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输包装专区>小议纸箱业适度包装:运输包装销售化应当止行

小议纸箱业适度包装:运输包装销售化应当止行

详细内容

商品从生产然后流转到用户手里,中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运输储存,一是展示销售。由于这两个环节对包装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故业内将产品包装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国家标准《包装通用术语》的定义是:运输包装——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它具有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销售包装——以销售为主要目的,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包装,它具有保护产品和美化、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包装看起来兼具运输和销售包装的双重功能,但细究起来,其主要作用仍是运输包装。例如大型黑白家电中的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以及摩托车之类的瓦楞纸箱包装,虽然它也要“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但在到达的这个过程中,仍然是起运输包装的作用,其销售功能,即“美化、宣传产品”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请看事实:在销售现场,这类产品是摆在展示台上完全不需要包装的。换言之,用户在选购这类产品时,主要是查看实物,验证其品牌、质量、技术性能及价格、售后服务等,他们绝不会以该产品包装的印刷是否精美来决定取舍。当用户挑选好实物搬运回家时,纸箱包装又承担了运输包装的作用,一旦实物到位,不论其价值高低,美观与否,纸箱包装都已成了废弃物。换言之,用户在使用和存放该产品时,也是完全排斥原包装的。笔者把这种现象姑且命名为“销售与使用的非包装效应”。并且认为,这是运输包装区别于销售包装的典型特征,这一概念与“销售的包装效应”是相互对应的。可见,上述产品的纸箱包装,本质上仍然是运输包装。这表明,在瓦楞纸箱包装中,不仅有完全的运输包装,即使在看似兼有双重包装功能的纸箱中,也有不少是运输包装,对于如此大量的运输包装,笔者要质疑的正是它的销售化倾向。


近年来,鼓吹运输包装销售化的文章不时见诸报刊,且有越吹越烈之势。而所谓的纸箱运输包装销售化,目前最突出的倾向集中表现在选用高档材料和无限精美的印刷上,尤其是后者。有人甚至直接提出“以商品包装代替运输包装”的主张。当业内强调销售包装的货架效应,要求提高印刷精美度(也不是无限度)时,怎么能不分功能,不看事实,一味鼓吹运输包装销售化呢?这行得通吗?其后果又会怎样?笔者以为,至少有三大弊端。


首先,与国家政策法规倡导要求的包装减量化、合理化、绿色化目标相背离。能用一般的箱纸板而硬要用牛卡,能用牛卡硬要用白板牛卡,能印单、双色硬要印多色、乃至网点或满版,以实现运输包装销售化。这是典型的过度包装的表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环境司司长张力威在《绿色包装印刷势在必行》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片面夸大包装的第二功能(即销售功能——笔者注),就容易引发过度包装”。事实的确如此。而发达国家注重的是加强运输包装的功能以适应实际需求,在图案设计及印刷上,均是十分简洁、明晰,有的甚至简化到只印一排单色字母。


其二,无端增加供需双方的经济负担,浪费资源。无论是运输包装或销售包装。由于功能各有侧重,生产流通成本各不相同。在其性价比一定的前提下,增加任何功能,必然会增加成本。由此,必然削弱包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造成资源包括工时、效率的浪费。这对供需双方都没有任何益处,在竞争激烈时更加明显。


其三,必然削弱纸箱的抗压强度,影响主要功能。整箱抗压强度是运输包装纸箱物理指标中最重要的检测内容。实践和资料表明,在纸箱瓦楞纸板印刷过程中,每印一色(次),都会因瓦楞受损而使纸箱抗压强度下降6 FONT-FAM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