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文明礼仪演讲稿>国宴标准

国宴标准

详细内容

篇一:《国宴流程》

国宴流程

国宴是外国元首访华时举行的最高规格的宴会。国宴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有多姿多彩的席谱和饮宴方式。我国欢迎各国来访贵宾的正式宴会,通常是在大会堂国宴厅举行,有时也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一、国宴厅布置

国宴餐桌布置多为圆桌,主宾桌大于其他的桌席,国宴还设有专门的休息区,布置小圆桌,周围适当摆椅子,在国宴厅周围设贵宾休息厅,按会见的要求进行。

二、国宴时间

通常为1小时15分钟。

三、国宴规模

欢迎国宴通常为7桌或8桌,如宾主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

四、用餐标准

国宴每桌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宴席为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

五、国宴菜系

国宴菜也叫“堂菜”,主要结合了全国各大菜系的优点,根据大会堂接待对象的不同特点加以改造而成。“堂菜”还吸收了西餐的烹调技法,现有四五百道“堂菜”仍然继承总理在世的特色,多为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为辅。

六、烹制手段

国宴烹制非常精细,炖,烧,煮,蒸,炸,溜,焖,爆,扒一应俱全,加上西餐的烹制技法,烹调手段更加多元化。鱼,肉,海味等直接从库房提,菜是定点特供,用料讲究。如油菜:是普通的大路菜,选用时要选三寸半高,叶绿肉厚,去掉菜帮留三叶嫰心,再将根部削尖,插上胡萝卜条,这就是精细加工的宴席素菜——鹦鹉菜。

如:枸杞炖牛肉:要用未成年仔菜牛,选其五花肉,剔净肋条以外的肉,只用肋骨肉,改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再配上大块成年牛的臀肉及牛骨,放入甘肃的大枸杞子,用小火慢炖,炖烂后捡出成年牛肉及牛骨,这样就

制成了——枸杞炖牛肉。

七、原料选用

原料选用都是食中珍品,对产地、季节、质地、大小进行严格筛选,所有原料,只有在质量最佳期使用,才能保证烹调出高质量的菜肴。

八、国宴程序

国宴一般晚上举行,入座前已摆好冷盘,有四五种凉菜,一般是素菜,荤菜,有鸭掌,酱牛肉,素火腿等。

为保证菜点质量,服务员要恰到好处的掌握上菜时机和速度。上热菜前先上汤,然后上荤菜,素菜,第一道菜往往是最为名贵的菜。国宴四道菜不是同时上,而是贵宾吃完一道后,再上下一道菜。

九、国宴餐具

国宴实行单吃,菜型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容器十分重要。

十、宴会饮品

过去的宴会主要以茅台为主,现在一般不上

烈性酒,主要以红酒和啤酒为主。

十一、国宴厨师

国宴厨师来自祖国各地,有特级、特技、高级和中级。下设:热菜间,冷菜间,西餐间,面点间。

注:国宴四菜一汤是周恩来总理定的规矩。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当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堂宴请,就是规格最高的国宴。宴会菜单是中西合璧的形式。

奥巴马总统访华菜单(大会堂)

一道冷盘一道点心一道水果冰热菜: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

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酒:河北02年出产的长城五星干红和长城五星干白

奥巴马总统访华菜单(钓鱼台)

清炒虾仁切羊肉

厨师现场表演拉面制作过程

克林顿总统访华菜单

叶香鸡豆花红烧大排翅煎牛扒蘑菇盖菜

小布什总统访华菜单

北京烤鸭清蒸鱼红烧狮子头点心:上海小笼包子

一,宴会前的准备工作

1.接到宴会通知单后,要了解将要到来客人的到店时间、宴会开始前有无其它活动(如:会见、会谈、签字仪式等并做好相应准备)、宴会结束时间、宴会人数、身份、国籍、年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会的规格、举办单位、以及客人提出一切有关宴会的问题,并要及时通知厨房做好准备工作。

2.根据国宴的宴会等级(国宴可分为三级:总统、总理为一级;副总统、副总理为二级;部长为三级),去厨房开菜单,要一式两份,一份交打字室,要写清所在餐厅、时间、中英文、份数(按人数需要打印)日期。另一份留在餐厅准备备餐。

3.准备餐具,按菜单备好每一道菜的餐具,餐具要有富余,例如:十人的小型国宴要备十二人的餐具;几百人的大型国宴要多备出十到二十人的餐具。

4.按国宴的人数备出宴会所用的毛巾,宴会毛巾一般情况是三道,客人落座后一道,让完面包后撤;不算汤的第二道菜后一道,上素菜后撤;上水果前一道。如国宴开始前有会谈、会见等活动,活动中所用毛巾也一并备出。毛巾备好后,叠好放入蒸箱待用。

5.准备国宴所需的各种杯子,白酒杯、红酒杯、干白杯、加饭酒杯(日本客人较喜欢,需加热饮用并配干话梅)、饮料杯、茶杯咖啡杯等。要用得银器(刀、叉等)、垫盘、口布、筷子筷架、烟缸火柴等以及宴会中一切所需物品。

6.按人数及台型要求架好宴会所需台面,摆好餐椅,并检查是否牢固、平稳、桌椅是否干净。国宴的台面种类和普通宴会大致相同,圆台、长台、U型台、口字形台、T型台等。圆台是中餐的基本台型,国宴中比较少见,多用于一些主、宾双方较熟悉或非正式的国宴,其他台型属于西餐台型,但在

篇二:《毛泽东为国宴定标准:“四菜一汤”足以》

毛泽东为国宴定标准:“四菜一汤”足以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神圣殿堂。它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政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它是一座建筑面积超过故宫的雄伟、令人向往的建筑物。

我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约共20多年,期间经常进出人民大会堂,去过很多厅,如北京厅、上海厅、接待厅、东大厅、西大厅等等,但去宴会厅,福建厅最多。我记得退休后还去过宴会厅,在那里度过重阳节聚会。至今,我仍然十分想念它。{国宴标准}.

宴会厅见证历史进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宴会厅宴请宾客。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之说。可见古代圣贤常把“吃”和“礼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民以食为天,领袖们也是如此,每天要“吃喝”。当然最隆重的“吃喝”非国宴莫属。在此场合下,“吃喝”确实离不开政治。

1959年国庆10周年这里举行盛大的国宴,共摆设了470桌,近万人出席,人数及规格古今中外少见。据记载1965年7月20日周总理和其他领导人在这里宴请刚刚归国的中华民国原“代总统”李宗仁先生,末代皇帝溥仪也应邀出席。三方原本是水火不相融的代表,但却心平气和地相聚宴会厅,宴会厅见证了历史上这奇妙的一幕。类似的趣闻轶事不胜枚举。

1965年我刚到礼宾司不久,有机会随同事去宴会厅工作。从人民大会堂北门进入,经过北大厅,再顺着62级的汉白玉楼梯首先到了迎宾廊,迎宾廊是党政领导人在宴会前欢迎贵宾及宾主合影之处。迎宾廊大背景置有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心高5.65米,宽9米,由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以毛泽东主席《沁圆春·雪》词意为题材创作的,画题为毛泽东所书。这里铺有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一块

地毯,宽16米,长23米,重3吨多。左右走廊通往二层宴会厅。

我记得周总理每一次为国宾访华在宴会厅举行国宴,经常先在北京厅会见客人,然后宾主及随行人员在《江山如此多娇》画前照一个“全家福”,有时我接受任务,在集体拍照前请在上海厅等候的中方领导人参加合影,然后宾主在迎宾曲声中迈进宴会厅。

宴会厅如此宏大、辉煌,让我叹为观止。它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6米,高15米,面积7000多平方米。可以举行5000的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厅内有东、西、北环绕宽敞的二层休息廊,巨大的圆形廊柱装饰着沥粉贴金花。宴会厅有主席台。宴会厅天顶中央镶嵌着由水晶玻璃组成的大花灯,周围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点金石膏雕塑。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是举行盛大国宴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宴会厅的主要任务是输送和分发我国领导人在国宴上的讲话稿。我记得“文革”初期,有一位非洲总统访华,周总理为他举行国宴。宴席开始,宾主双方都发表正式讲话,讲话稿被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加上中文稿装了满满一推车。

那时我国与前苏联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来访国宾和东道主任何一方讲话中经常会针对时代背{国宴标准}.

景讲几句,如果涉及“苏修”和“小修”的说法,“苏修”和“小修”的驻华外交使节就立刻退席,以示抗议,一下子宴会厅还没正式用餐就空了几桌。后来,周总理指示:往后宴会先吃饭,等吃完4道菜之后,宾主双方再讲话。此举深受欢迎,“苏修”和“小修”的驻华外交使节常常鼓腹离去。

日后在国宴上,那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老盯着我们几个管讲话稿的人,有的还找我们要讲稿及译文,但周总理和来访国宾讲话前,我们婉言谢绝他们的要求,直到即将讲话的那个瞬间,才分发讲话稿。

国宴要简约但不能简单

作为礼宾人员很辛苦,有时忙里忙外,常常吃几口完事。但当有时我看到桌上丰盛饭菜,我想得很多。当时全国上下为外宾举行的宴会规格偏高。1965年毛泽东主席对宴会做了指示,认为宴会规格太高,曾经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周恩来总理在宴会厅设宴招待。当晚的国宴

就是四菜一汤,除冷菜拼盘外,热菜为: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杏仁酪。点心:豌豆黄、炸春卷、梅花饺、炸年糕、面包、黄油等。

那时周总理谆谆教导礼宾人员,要认真过细做好礼仪工作,完成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考虑到尼克松对音乐很内行,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宴会前周恩来总理亲自在宴会厅审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排练的美国乐曲。当晚国宴上军乐团演奏《美丽的亚美利加》、《牧场上的家》等乐曲优美动听,受到尼克松等美国客人的赞扬。

宴请要有针对性,但有时礼宾人员却忽略了。上世纪80年代胡耀邦总书记有一次宴请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国宴上了一道鱼翅。齐奥塞斯库总统直到

篇三:《国宴礼仪》

国宴礼仪

1、什么是国宴?

何为国宴,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其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规格高、礼仪性重。

国宴一般都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

2、国宴的菜品?

其实,就菜肴本身而言,国宴上摆放的菜品真是一点也不特殊。比如1997年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江泽民主席参加的庆祝香港回归的国宴上的菜单冷盘、浓汁海鲜、清蒸大虾、罐焖牛肉、草菇绿菜花以及点心和水果。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浑素搭配,组配和烹饪十分讲究。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汤,这还是当年周总理定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国宴上也采用了很多知名的地方菜,其中很大部分来自鲁菜。菜名多朴实简单,便于翻译和外国元首的理解。

3、为什么国宴更讲究礼仪?

国宴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水平和民族特色,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在英国,重要的国宴,女王要亲自下去检查。在美国,国宴宾客的名单,有时由总统亲自选定。据说里根总统对国宴最讲究,里根总统的夫人南希几乎要监督国宴的每一件事,要和社交秘书、花卉设计师、厨师和侍者总管商讨方案,交待注意事项。国宴开始前,她还要去厨房品尝一下主要菜食的味道,并亲自安排就餐地点。

国宴最重要的不是菜品,而是国宴的礼仪、规范和体现的社交价值。各国都非常注重礼仪。

4、参加国宴应该注重哪些礼仪呢?

座次与敬酒。由于每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历史与传统不同,在座次与敬酒上也有不同的礼仪。

5、中国国宴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

简单来讲就是主人正位一条线,客人坐两边,以右为尊。

圆桌,主宾带夫人座次:

大型宴会一般或排好座次,并于席位卡标注名字,直接对号入座即可。小型宴会虽然不安排席签,但座次顺序是十分讲究的。一般以主人为中心来安排。

(1)人,也可称为主陪。座位为圆桌的正位,口布折花样式区别于其他位置,或采用不

同的颜色,讲究的还在骨碟下方放置不同颜色的衬盘,非常容易辩认。主人面前还会横放一双公筷或公勺,方便为两侧的客人布菜。

(2)主人右侧为最尊贵的客人,也是宴请的主要客人,一般简称为主宾。

(3)主人左侧为第二主宾,可把夫人安排在第二主宾的位置,如果主2为女性,也可安

排在主2右侧。

(4)主2的位置为第二主人,也可称为副主陪或副陪。可以由主人的夫人或助手担当。

其面前的口布折花略低主人,但区别于其他位置,也采用不同的颜色。

(5)主2的右侧为第三贵宾。

(6)主2的左侧为第四贵宾。

(7)人数较多的宴席还会在与主人与主2垂直的位置安排第三主人及第四主人,也可称

为三陪和四陪。

(8)多数情况下除了主人(主陪)、主宾、第二主宾、主2(副主陪)及两侧客人以外,

其他位置均可任意选择。

(9)主人和宾客一般间隔而坐,便于敬酒、交流及席间布菜。

6、服务的礼仪是什么?

上菜时要把新上的菜先转到主宾的位置,请其品尝。

上菜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转盘,表示长尊有序,不可反转。

分餐、斟酒及斟茶时都要从主宾的位置开始。

7、敬酒的礼仪?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某个事由而饮酒。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

主陪在宴会开始后首先提议一起干杯,数量可以随风俗及饮酒量的大小而定,3、6、10、12均可。副陪即可以提议一起干杯(数量不宜超过主陪),也可以单独敬酒。

主宾原则上要一直等主陪、副陪及在座的主人敬过酒之后,才能开始回敬。

主陪敬后是副陪,相互敬酒在后面。

杯子低点笑容甜,祝福话儿暖心田。

长幼有序酒适度,诙谐幽默同尽欢。

绿洲引导

胶东风味海鲜世界

国宴礼仪文化邯郸

篇四:《新中国饮食六十年变迁及国宴变迁》

新中国饮食六十年变迁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中国人历来崇尚“民以食为天”,是最讲究吃的国家之一。但是建国初期,中国刚经历过战乱的洗礼,物质很是匮乏,粮食短缺,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温饱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国民吃的都是些杂粮粗面,北方是窝窝头、玉米面馍馍,南方也是糙米粗粮,而且有这些也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粥没少喝,野菜没少吃,白面白米恐怕就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梦想了。

当时由于物质的缺乏,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于是出现了大锅饭和粮票。大跃进让几亿中国人过上了集体公社的生活,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锅饭、集体灶又是那个时代的特色。1959年至1961年的全国大饥荒再次让中国人在"吃"上饱受煎熬,这个时段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草根树皮竟然也都"供不应求"。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五十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改革开放前,国民饮食较建国初期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二、改革开放初期至八十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人们餐桌上的菜样丰富了起来,街上的饭馆也多了起来。这时的城市居民摆脱了计划经济统销统购束缚,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国民不仅对肉食、蛋白质的摄入增多,而且日渐对饮食多样化的要求也促进了餐饮业的繁荣发展。西餐厅也开始了重返中国的历程,人们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欢迎着西餐厅在周围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三、九十年代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以前中国的饮食区域特征很明显,每一个地方有着自己的饮食特色,如湖南菜,川菜,粤菜等等,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饮食业也迅速发展,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及小吃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最典型的就是川菜,几乎每个大小城市都可以见到川菜馆和成都小吃店。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肯德基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四、二十一世纪{国宴标准}.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够低。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饮食文化是无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它几乎同人类文化的任何门类都有程度不同的关系。可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一种饮食文化,全面地了解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就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那个民族的历史;反过来说,只有全面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才可能全面了解那个民族的饮食文化。”

国宴的变迁:国宴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宴标准的简称,有四个菜和一个汤。国宴标准四菜一汤来由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夜迎宾国宴,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的国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总理亲定国宴标准四菜一汤。当晚,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以及社会各界代表、来宾共600余人出席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后,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正式宴会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有时也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自开国第一宴以来,国宴的变迁引人注目,国宴的改革与时俱进。国宴标准四菜一汤周总理亲定

国宴标准四菜一汤延革:主导“礼宾革命”是当年周恩来亲自制定的国宴原则。二十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宴会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占宴席20多桌,加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当时,在通常情况下,宴席上冷菜6种,热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摆大中小杯3个,烈性酒茅台以及其他名牌葡萄酒等,杯子斟得满满的。另加上橘子水、矿泉水等饮料。每次宴席,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国宴标准}.

那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来访国宾和东道主任何一方讲话中如涉及“苏修”和“小修”,他们的使节就退席,以示抗议,一下子,宴会厅就空了几桌。后来,领导指示,等他们吃完4道菜之后,宾主双方再讲话,让他们人人鼓腹高兴而去。之后参照多数国家的做法,数年后国宴做了改革,欢迎国宾的宴会不再邀请外交团出席,宴席规模几乎减少了一半。随后又几次调整,欢迎国宴的规模缩小至今天的规格。

目前国宴的宴席仍然为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领导人宴请国宾,有的只用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国宴时间由过去通常花两三个小时缩短为1小时15分钟。1984年后,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宴的标准:总书记、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军委主席、政协主席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为50至60元,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80元以内掌握开支,一般宴会每位宾客标准为30至40元。之后再次确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每人不超200元。同时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如啤酒、葡萄酒或其

他饮料。所述规定,执行多年,直至新标准实施。

国宴礼仪操作程式:国宴礼仪尤为重要。热情好客、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周到得体的礼节,使客人感到亲切。例如,宴会前后,宾主入席时取消奏两国国歌;宾主双方在席间不发表正式讲话,或致词、祝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席间乐,曲目单包括来访国的著名乐曲;宴会间或宴会后安排歌舞、文艺节目助兴;镶嵌国徽的菜单和曲目单由中方礼宾官事先安排精心制作,让客人赏心悦目。{国宴标准}.

国宴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按来访国习惯,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尤其注意安排好主桌,不一律安排圆桌就餐。精心制作座位卡,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上的名字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外宾姓名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国宴采用分餐制,一人一份。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宴就实行分餐制,不过,那时是菜端上桌后,由服务员给每位宾客分,剩下来的,就搁在桌子的中间,谁吃谁去拿。1987年后,都是由厨师按宴会人数把菜分盘,再端上去。

如今国宴依旧不讲排场:目前国宴通常为7桌或8桌,每人每餐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如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这种安排在国外屡见不鲜。宴席的减少来自对邀请对象的严格控制,今天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除同时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外,该使馆的少数主要外交官也被邀请出席。中方除非特别需要外,可请或可不请的陪客,一律不请。此项改革既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交实践,又切实做到了不讲排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

2008年8月8日胡主席设宴款待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五大洲贵宾的时候,正餐包括一道冷菜、一份汤和三道热菜,餐后甜品也是一道点心和一道水果冰激凌。当时的三道热菜分别是中西合璧的荷香牛排、人民大会堂为奥运专门设计的鸟巢鲜蔬和酱汁鳕鱼。北京烤鸭则被作为额外小吃向客人们提供。

2009年11月17日胡主席欢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日晚举行盛大宴会。宴会菜单中西合璧,正餐包括一道冷盘,一份汤和三道热菜: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餐后甜品为一道点心和一道水果冰淇淋。宴会上配餐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是国酒长城,分别是中国河北沙城2002年产的长城五星干红和长城五星干白。这次国宴现场描述:在乐声悠扬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以一席简单精致的“四菜一汤”国宴款待了正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行。冷盘过后,身着月白和玫瑰红色旗袍的服务员依次为贵宾们奉上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和烤红星石斑鱼四道佳肴,之后是餐后点心和水果冰激凌。席间用酒是纯国产的长城五星干红和五星干白。以金色为主色调的大厅内宴开13桌,12个圆桌左右簇拥着一个两国元首及其他高级官员就座的巨型圆桌。

国宴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钓鱼台管理处服务科工作,为第一代领导人服务的时期,那个时期应该说我们料理的餐饮还称不上是国宴,只是为来访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领导人而设的宴请。

此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第二个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为邦交国家的元首或者使团提供餐饮服务。服务科在这个阶段被移交外交部。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外事活动明显增多,豪华团队增多,接待组织工作积极方便许多。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有大量的国家元首来访,国宴也走入了更加丰富、开放和多元化的历史时期。在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为第三代领导人服务,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国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规格上说,国宾馆主要是经典的小范围宴会,可负责来访嘉宾夫妇或者全家的一日三餐,这就需要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要求。而大型宴会方{国宴标准}.

面,应该说人民大会堂是一个榜样。

篇五:《揭秘国宴接待的细节与花絮》

揭秘国宴接待的细节与花絮

国宴为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国宴包括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地点通常选择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举行。1959年前则在北京饭店、中南海勤政殿等地举行。我在礼宾司工作多年,经历的国宴很多,可以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开国第一宴”

我在礼宾司,亲闻“开国第一宴”的故事不少。

1949年10月1日下午,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国外来宾600余人,与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一起从天安门广场来到北京饭店,出席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据说,考虑到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周恩来亲自确定:菜式以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为主。当时,北京饭店厨房人手不够,还特意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如“玉华台”的一些淮扬菜名厨。此后,国宴菜从淮阳菜风格,历经几代人,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堂菜”。

“开国第一宴”菜单如下:燕菜汤,热菜是: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

不久之后,国宴热菜减少了,“四菜一汤”的标准便确立了下来。

“四菜一汤”与”三菜一汤”

认为国宴的菜一定是山珍海味,饕餮大餐,这是一个误区。记得我在礼宾司时,看到一个笔记本,这个本子汇集新中国领导人对礼宾、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其中,毛泽东对宴会的指示尤为深刻。他认为宴会规格太高,曾经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确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其实到江泽民任国家主席时,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两菜一汤”。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4个菜不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水果是根据季节选择,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

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再次确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

2008年8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为“三菜一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瓜盅松茸汤。目前领导人宴请国宾,有的只用“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眼下国宴时间为1小时15分钟,过去国宴通常花二三个小时。国宴既在数量上同时在质量上保证国宾就餐的需要,又让国宾了解并享受中国饮食文化之美。

“堂菜”和“台菜”

最近几年,国宴的“堂菜”和“台菜”的名词,流传甚广。何谓“堂菜”和“台菜”?“堂菜”本是人民大会堂主要厨师随口一说的名称,而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首次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为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新品种。

“台菜”指出自钓鱼台国宾馆宴请国宾的菜,国宾在首都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日常用餐也在那里。“台菜”很有名气,中、西餐都做得好。如里根开戒的“佛跳墙”、金日成喜欢的“香橙狗肉”、西哈努克爱吃的“沙锅狮子头”、有邓小平赞赏的“中华第一汤”“酸辣乌鱼蛋汤”等。其他名菜如黄扒鱼翅、芙蓉燕菜、香橙鸭子、纸包鱼、鱼翅四宝、富贵鱼鲍、计司烤鱼等都是名在中外。

钓鱼台国宾馆的菜系博采国内八大菜系之长,也广纳世界各国菜肴之精。上至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及各国元首口味、习俗,构成了钓鱼台国宾馆菜肴的特色风味“清鲜淡雅,淳和隽永”。上千位曾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其他政要,对钓鱼台菜肴均称赞有加。

菜肴有约

宴请国宾制定菜单有规范化程序。礼宾官必须事前了解外宾的饮食习惯,把外宾的饮食习惯及时告诉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厨师,请他们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安排不同的菜谱。订菜谱时,尽可能全面了解国宾的生活习惯与忌讳,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

夏天以清淡为主,冬季以荤为主。尤其注重他们的宗族信仰,穆斯林国宾菜单与非穆斯林国宾菜单差别大,丝毫不能马虎。有针对性的菜单既使国宾感到宾至如归,又使国宾对有中国特色的菜品十分感兴趣,赞赏优秀的中华饮食文化。

我想起几份菜单,情趣轶事,历历眼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周恩来亲自设宴招待。当年宴会是“四菜一汤”,除冷菜拼盘外,热菜为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杏仁酪。点心有豌豆黄、炸春卷、梅花饺、炸年糕、面包、黄油等。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养源斋会见伊丽莎白二世一行,并设午宴招待。菜单除冷菜拼盘外,热菜是茉莉鸡糕汤、佛跳墙、小笼两样、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点心有鲜豌豆糕、鸡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黄油、面包、米饭。

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菜的烹调颇感兴趣。宴席上中方人员介绍佛跳墙菜名的由来,说这道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连在墙外的和尚闻到味道后也会情不自禁地越墙来品尝。女王听后笑容满面地说:“那我们更要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