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详细内容

'第一篇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2010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昆明市第四批市级“民主法治村”申报审批表

-1-

-2-

-3-

-4-

-5-

第二篇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葫芦上汉》

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加强民主自治法律法规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记葫芦乡上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上汉村位于葫芦乡西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海拔为1921-2263米,全村现有4个社,203户、824人,中共党员22名。耕地面积4400亩,该村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干旱山区,无霜期186天,年日照时数261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200mm左右,年蒸发量为2000mm以上,是降雨量的10倍,气候干燥,风多雨少,该村山高沟深,群众居住分散梁峁之间,遇到降雨天气,交通经常受阻。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靠退耕还林补助和传统的农业种植,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800元。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通过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依法治理、法制教育、经济建设和农村稳定等多方面的工作,使全村群众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村级组织健全有力

为了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开展,该村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上汉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1-

作方案》和《创建标准》,使该村的创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成效。同时,建立健全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治保小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明确,制度完善。通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二、依法治村,各项制度规范完备

该村结合实际,集中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和愿望,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修订通过了新的《上汉村村规民约》,又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依法治村规划》、《议事决策规则》、《村民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该村在理村、治村中逐渐形成了依法治理的运行机制。

三、标本兼治,法制教育扎实有效

“六五”普法规划任务和目标全面实施,村上设立了“法制图书阅览室”和“法制宣传专栏”,每季度举办1次法制培训班;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了法制宣传小组,实现每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活动,从而使全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所有村干部也是人人按规定办事,处处履职到位,个个为民谋利益,时时为民着想。

-2-

四、和谐发展,经济增长民乐村安

该村建立了“洋芋种植合作社”和“小杂粮种植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具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都得到明显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健全养老扶幼、扶贫助残等工作,给予村内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特别的帮助和关怀,进而确保了全村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

-3-

第三篇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石佛村,又名龙田坎,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下半段,郭家沱街道东部。东与郭家沱街道大坝村交界,西与望江厂石马岗相连,南与郭家沱街道琏珠村交界,北与鱼嘴镇望龙村交界。我村原隶属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2010年10月划归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管辖。全村辖10个合作社,户籍总户数470户,总人口1285人,幅员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面积468亩,林地1300亩。

村内现有两条社级公路——郭鱼路和石兴路,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在农网建设方面,我村实现了通讯、有线电视的大幅面覆盖;塘库堰全部实现承包管理;劳务输出不断增多,经济收入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00元。我村近年来引进的企业主要以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以“重庆市隆盛达食品厂”和“重庆市方伟机械厂”为代表。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石佛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

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除主任、书记、计生专干、综治专干、会计5人外,还包括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各1名。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314总体部署”、“1595战略”等宏观政策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摸索科学的发展路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两委班子积极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三项制度”,认真完善“三薄两单”,同时还配套设置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零距离访谈室”等,把为民办事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村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面,村两委一贯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村早在1998年就被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在XX年曾被评为“区级

文明村”。延续一贯的“经济与社会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村委会对此次“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申报高度重视。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对进一步增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规范村务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维护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促进我村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石佛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以村支部书记付优优为组长、村主任李文云为副组长,村两委其他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结合“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服务广大村民为宗旨,从各方面切实加强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制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村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我村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宗旨,结合当前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各社社员为主体的村组织体系。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利用村图书角及远程教育室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了相关实体组织,如“石佛村计划生育协会”、“石佛村花椒合作社”、“石佛村社会保障服务站”、“石佛村社会治安综治治理组织”、“石佛村村

第四篇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民主法治示范村典型材料》

黄草沟村创建

“民主法制示范村”先进材料

我镇黄草沟村共4个牧业合作社163户759人,治保调解组织健全。黄草沟村自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治安案件连年下降,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几年来,村两委主要抓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新举措和有效途径。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四个活动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村委会与各个生产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

任书》、《禁毒责任书》,每个生产组又与牧户签订责任书。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民主法治村申报材料

二、抓住“四民主两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黄草沟村借2006年村委换届这一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牧区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年向村民公布财务及村务达12次以上,做到给牧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牧区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广大牧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黄草沟村以创建“平安村”为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落实“四民主”、“两

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等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牧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法治宣传、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提高了牧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牧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四、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黄草沟村治保调解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95%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总之,黄草沟村通过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各

项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牧区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促进了牧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