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名著免费下载
详细内容
篇一:《2014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最初以80回抄本形式流传,后有120回刻本刊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作者曹雪芹,以其亲历亲闻为素材,历时十载,著成此书。作品主要写贵族世家贾府的盛衰荣枯,以及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由此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大版票
各张图案详见: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21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1套4枚,另有小型张1枚,邮票将由中国著名画家戴敦邦设计,第一组从第一回开始表现故事情节,4枚邮票分别是贾母接外孙、乱判葫芦案、刘媪见凤姐、金锁合通灵,小型张内容是神游太虚镜。四枚邮票对应的原作故事章回分别为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第八回贾宝玉奇缘是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小型张为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镜。
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小版张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21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1套4枚,另有小型张1枚,邮票将由中国著名画家戴敦邦设计,第一组从第一回开始表现故事情节,4枚邮票分别是贾母接外孙、乱判葫芦案、刘媪见凤姐、金锁合通灵,小型张内容是神游太虚镜。四枚邮票对应的原作故事章回分别为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第八回贾宝玉奇缘是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小型张为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镜。{古典文学名著免费下载}.
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特种邮票小型张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21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1套4枚,另有小型张1枚,邮票将由中国著名画家戴敦邦设计,第一组从第一回开始表现故事情节,4枚邮票分别是贾母接外孙、乱判葫芦案、刘媪见凤姐、金锁合通灵,小型张内容是神游太虚镜。四枚邮票对应的原作故事章回分别为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第八回贾宝玉奇缘是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小型张为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镜。
篇二:《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之古典文学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幽默、好胜心强。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精彩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精彩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精彩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武松(行者):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精彩情节: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吴用(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精彩情节:智取生辰纲
林冲(豹子头):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精彩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精彩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宋江(及时雨):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精彩情节: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杨志(青面兽):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精彩情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精彩情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关羽:英武神勇、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精彩情节: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张飞: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
曹操: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精彩情节:青梅煮九论英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线索。一条是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尊重女性。
林黛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
篇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名著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诗经》(《国风》《雅》《颂》)《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辩》《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国语》《论语》《老子》《战国策》《礼记》《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盐铁论》《汉书》《史记》《三国志》《搜神记》《诗品》《文心雕龙》《阳春白雪》《全宋词》《赵飞燕别传》《沧浪诗话》《贵耳集》《吹剑录》《全元散曲》《西厢记》《桃花扇》《聊斋志异》《隋唐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虞初新志》《全唐诗》《全
五代诗》《花间集》《孽海花》《唐宋传奇集》《离魂记》《柳氏传》《太平广记》《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古文观止》《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金瓶梅》《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儿女英雄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榴花梦》《笔生花》《饮冰室诗话》《艺概》。
我国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古代十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篇四:《199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997-2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五)(T)
产品图片
《水浒传》是中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它是依据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史实而创作的,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作者通过描写高俅等无恶不作的上层权贵和蒋门神等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以及林冲、武松等被迫走上起义道路的曲折经历,点明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水浒传》结构比较完整,人物与情节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勾连。其写作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本套邮票共4枚。4-1为“史进习武”。画面左上角身材魁梧、持棍而立者是因遭奸臣高俅迫害、逃到史家庄以教武术为生的王进;裸背舞棍者则为史进,他正在王进的指点下习武。故事选自《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是《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位梁山好汉,他在落难教头王进的指点下,刻苦习武,半年之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后,他大闹史家村,最后归顺梁山泊。4-2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画面反映的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看管菜园时,为震慑群小,将墙边一株大柳树连根拔起,赢得众人喝彩的情形。画面中,鲁
智深的人物形象较为沉静,腰间甩动的直裰,体现他正在运力拔树,与围观的众泼皮惊诧的表情和动作形成强烈对比,体现了鲁智深勇悍不凡的个性。4-3为“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是京中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教头,优越的地位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效忠皇权的性格。但奸臣高俅却并不放过他,为了替自己的干儿子抢夺林冲之妻,高俅几欲置林冲于死地。最后,在草料场的风雪之夜,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仇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画面以大片的白雪为背景,左下为山神庙一角,交代特定的环境。画面正中,林冲的花枪正斜刺在倒地的差役身上,林冲则背身而立,夸张的动势和飞扬的大红披风表示林冲此时愤怒至极。整个画面隐含一种悲壮的气氛。4-4为“宋江义释晁盖”,说的是晁盖等人劫取大名府知府梁中书送给丈人、朝廷宰相蔡京的祝寿礼物后,被官方察觉。此时宋江正任山东郓城县押司,他与晁盖为故旧知交,得知州府官员捉拿晁盖的消息后,飞马报告晁盖,使晁盖等人幸免于难。画面中刘唐的粗犷,吴用的精细,晁盖的豪爽与宋江的侠义相互映衬,颇有意趣。本邮票设计者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为主,吸收其它画种的优点,并借鉴宋代绘画和造型之长,大胆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使整套邮票体现出一种写意性、时代感和生活趣味的巧妙融合,出色地展示了水浒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整体关系上,作者刻意通过对比和呼应,加强邮票的节奏感和连续
性。在运笔和设色上,作者也别具匠心。从图形的勾勒到线条的处理,在稚拙中透出生气,在灵活变化中显出力度。其中人物的衣带折纹纵横相间,刚柔相济,疏密相应,既表现了动态,又有很强的质感,而且装饰意趣浓厚。整个画面以黄、棕、灰为基调,间以红、蓝、绿,于浑然古朴中见鲜明。
1997-21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小型张)
小型张规格:120mm×135mm
小型张邮票规格:50mm×
40mm
邮票介绍:
篇五:《古代文学作品》期末总复习题型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二,阅读与理解(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三,诗句赏析(两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四,评述题(两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五,论述题(两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二十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篇,另有无辞。
2,西汉时,句》。
3.今本《诗经》是汉诗四家中
4,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是和沈约。
二,阅读与分析(每题5分,共20分)
阅读1: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庄子集释》卷三)
11
寓言是庄子表达思想最常用的方法,之所以采取这个形式,是基于现实中人们的因循守旧排斥异端的定势思维,所以只好以寓言“籍外论之”。就是说,为了使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就论题直接进行论说辨析,而是另外说一个寓言(熟知的或虚构的),通过认同寓言的义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庄子把寓言从简单的类比,取譬技巧,发展成为以整体形象寄托深刻含义的文学表达形式,并且形成了“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的特征。
12
(无为,弃知,自然选其一)“报德”是后世社会的行为,混沌以善待人是自然本性,无需报答,所以“报德”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主观努力,这正是道家所摒弃的。
阅读2: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13
诗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君”的思念之情,而且因为君春日不归,女主人公心中也有了怨嗔的情绪。
14
(1)景中含情。前两句描绘绿草红花,灿烂夺目,其中正蕴藏着女主人公难以抑制的对情感的渴望,对君的无限思念。
(2)谐音双关。丝,思也
三,诗句赏析{古典文学名著免费下载}.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此句乃《桃夭》的兴句,点明了婚礼的时间,更是渲染了婚礼的热烈的气氛,充满了喜庆色彩,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同时兼有比的意义,表明新娘正当盛年,一如桃花盛开,生机勃勃,美艳灿烂。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这两句描绘了田野上春风徐徐,禾苗茁壮生长的朴实而感人的图景。“交”“怀”两个动词,用拟人化的笔触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适性得时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参加农业劳动时的喜悦心情,刘熙载《艺概》说:“„良苗亦怀新‟,物亦具我之情也。”确实是全篇中的佳句。语言平实自然,而又清新秀丽。
四,评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朱熹《诗集传》评《诗经·氓》:“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1)朱熹的评论是错误的。他完全以理学的道德标准来曲解《氓》的诗意。
(2)《氓》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氓满怀深情,出嫁后吃苦耐劳,操持家事。对于氓的变心,他决不乞求,而是毅然决绝,表现了刚烈独立的精神特点。
2,何焯《义门读书记》评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按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窥之。”
(1)何焯的品评是合理的,我赞同他的意见。
(2)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政治黑暗,名士多被杀害,所以阮籍他们首先有忧生之惧。但阮籍志气宏放,有济世之志,所以诗歌中应有日月飞逝壮志难酬之慨。《咏怀》(其一)虽写耳目之景,但深情缅邈,难以句说。
五、论述题
一,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歌。(20分)
答:(一)《诗经》中的婚恋诗歌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婚恋状况。(10分)
①恋爱场景。(1分)《静女》反映了早期周民自由恋爱的情景,情境轻松风趣,情调欢快。《关雎》则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辗转相思和执着追求。《将仲子》则表现了男女恋爱受到外界约束后,女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3分)
②婚嫁习俗。(1分)《桃夭》表现了婚嫁的热烈场景,写出亲人们对新娘的衷心祝愿,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2分)
③婚变。(1分)《氓》通过一个女子的自叙,表现了她在遭遇婚变后的坚强态度,反映了夫权对女性的巨大伤害和女子的坚决反抗。(2分)
①赋的写法。(1分)《静女》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约会场景,叙述了这次约会的整个过程。《氓》的叙事和抒情相结合,人物的形貌和情态如在目前。(
②比兴写法。(1分)赋物绘景,引发联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中渲染了气氛,又有新娘正当青春美貌如花之喻。(2分)③语言朴质而生动。(1分)如《将仲子》是女主人公的呼告,语言浅近直白,但女子声态口吻如在耳边。(2分)
①重德好修,品质高洁。修能,斗争。
②坚决抗争,决不苟合。诗人与党人,与楚王的矛盾。
③忠君爱国。是离国远游还是留身故国?
④坚持理想,九死不悔。为人之品行,为国之美政,殉国。
1,抓住基本性格特征。才气大,放纵,志向远大,蔑视权贵,勇力过人。2,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吴中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项羽语录
彼可取而代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刘邦语录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为之奈何?
四,结合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1,以生活细节表达真情深情。
采芙蓉,眺望,垂涕,出户,消瘦,衣带渐缓,衰老。
陈绎《诗谱》:“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张戒《岁寒堂诗话》:“词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2,自然
⑴语言自然。谢榛《四溟诗话》:“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平平道出,且无用公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⑵取事自然。
⑶情感自然。
3,比兴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引发联想,加深诗意。
4,音节婉转
胡应麟《诗薮》:“随语成韵,随韵成趣。”
5,词约意丰
谢榛《四溟诗话》:“格古调高,句平意远。”
五,分析《洛神赋》的情感内涵和表现艺术
寄托说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45:“按《魏志》,后三岁失父,后袁绍纳为中子熙妻。曹操平冀州,丕纳之于邺下,安有子建尝为妻之事?”又云:“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
丁晏《曹集诠评》:“序明云拟宋玉《神女》为赋,寄心君王,托之宓妃,《洛神》犹屈宋之志也。”
感甄说
[宋]尤袤《李注文选》李善注引《记》;魏东阿王汉抹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植还。度擐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言迄,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1、生动的人物形象。
浓烈的情感是通过洛神的形象描写来完成的。先写形象美,容光华美照人,如秋菊,如茂松。纯真娴静,轻捷活泼。再写品格美,君王表示爱慕之情时,洛神多情而明于礼度;君王犹豫狐疑时,她又怅然不安;君王孤单无依时,她又同情君王的落寞失意。
2、浓烈而深曲的情感
①人神相恋的委婉曲折的情感变化。爱慕,追求,狐疑,忧惧,悲怨,错综复杂。“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②诗人寄托其中的情感。“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3、
语言华美多变,生动流丽,内蕴深厚。
①哲思的生活化合情感化{古典文学名著免费下载}.
《和郭主薄二首》(其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
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他(陶渊明)洗净了潘(岳)陆(机)诸人的骈词丽句的恶习而反于自然平淡,又弃去了阮籍郭璞们的那种满纸仙人高士的歌颂眷恋,而入于山水田园的寄托,同时又脱去了嵇康孙绰们那种满篇谈玄说理的歌诀偈语,而叙述日常的琐事人情。”(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41)
“当时人习惯于将生活和行为置于一个思辨性很强的哲学体系之中,因而失去了对生活本身的丰富的感受力。陶渊明不是这样,他的思想虽然也富有哲理的高度,却是直接落实在人生之上的,是实行践履的产物。”(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诗人同哲人不同,他固然不能没有思想,但他的思想不是靠逻辑来完成,而是与情感融成一片。灵光一闪,是一种领悟,这领悟不是论文,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触物而发,纯然一片天机。”(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②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苏轼《与苏辙书》:“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东坡题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朱光潜:“陶诗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化境。”(《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