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进口出口>美国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二)

美国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二)

详细内容

(三)、绿色壁垒的显性特征

  一般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虚假性。绿色贸易壁垒一般都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貌似合理,实则是限制进口的不合理的制造贸易障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2、不平衡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已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提出过高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发达国家甚至提出远高于国内标准的标准,搞双重标准,这更加剧了不平衡性。

  3、隐蔽性。种种绿色贸易壁垒借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核武器”。

  4、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些绿色保护措施,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涉及面就更大更深。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液体,从液体到大气。这些都有绿色贸易壁垒幽灵的出现。

  5、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人们把高消费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据本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超高标准制定,先入为主,制造进口品的消费障碍,具有坚固的限制进口的堡垒作用。

  6、针对性。有些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形成绿色绿色壁垒。如法国为了阻止英国糖果的进口而规定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而英国的糖果普遍采用红霉素染色剂制造的。

  7、连锁性。绿色壁垒一旦生效,其效应较之关税壁垒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措施容易引起他国效仿,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二、美国农产品绿色壁垒体系分析

  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和头号科技大国,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制定了一套体系完备、规定严格的绿色壁垒体系来保护本国市场,具有较强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美国的绿色壁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技术法规和标准

  美国是一个标准大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包括技术法规和政府采购细则等在内的标准有5万多个,民间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待业协会制定的标准也有4万多个,此外,还有许多约定俗万的待业标准。美国标准体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结构的分散化。联邦政府负责制定的一些强制性标准,主要涉及制造业、交通、环保、食品和药品等行业。例如,美国FDA制定了包括《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案》、《合理包装与标签法案》、《控制辐射与健康安全法案》和《茶叶进口法案》等法律法规对进口产品实行严格管理。而大部分标准是所谓“自愿标准”,即由民间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制定并颁布,由企业界自愿采纳。美国的民间标准机构多达400多个,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则负责对自愿标准体制进行协调,协会本身并不制定标准。也就是说,实际上美国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主导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这种高度分散的体制造成的结果是技术标准极其繁杂,向美国出口某些产品可能会涉及到几个甚至十几个由不同机构制定的相关法规或标准,有的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更多的是自愿标准,这就大大增加了出口难度。

  美国在不断加强本国技术标准的同时,还注重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颁布了《国家标准战略》,大力推进本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由于技术标准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国际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标准之争,美国的这一标准战略调整不仅可以通过“标准先行”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控制,而且还可以达到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国的绿色壁垒限制的目的。

(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

  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如产品安全认证UL、军用认证MIL、联邦通讯认证F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认证,是美国消费者产品委员会裁决产品是否符合安全规则时的主要依据,美国许多州发布的有关法令中都明确规定,在涉及安全的产品上,必须贴有UL标志,否则将取缔生产、经销和进口,外国产品必须通过UL认证后才能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同样采取自由分散的体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以及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工作,但对于进口产品,美国往往利用安全、卫生检疫及各种包装、标签规定进行严格检查。由于美国普采用所谓“第三方评定”体制,即由独立实验室和测评机构等对有关产品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或技术规定进行确认,因此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体制的主体是专门从事测试认证的独立实验室。独立实验室的联合组织“美国独立实验委员会”目前有400多个会员,测试认证在美国已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每年营业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美国标准协会的作用则是认定和核准各独立实验室的资格,或指定某些实验室作为行业合格评定的特许实验室,使得这些实验颁布的证书具有行业认证效力。由于美国的标准本来就复杂繁多而且苛刻,再加上复杂的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体系,对于那些想进入美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来说,由美国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将大大增加时间和贸易成本,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增加。

(三)、产品包装与标签规定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与包装法规最为完善与严格的国家,而且还积极致力于新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在法规更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于1992年5月起又规定所有的包装食品包括全部进口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但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菜可暂不使用,食品中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成份内容中详细列明经政府批准使用的专用名称。1995年9月,美国FDA又颁布《营养标签和指导法令》,要求销售的强化食品必须加附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上应包括营养成份与效果声明。另外,新法令对标签的形式、字体大小、线条粗细等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美国严格的食品标签与包装制度给外国企业甚至本国企业构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仅以食品标签为例,美国FDA要求大部分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份的含量,美国生产商为此就要每年多支出10.5亿美元,对大多数不具备条件进行食品分析的国家而言,这无疑相当于进口禁止措施。另外美国积极环境标志制度,要求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其生产、使用、消费以及处理过程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损害。1998年美国有36个州联合立法,要求在塑料制品、包装袋、容器上使用绿色标志,还要求使用“再生标志”,表明可重复使用、再生使用。1995年6月美国FDA又规定,凡出口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必须贴上有美方证明的来自未污染水域的标签,这些法规都大大增加了进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