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收获
详细内容
篇一:《养蚕心得》
养蚕心得
里时,我的养蚕生活开始了。七一沈喆雯当那几条小小的、软软的蚕宝宝放入我那简陋的纸盒子
大小不一的蚕宝宝食量也不同,每天我需要抽空去采桑叶,再喂给它们。还要清扫它们的粪便。
每一天的蚕宝宝都不一样,大了一圈又一圈,身体也越来越白了。
有两条被饿死了。。。
在结茧七天之后,飞蛾都出来了,洁白的身体。却又在交配后匆匆离开,母蛾也在产卵后死去。
细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经历了多少风雨,吃了多少苦,我们只能想想,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应该抓住,体会一下当初父母的辛苦。当然养蚕是没法与育人相提得,不过也有一点相同的,都要付出你的心血,用心去对待你所养的。
在蚕的生长历程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蚕破蚕卵时那苦苦的挣扎,在破茧重出时那用力地奋斗,那两个过程是危险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重生,延续生命。其实,人类不就象蚕宝宝一样要经过蜕皮、生长、再蜕皮、再生长···,从它们短暂的一生还真能看到我们是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的!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它犹如一张单程的旅行车票,有长途的也有短途的。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它总需要经过很多的驿站,路程越长,需要折腾的驿站就会越多!在这些驿站中,等待你的或是鲜花与掌声,或是荆棘与磨难,但不管是什么都意味着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考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抉择,是选择就地自我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或是遇到布满荆棘与磨难的道路就选择退却,萎靡不振?还是选择继续上路?不管前方的路是光明的还是坎坷的都义无反顾向下一个驿站进军……
感悟生命,有生必有死!曾看过一本书上写着:生,就是耕耘;死,就是收获!是吧?生命只有努力耕耘,才会有胜利的果实让你去收获!所以,感悟生命,我们需要倍加的呵护与关爱自己,同样也倍加的呵护与关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实生命是如此短暂,是如此脆弱,是如此珍贵,是如此灿烂,让我们一起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感悟生命,享受生命。
篇二:《养蚕技术介绍》一、桑苗繁育(有性繁殖)
1、苗地的选择及整理应选择地块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灌较好且光照充足的土地作苗圃地(不宜连作)。深耕,苗地翻犁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呋喃丹2公斤,然后充分耙碎耙匀,起畦。畦床宽1~1.2米,高15厘米,畦沟宽30厘米。苗床四周要开好排水沟。
2、播种时期及方法播种可春播或秋播以春播为主,清明前后是播种最适宜时间,秋播在9月中上旬进行。目前推广的桑树品种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杂交桑。发芽率90%左右的种子,每亩播0.75公斤。方法:用细土和少量氯丹粉(3两/亩)伴种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薄盖一层细土,再盖稻草淋足水。
3、育苗管理播种后10天内要保证苗床有充足的水份。7~10天长出两片子叶时,选阴天或傍晚揭草。15~20天后长出4~5片真叶,要除草、追肥。每亩用尿素2公斤冲水施,隔7天一次。经过4~6苗长至60厘米高以上,可根据需要出圃。
二、桑园的建立
1、桑地的选择及整理
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桑树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土地的肥脊等与桑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行距80~90厘米开沟(深40厘米、宽35厘米),沟内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然后回土拌肥,碎土填平,接着拉线划行,以便栽植。种植要集中连片,与水稻、果树、甘蔗等作物要有一定距离,以免喷洒农药时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
2、苗木的选择和处理
挖桑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级,要求根颈部直径0.3厘米以上,高达40厘米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种植前过长、干枯、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过长的根系也应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栽植。
3、种植时期及方法
以冬种为最好,其次是春种。按株距18~20厘米、行距80~100厘米,用铲插法沿划线栽植,种植深度以埋过青茎35厘米为宜,并用脚踩扎实,每亩种5000株左右,种后淋定根水,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上部苗茎,如遇干旱还要淋水保苗。
4、桑园管理
(1)冬肥冬肥对桑树全年生长和桑叶产量、质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后即冬至前后结合桑园冬耕时施入,冬肥应以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每亩3000~5000公斤,用塘泥、沟肥泥施在行间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桑芽长至2~3片叶时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或复合肥等速效性氮肥为主。用量:尿素15公斤/亩,复合肥25公斤/亩。
(3)造桑造肥即采一次叶施一次肥。用量:粪水50担/亩或尿素25公斤/亩,宜水肥兼顾。在保证造桑造肥的情况下,夏伐后要增施一次有机肥。施肥方法常用沟施,在行间开沟,施后覆土保肥,施肥应与中耕除草结合。
5、桑叶收获及桑枝剪伐
春秋蚕第一次采叶,需在新梢长有70厘米以上方可采收,并剪去下部其余弱小枝,每篼留3~4条壮枝。每次采叶要留枝条上部5~6片叶,下部叶片可全采。桑枝
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后,离地面30~40厘米处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进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条。
6、桑园病虫害防治
桑园用药要求高效低毒、残留期短。
1、虫害常用药: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敌敌畏1000倍,普通乐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药: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1000倍。
养蚕简要技术规程
一、养蚕的基本设备及蚕药
1、蚕室养一张蚕需大蚕房20平方米,小蚕房10平方米,专用贮叶室等,以利于防病。
2、蚕具包括温度计、蚕匾、塑料薄膜、蚕网、方格簇、蚕筷、鹅毛、切桑刀、砧板、桑剪、黑布等。养一张蚕需蚕匾16~20个,方格簇160~200个,小蚕网14张。
二、养蚕前的准备
蚕房、蚕具消毒。养蚕前7天,将蚕房及蚕具清扫干净后,用消杀精或1%漂白粉或强氯精液进行喷洒消毒,以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药后关闭门窗,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洒消毒。
三、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四、收蚁
感光3~4小时后,于早上8~9点钟左右,即可收蚁。室温降至24℃,收完蚁后升温。收蚁的方法为:把黄绿化第一展开鲜嫩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蚕匾上,用叶量不宜太多,一般为蚁量的5倍左右。采用拍打法,用手扯平蚕种纸,拿蚕筷用力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蚕匾,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或正方形,即可喂叶。在第二次喂叶前要用“小蚕防病一号”薄薄地撒一层进行蚕体消毒,10分钟后才能喂叶。
五、小蚕的饲养
1、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为27~28℃,干湿差2~2.5℃。为了保湿,1~2龄小蚕用全防干育即上面盖塑料膜,3龄用半干防育即只盖不垫。
2、小蚕的用叶。
1龄:自顶芽数下第三片,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用叶1公斤;2龄:自顶芽数下第四片,叶色绿中带黄,用叶3公斤;3龄:自顶芽数下第5~6片,叶色嫩绿色,有光泽,用叶11公斤。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点、中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0点。4~5龄大蚕相同。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小蚕眠前、眠中、眠起处理
①眠前除沙:小蚕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此为催眠特征,应立即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蚕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蚕匾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③眠中处理:眠的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后期室内宜湿,如湿度
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④眠起处理:当一批蚕中有95%以上的眠蚕已蜕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明显变大,蚕儿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
应注意各龄蚕饷食前先进行蚕体消毒,方法为:用纱布袋装“小蚕防病一号”撒放10分钟后再饷食,在给第二回桑前提网除沙。
六、加强蚕期的防病消毒
1、做到“三洗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
2、坚持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霉素,对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蚕病效果较好,添食方法,取氯霉素一支加水一斤,喷洒10斤桑叶,于三、四、五龄饷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龄中期再添食一次。已发生蚕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霉素、红霉素交替使用。
3、及时淘汰弱小病蚕,并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盖掩埋。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鱼塘,以免病毒传播。
七、大蚕的饲养
4~5龄蚕称为大蚕,适温为25℃,干湿差3℃。通常在五龄饷食给第二口叶后,移蚕下地。蚕下地前,先打扫消洗地面,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然后移蚕下地,饲养大蚕要做到透风良好,加强消毒,每天用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给桑前),采叶不要采黄叶、泥叶、煤烟叶、虫咬叶。大蚕食量大,要做到良桑饱食,一张蚕种用叶量500公斤。
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成熟,蚕成熟的特征为: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是上簇的适期。方格簇的上簇方法为:选4~5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然后把熟蚕均匀地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一般春蚕上簇后六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养蚕技术介绍】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
白云区平沙小学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1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1)蚕的知识(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收集关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蚕宝宝的外型特征*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羽化后的虫蛾
◎蛹化为蛾时会再蜕皮一次。羽化的虫蛾会分泌汁液,挣脱虫茧,由头部先出來。◎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雌雄虫子蛾的交尾
*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
*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会产卵。【第四阶段】蚕卵时期(卵期)
☆雌蚕生卵: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黃色,
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
☆卵孵化了: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
毛,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
3
3、交流、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
《养蚕小记》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自主观察记录阶段(4月2日—5月5日)
1、按组建的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方便交流2、分发蚕种,观察记录,写养蚕日记
4
5
篇四:《养蚕的实验报告》养蚕的实验报告
1
它们还是一动不动,最后我得出结果,它们死了,我伤心之余百思不得其解。4月20日
这几天,蚕儿的身体变得透明,我上网查了查,原来这时候它们准备要结茧了,这时我们班老师告诉我们要用一些报纸堆成一个个架子,形成“蚕山”。4月25日
我真高兴,有两只蚕已经结茧,但是,其他的已经死了,我真想弄明白这是为什么?
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蚕在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适宜?
解决办法:上网查资料
蚕儿的生长条件是非常讲究的,分别如下:{养蚕收获}.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
3、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
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养蚕我有了深切体会,喂养蚕儿的过程中,要非常用心、谨慎,要懂得蚕儿的生活规律。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收获。观察是持久的知觉活动。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细致,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我国的莫名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一盆虾,非常认真地观察虾的静止,如觅食时钳的舞动姿态,嬉戏悠闲自得的样子······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有神韵。
2
3
篇五:《养蚕实践活动总结》四年级科技实践活动——我们来养蚕指导教师:文屏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
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壮丽的华彩乐章。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
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剿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
5000多年来养蚕文化的滋养,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很多的人力、
物力;而蚕更是能让孩子们着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
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