陈水扁时代:2001年积极开放政策;马英九时代:2008年全面开放政策
13台湾政治局势分析及九合一选举
台湾社会很不景气;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未来发展前景不明;个人生涯暗淡不清
九合一选举,于2014年11月举行,由台湾自由地区之直辖市(6都)选出新一届的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新一届的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山地原住民区长、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此次选举与往常不同之处,是将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选举与县市长、县市议员选举合并举行,以减少选务经费,降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