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关于粽子的事

关于粽子的事

详细内容

篇一:《粽子里的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

一、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

2、PPT(指着粽子问)这是什么?(指着粽子问)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最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

3、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结合PPT讲述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3、出示PPT(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以后小动物在一起)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

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

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小兔等等{关于粽子的事}.

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吃粽子,讲故事

三、语言游戏

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

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

3、要求: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实物粽子)引起幼儿兴趣

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

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

(2)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

(3)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

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关于粽子的事}.

比如:小熊--熊猫---猫头鹰---英雄„„

再比如一个句子:小熊走在马路上----后面让小朋友随意接,把故事发展下去„„

6、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悄悄话怎么说的,说说看

请几名幼儿进行悄悄话的活动

跟一个小朋友悄悄说“我爱你”,让小朋友传下去,到最后一个看说的是什么,爱要用心听~~

四、欣赏故事结尾

正当我们去老奶奶家的路上呢,一个小姑娘来到了老奶奶的家————结束

篇二:《粽子里的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小房子。小房子里,住着一个白头发的老奶奶。老奶奶是为小朋友找故事,才住到这儿来的。老奶奶找到了许多故事,可她突然害了一场大病。后来病是好了,可是老奶奶不能说话了,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于是„„老奶奶开始用青青的粽叶,白白的糯米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叽叽喳喳,飞来了一只小鸟。老奶奶在心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鸟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鸟扑棱扑棱讲不出故事。吱、吱吱,跳来了一只猴子。老奶奶在心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哩哩哩,哩哩哩,跑来了一只小狐狸。老奶奶在心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狐狸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蹦蹦蹦,跳来了一只小兔子。老奶奶在心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却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怎么办呢?看来,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

快看,那儿有个小姑娘在采蘑菇呢!

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扔下竹篮拼命逃。

糟糕!想个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呢?

有了,有办法啦!它们去采了好多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脚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蘑菇就像一把把撑着的小伞,站起来了。

过了几天,小姑娘又来了。嗬,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着了迷。

篇三:《粽子里的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

图书简介:

老奶奶家在树林里,她可会讲故事

了,大家都喜欢听。一场大病后,老奶奶不能说话了,不能讲故事给小动物们听了,怎么办呢?

于是,老奶奶开始包粽子。她把故

事都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啊,来了一只小松鼠。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

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

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篇四:《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关于粽子的事}.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

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关于粽子的事}.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关于粽子的事}.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关于粽子的事}.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大班观摩课《粽子里的故事》观后感

常常听到有关于应彩云(特级教师)这个响亮的名字,不管是有关于她的课程或是她的个人魅力,一直希望有机会可以直观的听听她的课,感受她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并学习、借鉴她的教学方法,学为己用。事愿人意,前几天,很荣幸的接到园部给我的观摩学习的机会。观摩学习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其中就有应老师的绘本教学课程。

次日,我和几位教师一同去往上虞(应老师本次开课的地方),我如饥似渴似的,一路上想着可以在这个周末好好的“饱餐”一顿了。课程表一发下来,果不其然,内容十分的丰富。除了应老师的课外,还听了其他许多老师的优质课。就应老师的两节绘本课程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应老师的大班《粽子里的故事》和小班《熊叔叔的生日派对》这两堂课,让我深深感觉到她在的教学活动自然和智慧,课上轻松而精彩,使人深受启迪。可以说不仅仅是孩子们连在座的老师也被她吸引,让在座的我们也同时觉得是在享受、欣赏。

特别是那一节大班的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原本教学设计上是为中班小朋友准备的,由于这个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本年9月刚刚升上大班,还有中班的特质,于是她立刻进行了课程内容的临时调整,这充分展示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特出教学经验的富足和对幼儿心理敏锐的观察力。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策略、师幼互动、意外处理、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就教学过程而言,这堂课从头到位都渗透了:“吃吧!吃吧!吃完粽子讲故事。”孩子不自觉的就记住了。这个比教师一句句灌输式来的有效。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应老师用绿卡纸做了三个漂亮的粽子,每个粽子里都藏了一个游戏,她在幼儿的惊奇中打开了第一个粽子:听话。游戏规则就是教师提问刚刚故事里的内容请幼儿回答或者教师说刚刚故事中长长的一句话:“小雨点,沙沙沙……”请幼儿一字不落地重复。说对的幼儿教师就请他吃粽子(自带的小粽子,已等分),这大大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在幼儿兴致最高的时候

老师又打开了第二个粽子:词语接龙。一开始孩子们都不会玩这个游戏,可是在应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小熊猫——树——苹果——医院——回家等等,孩子们兴奋地停不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应老师有之前上课的经验,了解幼儿心理,得知幼儿想象力和编的故事偏向于把事件、人物危险性化,于是在接龙的进行过程总不断地提示往“美好”的方向发展。进行有效地干预、引导,使得这个环节顺利的进行。之后,应老师最后打开了第三个粽子:说悄悄话。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培养了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本次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回程后,除了认真的记录本次观摩学习的内容和写好观后感悟之外,还会有意识的把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经验带入实践课程活动中。借用应老师话讲: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上课时:他们是幸福的,而也是幸福的。

附上: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小房子。小房子里,住着一个白头发的老奶奶。老奶奶是为小朋友找故事,才住到这儿来的。老奶奶找到了许多故事,可她突然害了一场大病。后来病是好了,可是老奶奶不能说话了,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全都包到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吱吱吱,吱吱吱,啊,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快吃粽子讲故事。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就有了故事,可是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它们吃了粽子有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们办呢?小松鼠、小狐狸、小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决定去找一个会说话的小朋友。快看,那儿有个小姑娘再采蘑菇呢!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扔下竹篮拼命逃。糟糕!想个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呢?有了,有办法啦!它们去采了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脚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过了几天,小姑娘又来了。嗬,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

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着了迷。“好心的老奶奶,我回去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小姑娘背了满满一筐蘑菇,又带了满满一肚子故事,告诉老奶奶回家去。小松鼠、小狐狸、小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唱着歌儿来送小姑娘,那歌儿也是故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