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万华岩游记

万华岩游记

详细内容

篇一:《万华岩导游词》

万华岩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万华岩观光游览。

万华岩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地学部专家组誉为“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洞穴”,是国际风景旅游洞穴协会的第七个中国会员单位,就连见多识广的美国洞穴基金会探险队来过之后,也对它赞不绝口。

万华岩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和乡坦山脚下,距郴州市区17千米。万华岩是一处罕见的大型地下河溶洞区,共有三个仍然处在发育期的溶洞,全长9千米,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其中水面约9300平方米。现在万华岩开发出来可供游览的部分是主洞的2245米,分为12个大厅。在洞内一共有30多种次生化学物,占国内已知种类的90%。洞中遍布石钟乳、石花、石笋、石菌、石柱、石帘、石田和石瀑等奇景,具有观赏、科考、探险和漂流等四大开发价值。

现在离万华岩主洞口还有一段距离,先去参观一下近年新修的350米长的湘南民间艺术长廊。

踏上这木雕的风雨廊道,大家是不是感觉富有民间艺术特色呀?这50米长的“图腾柱廊”是由28根木柱、12根横梁加青瓦顶组成的。在木柱、横梁上都雕刻着古代图腾,有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还有各路神仙、十二生肖等。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每逢丰收之后便戴着图腾面具载歌载舞,祈神保佑、驱鬼避邪。这是楚文化中“傩文化”的一种形式,说明湘南自古便是先民生息之地。

万华岩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大家请看前面这一片奇形怪状的岩石群,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的一处高原,因为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在长年流水侵蚀之下,形成了大量溶洞,以后人们就将类似的岩溶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很广,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流动的水源;第二,水具有可溶性;第三,岩体也是可溶性的;第四,发生过塌陷和撞击等自然机械作用。

这几个条件在湘南都具备,因而才造就了万华岩这样一处大型溶洞,这真是上天赐给郴州的一份厚礼呀!

刚才提到了水,现在就有一道清澈的泉水跳下山岩来迎接大家!这道泉水经过科学化验,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我们叫它“神农溪泉”。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据说他发明农耕工具耒和耜的地方就是在郴州的耒山下。在万华岩这里流传着许多与神农氏有关的传说。大家请看这个“神农伏蟒”的雕塑,表现的就是神农氏在郴州降服恶蟒、为民造福的故事。

在这里的山墙上有三块石板线刻壁画,记叙了三个在郴州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第一块上的故事是这样的:五位天宫的仙女私自下凡,来到万华岩后,见到这里风景迷人,便不愿再返回天宫。玉帝得知后大怒,命令天兵天将把守洞口,一定要将仙女们擒拿回去治罪。仙女们变成蝙蝠躲进溶洞深处,再也不能变回人形。待会儿大家进洞后如果看到蝙蝠,请不要惊扰,那可是仙女的化身呀!

第二块上的故事是与神农氏有关的:神农为百姓上天去讨要谷种,掌管此事的天官见神农没有给他“好处”,便百般刁难。神农灵机一动,要所带的黄狗跳下天河弄湿皮毛,然后在天堂的晒谷坪上打个滚,巧妙地将谷种沾在身上带下凡间。回到凡间,神农惟恐天官发现,就在万华岩的洞内开凿石田,用自己发明的耒耜来耕作,用仙女送来的宝杯盛清泉水浇灌,从此五谷丰登,将谷种分发天下。此后,他还让自己的兄弟化作山石,日夜守护着石田和宝杯。

第三块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远古时期,人们都过着狩猎打渔的生活。有一天,一位猎手上山后由于饥渴难耐而昏死过去,醒来后才发现是一只母羊用自己的奶水救活了他,从此人们不再狩猎,与动物和睦相处。据说在万华岩中之所以有那么多像羊奶子一样的钟乳石,原因就在于此。{万华岩游记}.

以上都是一些美丽的故事,但万华岩本身的美丽也是世所公认的,不信的话就请看一下洞口的这些石碑吧。这一块上写着1988年3月中美联合考察队在进洞考察后留下的赞美之辞:“万华岩是一个漂亮的洞穴,它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溶洞相媲美。”旁边的这一块上是明代郴州知州胡汉的游记,其中专门记录了他与友人在洞中吟唱昆曲的风流雅事。这里还有一块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郴州寻访万华岩的记述,可惜他只是远远看到了当时遮蔽了洞口的大瀑布而未能进洞,留下了无限遗憾。

接下来看到的是号称“中国之最”的两根生物石笋。说它“最”,一是因为其高,高的达7米以上,矮的也有5米多;二是因为其绿,一般的石笋都是光秃秃的,而这些石笋上面却长满了植物,四季常绿。它们就像两位身着绿袍的护洞大将军,威严地把守着这一处仙境,同时也看护着天下的万亩良田。

古老的“劝农碑”就立在石笋的旁边。这块石碑高2.2米,宽1.5米,最厚处达1米。它是在南宋绍兴十八年即公元1148年,由郴州知军赵不退立的,上面刻写着赵不退奉旨劝农、立碑记事的过程,以及用“务农重谷,天下为本”的道理开导百姓的内容。“劝农碑”全称为“坦山劝农记碑”,是我国最早记述开展农业宣传的石碑,号称“中国农耕文化第一碑”。历经850多年的风雨沧桑,碑文仍然清晰可辨。{万华岩游记}.{万华岩游记}.

好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前面看了这么多东西,现在我们终于要进洞游览了。在洞口顶壁上,大家可以看到“万华岩”三个大字,这是南宋通判李朴所题写的。以前万华岩叫做“坦山岩”,一说隋朝郡守杨昌子改的名,另一说是宋代理学大师张拭改的名。万华岩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需要人们共同爱护。

一进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姹紫嫣红的花圃。大家看,这里有亭亭玉立的玉兰、富贵骄人的牡丹、灿烂热烈的迎春,还有摇曳多姿的出水芙蓉。它们竞相开放,迎接各位贵宾的到来。“华”、“花”两字古代同音同义,这个景点就叫做“万华迎宾”。

大家请抬头看,在20米高的洞顶上有一丝光线穿透岩层直射下来,这就是“天开一线”。可奇怪的是,大家在洞内可以看到这个裂缝,可在洞外却始终无法发现。真够奇的!—瞧,那座石笋多像一位能人好汉!相传他就是开凿石田的神农。神农在洞外发现了那头喂奶救人的母羊,就将它带进来饮水,谁知惊动了地下河里的一只神虾,神虾猛地一跳跳到洞顶,头扎进岩壁,只留下尾部在外面,再也出不来了。这个景点就叫做“龙虾思迁”。万华岩拥有两层以上的石质台地和深38米、宽5米左右的箱状峡谷。大家头顶上正是一个箱状峡谷,这就是“顶天立地”景点。细细看来,这两根石柱中较粗的一根就像是个有责任心的丈夫,稍纤细的就像个贤惠的妻子。好一个“夫唱妇随、永不分离”。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戏中人。”其实不光人,神仙也爱演戏。请看这里,这就是神仙舞台。上方的石帘是拉开的幕布,演员们已经登场了。主角是王母娘娘,中间那位不用说,自然是她的老伴玉皇大帝了。观音菩萨也客串了一把,站在一边担任了特邀主持人。演员们还有大闹天宫的孙猴子、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独守月桂的嫦娥等等,难怪明代郴州知州胡汉在《万华岩记》中称它为“神仙窟宅”!现在石帘幕布正在徐徐降下,它是由含有碳酸钙的水从洞顶或洞壁流出,长年沉积而形成的波纹状或布幔状景观。

在进洞之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湘南的稻田呢?在万华岩里也有一处稻田,就是这一片石田。明代诗人刘汝楠当年到此一游后,感叹道:“四时不断洞中雨,百亩谁开石上田?”这石田是谁开垦的,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神农氏了。但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真正的开垦者其实就是大自然。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富含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的水顺着较缓的地形流动、沉

积,逐渐就会形成这种梯田式景观,在地质学上这叫做边石池。万华岩内拥有八处以上的边石池群,最长的边石池长20米,最深的边石池深1.6米以上,最大的边石池群面积达500平方米。如此壮观的边石池群,连地质学专家们见了后都叹为观止。

看了湘南的稻田,大家可以看到前面有密密的雨林、大片的芭蕉,还有几只猴子在贪婪地采食野果,但有一只老猴子怕他们掉进河里,专门守在下面……真是一派热带雨林风光!这片“热带雨林”是由规模宏大的石幔群组成的,也是万华岩的一大特色,正如香港学者王槐宇先生所说的一样:“琼林玉树万华岩。”

大家瞧这一家子:农夫骑着高头大马,妻子紧随其后,天真活泼的娃娃在后面牵着牛羊,原来他们正要回娘家呐,好一个“快乐农家”呀!这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真让人羡慕。

欣赏了南方景色,再去领略北国风光。嗬,远处雪山之巅盛开着朵朵雪莲,情窦初开的少年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旁边一棵硕大的玉米棒子是他送给心上人的劳动成果。转眼间,银妆素裹的雪山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花园,原来是春天来了。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很快就有瓜果上市了,大家去“农贸市场”转转吧。这里有刚刚摘下的春笋、红彤彤的辣椒、圆溜溜的南瓜、沉甸甸的西葫芦,还有田螺、海蜇等水产品,看来今天会有一桌好菜了!{万华岩游记}.

其实大家前面看到这些都是石灰岩形成的各种奇观。不同含量和流速的碳酸钙水流经过不同的地形,就会形成不同的石景。严格说来,从上往下生长的叫做石钟乳,从下往上生长的叫做石笋,左右连成一片的叫做石幔,而如果上下连成一条,就叫做石柱了。朋友们请看,这棵石柱高达10米,胸径达14米,要8到10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是万华岩中最大的一根石柱。大家觉得它像不像一棵傲然屹立的巨型塔松?这个景点就叫做“塔松傲雪”。万华岩里的这些石钟乳、石笋、石幔和石柱,也许朋友们在其他一些溶洞中也曾见过,不过接下来要看的东西可就是别的地方见不着的了。在万华岩里有一个国宝级景观一一水下晶雕。

请大家注意看,在这个洁白的荷叶边池里面,有一种形状像草帽一样的无尖晶锥体。大家觉得它像不像一个杯子?据说这就是当年神农开田时使用过的宝杯,其实它在地质学上叫做“水下钙膜晶锥”,简称“水下晶锥”。它是一种重力水与非重力水的复合沉积,是由洞顶的滴水与池中浮在水面的钙膜和水下结晶巧妙结合,经过数十万年共同沉积而形成的奇特晶体。之所以称为国宝,是因为它举世罕见,迄今只在美国和中国各发现一处。由于国宝晶锥如此难得,因此过去是完全保护起来的,禁止对外开放。1996年,风景区投入20多万元,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成功地将它对外开放。各位真是有福之人,相信看过国宝晶锥后,大家都会有好运相伴的!

当年神农氏开田播种之后,为了保护好这些神杯,特意派遣自己的兄弟——万华老人日夜守护在此。看,前面笑呵呵向大家走来的就是万华老人。他有着高高的发髻、宽宽的额头、直直的鼻梁、长长的胡须。虽说他的任务是看守神杯,不过他本人倒是十分好客的。大家瞧,他一见咱们专程来拜访他,高兴得眉开眼笑,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草帽也飞到头顶岩石上了。万华老人在洞里呆了数十万年了,可为什么还是鹤发童颜、身康体健呢?原因就在这边上,这就是万华老人的食物——葡萄。不过朋友们可别嘴馋,这些葡萄可不一般,它们都是石乳和石笋表面的毛细管渗水而结成的葡萄状碳酸钙沉积,除了万华老人,谁也咬不动它们!在万华岩的地下河中后段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后面的溶洞里散布着许多巨大浑圆的花岗岩砾石,就是人们俗称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的有1立方米,重达1吨。这本是地上河的产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地下河中呢?更为奇特的是,在有的鹅卵石上居然长出了石笋,在其他溶洞中是看不到这种“石蛋生笋”的景象的。请看这颗石蛋上长出的石笋,多像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眺望远方,正在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早日回家团圆呀!据专家分析,数十万年前,地上河水潜流到地下,将洞外的花岗岩砾石冲到洞穴里,后来由于流速减慢,这些砾石{万华岩游记}.

就永远留在了地下。它们有的卡在石壁上,有的埋入钙化石幔中,后来含碳酸钙的水落在上面,就逐渐沉积长出了新的石笋,这种“石蛋生笋”也是万华岩的一大特色。{万华岩游记}.

大家应该见过不少瀑布,但那都是飞珠溅玉、轰然作响的,而大家面前的这座“万华瀑布”却是了无声息的。虽然它是凝固的,但其中隐隐闪亮的色彩仿佛又是在流动着的。这些神秘的彩色光泽,是岩石表面的矿物质晶体。郴州号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这也反映到万华岩中,所以这个瀑布才会呈现出红、黄、白、绿、褐等多重色泽。

万华岩是一个大型溶洞群,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也有洞。大家看前面的大窟窿,就是洞中之洞,叫做“仙洞迷宫”。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流水反复侵蚀、溶解岩石而形成的,被称为“倒石芽”。大家如果走累了,还可以到前面的大榕树下放松放松。这棵榕树比广西桂林和西双版纳那两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都要大,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个消暑歇脚的好去处。

现在,大家所到的是万华岩内最大的一个厅,最宽处有70米,面积达2700平方米。这里也是一个岩溶的“艺术宝殿”,各式各样的岩石错落有致,奔腾不息的地下河水萦绕回荡,大家可以尽情发挥想像力,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韵律!

来自/news/2480.html

篇二:《郴州游记(20120712)》

郴州之旅

得知公司年度总监工作会议定于7月在郴州召开,自己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激动,感叹在多次经过郴州后,终于有机会去走走看看了,时间虽短,却希望早点成行。7月4日上午我们从深圳北站乘G1008次列车向目的地进发,500多公里约130分钟的车程,使旅途显得轻松愉快。高铁舒适的环境,精良的设施,温馨的感觉,给本次会议开了个好头。一路上葱葱郁郁的山水,五光十色的城乡在窗外重叠变幻--南国的季夏生机盎然。郴州是湖南省南大门,这里人杰地灵,政通人和,自古有“楚粤孔道、南北通衢”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地位。中午时分,列车徐徐驶入郴州高铁站。一出车门,热浪扑面而来,与深圳不同的是这里湿度小温度高,干热逼人,一时不太适应,也权当一种锻炼吧。我们一行近40人的队伍在导游的指引下,冒着酷暑行走小段路程后坐进了大巴。

郴州是典型的山地加丘陵地带,这些年来借助旅游和矿产资源的后发优势,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据导游介绍郴州有三大特色,一是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业已发现的矿物达110种,其中锡、锌、钨、铋等储量位列全国和全球前茅。二是有自然天成的郴州明珠--东江湖,其水

质之好可登“传说”之列。三是名胜之地苏仙岭,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称,因苏仙的神奇传说而驰名中外。用过湘味午餐,我们朝着第一站消暑胜地--万华岩驶去。万华岩风景区位于郴州市(武广客运专线郴州西站)西南郊外12公里处,地处万华岩镇坦山村,是仍在发育中的大型地下河溶洞,属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又称岩溶地貌)。1978年开发,1987年5月对外开放。大型地下河洞溶洞为景区主要景点,主支洞九千多米,地下河已探明总长8千多米,现在开放的主洞长2245米。洞内有3个进出口,12个迷离怪异的大厅,23个景点,支洞在主洞430米处。洞内石景别致,洞中三大瀑布神秘诱人,洞内宽度在15-20米,最宽处110米,高度在10-20米左右,最高处30米,地下河贯穿首尾;洞内空气湿润清新流畅,四季恒温在19℃上下,溶岩景观以万树千花、凡尘不染而引人入胜。

游人在洞中沿着崎岖的石阶小道缓缓行进,随着灯饰、阶梯、地下河空间及石壁的变化交织组合延展,“远近高低各不同”:从高至低满眼造型,或历史或宗教或古风或幽乐,任人遐想;由远及近雕塑无数,或春秋或百家

或凡间或神界,凭人叙说,可圈可点之处甚多,真假虚实幻境频现。岩石无论大小,皆大气阳刚,依洞而立,生猛险峻;洞中有洞,景中接景,处处晶莹剔透,手感柔湿。移步换景,心随景动:石狮、石鹤、石树、石花、石笋、石钟、石幔、石田,五彩缤纷,目不暇接;“水底龙宫”、“瑶池果树”、“鲲鹏展翅”、“巨蟒捕食”、“观音坐莲”、“玉女垂帏”、“塔松傲雪”、“滴水穿石”等景物,更是百态千姿,美不胜收。说起岩溶精品,尤其要数世界奇宝的“水下晶锥”了,可称现代版的“活生物”,它每100万年生长1cm,世界上仅存两处,另一处在美国的猛玛洞。2000年10月发现的“石蛋生笋”更是旷世绝色,价值连城。

宋代刘汝南有诗云:“鸟道斜通一罅(音:下,意:缝隙)天,仙人遗廪(音:领,意:粮仓)尚依然。四时不断洞中雨,百亩谁开石上田。紫雾汉文宜豹隐,碧潭嘘气有龙眼。悬流倒影光相映,薄幕流连欲放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万华岩地下河溶洞的百美千娇万种风情。经历两个多钟的揽奇探幽,走出洞外,游客们一时还沉静在洞内的景致之中,仿佛只缘身在此“洞”中。万华岩可谓一揽山中生岩,岩溶成洞,洞内飞水,水山相融之盛况,不亦神乎?

夕阳西下,漫步郴州街头。这里街道整洁,绿化环保,高楼错落,商业繁忙。自己深感郴州城市的发展变化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呼应,可以想见,追求美好生活是郴州人的最大目标,祝福他们吧。

第二天清晨,朝霞满天,逶迤千里。经过休整和准备,我们向着第二站名胜挺进—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因在广东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总面积110平方公里。郴江、东江交汇于此,形成享誉江南的翠江风景带。整个风景区由48谷、9寨、4坦、3庙、2江、1泉构成,以丹岩堡寨为特色,穿坦、洞穴为罕见,温泉碧江为纽带,石佛悬棺为史脉,集山水林洞佛为一体,聚雄奇险秀巧为一身。

我们从山脚出发,沿着弯曲迂回的山路信步向上,时而坡陡弯急,时而地平开阔。沿途花卉翩跹,树舞婆娑,莺歌燕诵,峡击飞瀑。经神水井、攀岩、云梯一路行至景区接待区琴台。由于天气火热,至此,人人已是汗湿衣襟,气短胸闷了。举目遥望,远山叠嶂重峦,大气磅礴,近处,峡谷低回,荡气回肠,丹霞地貌一览无余,令人震憾。整个山顶伸展而连绵起伏,从硕大沟槽且光溜溜的山脊及谷壁表面呈现出的青黛幼黑深宗褐黄及组合色,可以领悟出历史

年轮的厚重沧桑,显露出地质地貌的深邃悠远。山顶和沟壑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峰谷,谷壁的圆润形态解读出千百年来饱经洪水或河流迁徙冲刷的影响而几乎不宜生长植物的原委,而峰顶各处却郁郁葱葱,十分富有,这种视觉差异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不得不对造物主肃然起敬了。

稍事休息后,我们沿着东侧路径下山。山顶的“洗心池”,是方圆约百十平方米的水榭。据传,不管是大旱还是大涝时期,这里的水位保持恒定且水质如鲜,它再次见证了大自然的绝地魅力。如若一个人在这里真心地洗洗手和脸,即可涤除沉积的不适和烦恼,保持心灵的放松和愉快。山腰的“聚仙台”颇有特色,站在这里远观飞天峰,须臾山峰间会呈现出一位仰卧美女的天然奇景,其“头枕南,脚朝北,留古典发髻,具小巧鼻子,挺高耸双乳,显平坦腹部,伸修长双腿”,令人折服,与乐山卧佛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飞天山增添了一笔天人和谐的色彩。下山后,我们来到大面洲码头等候坐船浏览。当徜徉在翠江江畔的时候,郴州水乡的辽阔天成,壮丽优美跃然眼前,那云蒸霞蔚,天水相连,碧树青山,惊涛拍岸的特写再次刻印在南中国的山水中;宛若明珠落地,好似世外桃园,一景一物,鬼斧神工,一山一水,和谐自然;“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恋”“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