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京剧议论文

京剧议论文

详细内容

京剧议论文(一)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京剧则产于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国粹”京剧的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

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剧,而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京剧议论文(二)

京剧作文

篇一:领悟国粹的魅力

九年级(12)班黄忻妮

在娴熟精练的动作中,在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在悠扬婉转的余音中,在古老的胡琴与锣鼓的伴奏中,我的心早已与京剧产生了共鸣。我看见了耐人寻味、韵味醇厚的艺术特色,领悟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体会到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

儿时,在乡村临时支起的露天舞台上,演员们精致滑稽的浓妆,惟妙惟肖的打斗就可以吸引我们目不转睛地看上好半天,并时不时地拍手叫好。渐渐>长大了,听着外公的收音机中传来“咿咿呀呀”的唱声,我总是跟着哼两句,感受着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留下的传世经典。如今,我走进附中的京剧社团,那些华美的唱词,那些平整的韵脚,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穿上精致华贵的戏服,戴上如意冠,端起腰间的佩剑,我仿佛看见了那位温文尔雅、才艺并重的虞姬。反绒红缎的大幕逐渐开启,我吊起嗓儿,唱着悠远的唱词,融进了这段催人泪下的曲中。北风呼啸,破旧的旗帜无奈地在风中飘着,落霞的余晖染红了整个乌江的江水。四面俱为楚歌声,十里尽是埋伏兵。军帐中微弱的烛光照映在我的脸上,“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我舞动着佩剑为大王解愁,此时此刻的我也只能用歌舞来陪伴着大王。我一个转身,衣袂翩飞间,白颈过青锋,口中呢喃着对大王的鼓励,慢慢合上眼睛„„

幕闭,眼眶湿润。无数个曲折悠长的故事,无数个凄婉动人的结局,细水长流的>幸福并不仅仅暗藏或流泻于纸上,也能展现在辞藻华美、余音绕梁的京剧中,只需要一颗敏感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你就能领悟到国粹的魅力所在。

调起调又落,京剧宛如长青之树,常开不败。

(指导老师:徐红建)

篇二:京剧·一曲经年

九年级(12班)王娇玉

天凉了,踩着淡黄的落叶走在风里,迎面的路人稀少,都是一脸的疲惫紧张,行色匆匆。

我低下头,半晌无语,风吹过,隐约有古老的歌声飘过。我惊异地抬头,那歌声越发大了,沙哑的声音分明是从老旧的收音机里传出来的,是京剧。而那收音机的主人,正安详地坐在路口。有阳光洒下,落在老人灰白的头发上,异常轻柔。仿佛天地间的一

切,都放慢了脚步,压低了声音,生怕扰了老人的清梦。

我缓缓走过,悠长的歌声愈来愈低,终于,散在了空气中。

思绪却越飘越远,仿佛又一次来到江南古老的村落,走在那条长长窄窄的青石小巷中,听跫音回响,远处有水袖轻扬,裙裾翻飞。歌声清亮,一如雨中睡莲缓缓绽放,干净透彻。渐渐地,雾散了,眼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滔天骇浪背后,浑厚的唱腔穿透云层直达天际,隐约中看到一张张脸谱,水粉勾勒间,是掩不住的粗犷豪迈。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学校京剧社团的门前,传来咿咿呀呀的歌声,然而,在我听来,那歌声却清晰宛如天籁,干净得纤尘不染,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澄澈明净了。我推开门,大步走进去,阳光从透明的玻璃窗照进,洒在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反射出点点金光。最原始的京剧在不大的房间里,琢去了人间的贪恋、世俗与虚荣。目光流转间,生活变得敦厚温柔,悠长的唱腔中,心绪安宁静谧。

一曲终了,老师招呼着我们:“累了吧,快过来歇歇。”旁边的红木桌上,摆着片片切好的西瓜,晶莹甜美。我们说笑着,围了上去,笑声恍如来自天堂。小心翼翼地捧起一角西瓜,蜜汁顺着指缝流下。广播里,正播着《霸王别姬》,苍凉悲壮。我不由地安静下来,莫名地悲伤,出神地摆弄桌边的画笔水彩,对面的人忽地凑过来,画笔一抹,脸上便挂了彩。只见她洋洋得意:“可不能太消极了,要开心一点啊!”

大家来自不同的班级,都是正当花季的少年,历经沧桑的京剧在这儿也是如此明媚。深沉的歌曲,也可以被我们唱出喜悦与希望。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间,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花香,四周挂着各式脸谱,奇异美丽。京剧不再是一个苍白的名词,她拥有快乐,拥有活力,充满温馨。因为她,一群年轻的生命聚在一起,无所顾忌地飞翔。

世界,仍是浮躁的,喧嚣,云起,尘暗,然而有京剧相伴,我们便有了爱,有了在陌生的世界中拼搏的>勇气。

(指导老师:徐红建)

京剧议论文(三)

京剧议论文(四)

京剧体会

作者:麦上敏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京剧则是产于我们祖国北京。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京剧的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京剧议论文(五)

京剧中国的“、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由“”和“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

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

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1]

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