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水果
详细内容
'第一篇印度尼西亚水果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
一、国名渊源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臵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印度尼西亚水果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4亿(1986年)。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首都雅加达。货币为“盾”。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
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五、礼节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一般礼仪
印尼社会以尊重个人为基础。这一点在日常事务中必须记住。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印度尼西亚水果
商务谈判往往是冗长、拖拉,而且困难重重。
称谓与问候
第一次介绍见面时,宜点头握手。
约会与准时
遵守时间虽很重要但并不受到十分注意。事先约会是受人欢迎的。
款待与馈赠
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
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
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
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
交谈
不要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社会主义以及外援等话题。
六、信仰忌讳
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
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的印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七、饮食习惯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副食品。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虽说大多数人都不饮酒,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香槟酒。虽说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阿斯玛特人、达尼人和巴布亚人等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欢迎和喜爱。
印度尼西亚人习惯吃西欧式的西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或筷子之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饭。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普遍对中餐倍加喜爱,认为中餐是举世公认的最佳餐之一。印度尼西亚水果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烹制工艺精细,注重菜肴的脆、酥、香。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甜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鸡和各种动物内脏;蔬菜喜食青椒、芥兰、豆芽菜、茄子、土豆等;调料喜用咖喱、胡椒、辣椒、虾酱等。印度尼西亚水果
⑤制法对炸、烤、煎、爆、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干煸牛肉丝、炸牛肚、香酥鸡、锅烧鸡、青椒肉片、炸牛肠、青椒鸡丁、鸭条、干烧鳜鱼、香酥百合鸡,炸麻团、炒芥兰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饮红茶、咖啡、可可和鲜桔汁等饮料;有些人爱喝果酒、葡萄酒和香槟酒,还有极少数人爱饮烈性酒。
⑨果品爱吃的水果有洋桃、樱桃、巴犁、椰子、木瓜、香蕉、菠萝等;干果喜爱核桃仁等。
第二篇印度尼西亚水果《中国人闻所未闻的10种的水果》
苹果,香蕉,樱桃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还有很多你从未见过的美味可口的水果。下面的介绍并不是对水果进行排名,只是让您了解一下。在这张列表上,这些水果你可能从来都没听过!
第1位蜜释迦
蜜释迦(学名番荔枝),是美国本土的热带水果,在巴基斯坦,印度和菲律宾广泛种植。该果实为聚生果,大小在10公分左右。在凹凸不平的硬壳下,果实芳香,白嫩多汁,有着淡淡的奶油香气,并且内含数颗种子。
香肉果,也叫做木苹果,也叫加锡弥罗果,是一种由南美当地常青树产的果实,并且被引入到包括西非和东南亚在内的许多地区。在佛罗里达和夏威夷地区也发现这种植物。香肉果属浆果类水果,直径达20厘米。果壳厚实,果肉颜色为浅橘色到黄色之间,味道香甜美味。种子位于中间,多为一颗,但较大的香肉果会有4粒种子。
番荔枝是一种生长于南美洲高维度山脉上的落叶植物。果实呈圆形,果皮有三种:锯齿形、粒状形、混合形。果肉鲜香,白嫩多汁,味道与奶油冻媲美。据说,番荔枝结合了香蕉,西番莲,木瓜及菠萝的味道。在1866年,马克.吐温品尝番荔枝后,感慨到:“最美味的水果就是番荔枝”。
第4位普拉托尼(音译)
普拉托尼是一种生长于巴西和巴拉圭的热带雨林的大树,高达40米。果实大小如同橘子,皮厚,挤压有黄色汁液流出。果肉白色,呈粘稠状,包裹数粒黑黑的种子,吃起来酸甜爽口。
第5位可可果
可可果是在南美洲山区发现的别一种热带水果。它是一种灌木植物,神奇的是,从种下种子到长出果实只需不到9个月的时间,果实成熟需要2个月。果实属浆果类,颜色多为红、橘、黄。外形与番茄相似,味道有些像番茄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第三篇印度尼西亚水果《世界进口水果一览表》第四篇印度尼西亚水果
《印度尼西亚自然地理》
印度尼西亚自然地理
2010-01-0101:15文章来源:驻印尼使馆经商参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翠”之美誉。主要岛屿有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南部)和伊里安岛(西部)。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和内海,其中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等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内海主要有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佛罗勒斯海和班达海等。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伊里安岛平原辽阔,多沼泽,其他岛屿仅沿海有狭长的平原。
多火山,且活动频繁。全国400余座火山分布在除加里曼丹外各岛,其中100座为活火山。近二十年来先后发生火山爆发近30次。火山高度超过9,000英尺的将近20座。位于伊里安查亚省查亚维查亚(JAYAWIJAYA)山脉的查亚峰(PUNCAKJAYA)是印尼最高山峰,海拔高度5030米(15,300英尺),山顶终年白雪覆盖。
1957年12月3日印尼政府宣布其领海宽度为12海里,按群岛原则,各岛屿最外端点的连接直线为基线。1980年3月21日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83年10月18日颁布的5号法令通过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海洋面积为790万平方公里(包括专属经济区),相当于陆地面积的4倍,专属经济区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约长8.1万公里。
油储量估计为1200亿桶,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西兰岛和伊里安查雅等地。印尼是世界上第16大产油国,1997年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在过去的15年里,印尼年均石油产量为5.72亿桶(日产157万桶)。印尼还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589兆亿立方米(相当于206亿桶石油),其中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230兆亿立方米,主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锡的储量为80万吨,主要分布于邦加和勿里洞、林加群岛的新格岛等地。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苏拉威西的科拉卡、伊里安查雅的哇格岛以及马鲁古等地。伊里安查雅还有丰富的铀矿,廖内群岛的宾坦岛有铝矾土矿。爪哇、日惹附近产锰;伊里安查雅和中爪哇的梭罗产铜;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
在森林资源方面,森林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8%,在世界上仅次于亚马逊地区。印尼盛产各种名贵木材,有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铁木,努沙登加拉的檀木,苏拉威西的乌木,爪哇的柚木等。在农、林产品方面,大米、玉米、甘蔗是其主要农作物。印尼盛产热带经济作物,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产量居世界前列的还有棕榈油、咖啡、香料等。印尼是水果王国,盛产香蕉、芒果、菠萝、木瓜、榴莲、山竹等各种热带水果。印尼的海产特别丰富,苏门答腊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印尼宜人的气候为许多珍奇鸟兽和各种花卉
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拥有许多世界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著名的有苏门答腊虎、象、犀牛、科摩龙、巨蜥、黑猴、人猿、天堂鸟、巴布亚虎斑兰和尸臭花等。政府重视保护自然环境,每年的11月15日为全国动植物保护日。截止1994-1995年度已建立186个原始保护区,77个野生动物区,12个海洋公园。
在水利资源方面。809条河流横贯各岛,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水利灌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条最长的河流分别是:加里曼丹的卡普阿斯河(KAPUAS,998公里)、巴里托河(BARITO,704公里);伊里安查亚的门波拉莫河(MEMBERAMO,684公里)和迪古尔河(DIGUL,546公里);苏门答腊的穆西河(MUSI,507公里)、巴当哈里河(BATANGHARI,485公里)、印特拉吉利河(INDRAGIRI,343公里);加里曼丹的卡哈延河(KAHAYAN,343公里);马哈坎河(MAHAKAM,334公里)。此外,还有以悠久人文历史著称的爪哇岛的梭罗河(BENGAWANSOLO)、芝塔龙河(CITARUM)和布兰塔斯河(BRANTAS)。印尼的湖泊星罗棋布,景色迷人。苏门答腊的多巴湖(TOBA),马宁焦湖(MANINJAU)和辛卡拉湖(SINGKARAK),苏拉威西的坦佩湖(TEMPE)、托武帝湖(TOWUTI)、锡登伦湖(SIDENRENG)、波索湖(POSO)、通达诺湖(TONDANO)和马塔纳湖(MATANA),伊里安查亚的帕尼艾湖(PANIAI)和森达尼湖(SENTANI),均为印尼重要旅游胜地。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最为著名,其湖心岛面积1,3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湖,也是海拔最高和最深的大湖之一。
1988年1月1日起印尼全国分为西、中、东部三个时区。西部时区(东经105度,属东七区)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加里曼丹和中加里曼丹省。中部时区(东经120度,属东八区)包括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省、苏拉威西全岛、巴厘省、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省和东帝汶。东部时区(东经135度,属东九区)包括马鲁古和伊里安查亚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