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走出来的鞋王丁志忠(一)
详细内容
在安踏的会议室里,一位部门经理指着投影幻灯片在汇报项目进展。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坐在长条形会议桌尽头,凝神听了大约10分钟后,忽然打断了他:“不要告诉我具体细节,你就告诉我,你们投入了这么多,会产生哪些效益?”
这个对下属不留情面的年轻人就是丁志忠,37岁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半个月前,他带领公司走进了香港主板,7月10日首日挂牌,公司股价涨幅即达44%,这使持有公司75%股权的丁志忠及其家族成员的身家超过130亿港元。
人物档案
姓名:丁志忠
年龄:37岁
职务: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是一个靠海的小镇。这里遍地都是鞋业作坊,丁志忠就在这里土生土长。“安踏做大了,丁志忠也不好见到了。”一位1983年就开始做运动服装的石狮商人说。他的“豪健”牌运动服装每年销售额大约是1个亿。
丁志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鞋王,却并没有成为当地鞋业协会的会长。“他骨子里有一种霸气,不好打交道。”一位当地媒体记者说。据当地人说,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晋江另一位鞋业老板――特步创始人丁水波会选择去做,而丁志忠则会干脆地予以拒绝。 也许正因为此,2006年泉州市(晋江隶属泉州市)评选鞋业协会会长,最终坐上这个位子的是丁水波。
“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
丁志忠从小在制鞋作坊里长大。后来他回忆说,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是他最初的经商动力。
他所在的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19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就已经兴起了一批制鞋作坊。1991年前后,当地农民丁和木变卖了家里的谷子、鸡、鸭等一切可以换钱的东西,并在族亲资助下,筹集到五六万元钱,创办了一家制鞋作坊,便是安踏的前身。
据安踏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987年前后,丁和木就给了儿子丁志忠1万元钱,以及600双从陈埭各个制鞋作坊里买来的鞋,让他托运到北京销售。这时,丁志忠才17岁,初中还未毕业。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场开设了晋江鞋专柜,生意很火爆。据说,丁志忠从这时起开始有了营销意识,他学会研究消费者类型。
据一位熟悉安踏的人士说,丁志忠是1994年带着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1994年,在换了几个厂名以后,丁家父子决定将厂名和产品品牌统一为“安踏”。据丁和木回忆,这个品牌含有“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
两年之后,丁志忠成为安踏总经理,父亲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哥哥丁世家性格温和,“不喜欢出头”,专门负责生产事务;中专毕业、学财务出身的妹妹丁雅丽掌握起公司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