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诗词
详细内容
'【篇一】纪念屈原诗词纪念屈原诗
那绵延了两千多年的
人民的美丽的传说
是真的么?
——当你诞生的那个早晨伴随着你的第一声哭号播散出一片芳香
在你出生的院落的上空凝结着一朵彩云
那么,为什么
通过遥远的时空
我们看到的是
在荒野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听到的是
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为什么,在只能供你洗脚的浊流中,结
束了你的一生?是历史的悲剧
还是你的悲剧呢?
你把荷叶裁成衣裳
你啜饮清露和菊霜
——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谁欣赏你的高洁,你的清白?
为了风雨中的祖国
你奉献出满腔赤诚
——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谁理解你的正直,你的忠贞?群鸦聒噪
而白鹤孤立
野草丛生
而香花凋零
你,纯真的诗人呵
决不肯唯唯诺诺
以保平安
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你苦谏、你呼号、你抗击狂风暴雨呵,吹打吧
炸雷急电呵,轰击吧
你慨然地面对
沉重的命运
你被投掷于大荒
披发抚剑
开始了无尽的漂流
独立在苍茫的暮色里
仰天长啸
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
在你走过的道路上
每一步都流下了血迹
在你唱出的歌声中
每一句都掺和着泪痕
不是哀叹自己的流落
个人的安危、荣辱何所计使你痛苦的是
危急的祖国和受难的苍生你遥望被焚毁的故都
那熊熊的大火
也煎熬着你的心……
置身在阴暗的深渊中
你的灵魂飞跃出深谷
上下求索地翱翔
你叩问宇宙的奥秘
你寻求理想的乐土
你探索生活的真谛
你渴望照路的明灯……举目四望
茫茫大地哪里是归宿?栖隐山林吧
心已和山河一道破碎
哪有闲情去陪伴野鹤,欣赏浮云混迹江湖吗?
世道浑浊,众人皆醉
苟活是比死更可悲的生你庄严地选择了你的道路像一颗流星陨落于
大海一声爆裂,
一阵青烟
你在滚滚的江流中
熄灭了自己的生命
你去了,但未随波消逝悲剧的阴影
只是在你
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诗
不是用苦难和悲愤哺育自己沐浴着辉煌的阳光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他们自由地倾吐出
幸福,欢乐,而且满怀希望的歌声!
1983年
访南诗抄
【篇二】纪念屈原诗词缘艺斋——纪念屈原屈原唐诗50首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0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04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0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07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0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0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
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28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9湘弦怨
(唐)孟郊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30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孟郊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31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唐)孟郊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凋枯。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32读史五首
(唐)白居易
其一
【篇三】纪念屈原诗词关于屈原的对联和诗词一、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楹联)
(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纪念屈原诗词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汨罗江屈原祠清·李次青)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湖南长沙屈贾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纪念屈原诗词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二、诗词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篇四】纪念屈原诗词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篇一:致屈原
作者:白石细琢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溅湿了汩罗江畔的斑竹,
哀思顺江而下。
两千多年中的每一句离骚,
在粽子的飘香中吟诵,
拧一把艾叶飘在水中,
与挂在脖颈的香囊,
一起飘香。
端一碗雄黄酒,
与您对饮,
静静的汩罗江,
端阳高照。
篇二:哭屈原
作者:常路明
活到现在才明白
那个屈大夫死的那天
有多少伤心
有多少无奈
故国家园
娇妻眷恋
活到现在才知道
汨罗江有多深
你怎么能把一个名士藏匿
你怎么能把一片丹心沉冤
天空洒下豆大的泪滴
百姓捧出一打打的粽子奠祭
楚国已亡
爱国忠君之心何处寄托
唯有与鱼虾为伴
唯有与淡忘为伍
此行必去
必去
篇三:悼屈原纪念屈原诗词
作者:黎明曦
汨罗江边,一声声愤懑的呐喊,用离骚
伴着楚辞的磬音,寄托情怀,凄婉
惊动了河山,也振聋发聩般,唤醒诗坛
使诗经后的经典有了改变,惊魂的诗句
参差错落着遣词长短,再也无法拘束
如律诗般敬为圭臬的铭龛,酝酿的酴醾
浓酽成端午水的缠绵,甚至使我不敢痛饮一盅
熏染,依然陶醉了几千年,恍若不竭的醴泉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抛弃耿介,情何一慨
诘问九天,叩响神殿,敲击龙宫,悲凄呼唤
哪里能容忠臣之躯,何处可寄许灵均的梦魇
上下求索,荆楚遍布追寻的盘桓,使河山动容
郁郁不得志呀,蕙质兰心,圣洁修身,如此之躯竟不被重用,错失的哀叹,让人心生迁怨
大夫之舟涉江而行,惊诧了太多心颤,悲剧放任发生爱国恤民更添沉痛,只应和起九州竟食米粽的盛宴无需留意作鱼饵,抑或借分享,寄托哀思之情
独不惦念远离信仰的饥馑,把怀念用啃噬填充饱餐善良懵懂了敬奉,伯夷不食周粟,鸷鸟不与燕雀同种
怀王自今可否明了此心,国人哪能仅用端午祭祀屈子的情感篇四:端午忆屈原
作者:云湘鹤
天气反常得没法预见
雨霭笼罩在长江一线
连汨罗江也无法幸免
萤火虫也收起它的锋芒
静待雨后重振起舞
应该锣鼓喧天的场面
如今被雨幕屏蔽了起来
每年五月五日
乡亲们怀着对你的念想
自发组织龙舟竞赛
那时的汨罗江上旗旆飘飘
两岸人潮涌动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口号声整齐划一
个个充满英雄气慨
直奔远处决胜的标记
雨,一直不停的淅淅沥沥
也洗不掉两千多年遗留的风俗
当初怀抱治国之梦
抱石沉入江中
使九问惊天
把离骚传诵
让精神不朽
你面带笑容静坐在庙宇前
看这千年来的朝代替换
你去了,寂寞了千年的
路程
把呐喊挥毫在奔腾的江面
把胆气镶嵌在龙头之巅
你的身影屹立在江畔
巍峨成一棵松
让世人敬仰
你去了,粽香在史册里住了下来
保存千年时光香味不淡
连同你的气节
燃烧在华夏大地
篇五:念屈原
作者:灵魂在飞
一
用粽叶叠成一只船
让思念飘浮在黄河
用黄河水粮造一壶烈酒
将思念饮进肚子
站在巨石上醉看今朝
黄河源头独看屈原
回头事已过尽千年
把酒问今天
那年是何年
黄河水
屈原在何处
黄河水
屈原永远在人间
二
端午节我不吃粽子
也不吃包子
请给我一口水吧
让我喝下一口水
一口清凉的水
一口纯净的水
一口正义的水
因为那口水是黄河水
没有世俗的污染
只有屈原的灵魂
喝下它
可以梦见屈原
喝下它
世间会平静
篇六:写给屈原
作者:dcg5982163
一个人的名字,过去二千多年都还让人记着你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挺起的脊梁
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一首《离骚》,两千年多年的传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感叹世态的炎凉
投向大江非你的选择
却让无数人为你悲泪
连江中的鱼儿也为你守候
这才有划龙船的举动
那投入江中的粽子
你闻到它的香了吗
屈大夫,可以告慰你的是
伟大而坚韧的炎黄子孙
依然会顽强的活着
崛起的中国会永远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腾飞的中华民族
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篇七:屈原之美
作者:anne_manor
在冲忙杀戮战乱的史书中
寻找一个美丽的位置
种满蕙茝和芳芷
再洒上清晨坠露的余香
一朵茉莉般淡雅的灵魂
千百年来
恍若散发着幽秘的气息
引得后人无限向往
即使触摸不到那神秘的气息
却是如此贴近的
润滋心灵的悲伤与美好
依然无法拥抱
王的男人
总归是那么的轻之如毫
惟草木之零落兮
落水三千染作一条圣洁水
仿佛有一支身影浪漫飘逸
伫立在永恒的夕阳江畔
那江离与辟芷的芳馥啊
正穿越过千年的时光
篇八:端午怀屈原
作者:伍培阳
此刻,汨罗江显得异常平静
无论上游,下游,还是中游
端午日渐临近
莫非它正在搜集楚国方言
或者,将之乎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也异常平静
稍稍在水面撕开一条口子
随着时光和岁月
下潜到最深的江底,细心寻找
一摞散佚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
文字里的香草,美人
想象夸张,光怪陆离,以及丰沛的情感恰好巧遇一位峨冠博带纪念屈原诗词
银须飘逸的古人
递给我精装版的楚辞
其中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
渔父告诉我,他叫屈原被怀王一再疏远和流放的
三闾大夫
【篇五】纪念屈原诗词端午怀古,纪念屈原端午怀古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惟此一人。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精神”作为一种爱国精神,已广泛深入人心。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历朝历代,无数的忠勇之士前仆后继,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保卫祖国,临危不屈,关怀民生,在民族危难存活之际,英勇战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才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荷包……现代的屈原,被在代代相传的民众眼中甚至被神化了,人们感受着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懑,人们体会着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博爱,人们也敬佩着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豪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的精神不变,华夏
儿女与屈原心意相通,希望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这也许正是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的原因。
端午节,屈原,是代表着我们悠久历史的民族符号,无论外来民族运用如何手段,何种形式来模仿我们的习俗,但是只能剽窃表象,真正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是永远藏留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华夏儿女应该承担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否则当惊呼我们的精神家园一片荒芜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也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着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不竭甘泉。
传承民族文化教育。给孩子们讲一讲端午故事。让孩子了解民族习俗的特色,传承屈原的爱国忠贞的气节和情操。用传统诗词文化打亮孩子生命底色,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流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篇六】纪念屈原诗词2013端午节忆屈原诗四首2013端午节忆屈原诗四首:1,、忆屈原——
粽香传久远,
华夏思屈原。
端午泪潸潸,
一水两重天。
2、颂屈原——
个人魅力冠古今,爱国精神传后人。端午因君成传统,国共合作一家亲!
3、台湾大陆一家亲——米粽飘香越千年,爱国情结忆屈原。台陆共祖根相连,一水岂能两重天?
4、告慰屈原——传统佳节端午到,米粽飘香艾草绕。屈原天堂应微笑,吾辈神州正弄潮。
2013/6/14
【篇七】纪念屈原诗词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
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
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
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
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
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
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
甲乙:《清明》---
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
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
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
合:请听《中秋月》
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
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甲:一个个传统佳节,一首首经典诗词
乙:诗词中的节日,节日中的诗词,
齐合:祈福迎年是春节,花灯猜谜闹元宵,祭祖踏青在清明,粽子飘香话端午,七夕节上鹊桥会,明月把酒中秋到,九九重阳来登高,来登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