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法律服务>广州大学城师生40天被坑18万(一)

广州大学城师生40天被坑18万(一)

详细内容

  ■网购盛行为诈骗提供了土壤。李国辉/摄

  番禺警方发起大学城全民防骗宣传,提出箴言:“要转账,是骗子”

  短短40天内,大学城内即有十数师生前赴后继地上当中招,被“邮包毒品”骗术共骗走钱款约18万元,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近5万元。

  上月17日开始,番禺警方在大学城发动全民防骗攻略宣传活动,将各类诈骗伎俩结合实际案例制成巨幅海报,在大学城内的十所高校内巡回展览。警方人士表示,防范“邮包毒品”骗术最好的办法就是严守自己的意识防线。

  现状:骗案频发邮包毒品居首

  “大学城涉校警情中,数量最多也最难防范的类型就是电信诈骗,而电信诈骗术又以‘邮包毒品’为最,占了全部诈骗案件总量的1/5。”小谷围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说,“邮包毒品”是继“固话欠费”后,电信诈骗分子最“心水”的一种诈骗手法。在大学城,几乎天天都有学生接到“邮包有毒品”的诈骗短信或电话。

  记者在大学城两位校园社区阿sir的微博中看到,几乎每隔几天就有师生掉进“邮包毒品”陷阱,记者统计了一下,从11月起至本月10日,先后有10名师生被骗,最大的一宗涉案金额达到49999元,最少的一宗也有3100元,其中被骗的主要是学生,且以女生居多。

  相关民警称,微博中公布出来的邮包毒品案只是其中一部分,实际的案发量至少15宗,涉案总金额逾18万元。

  析因:为何学生接二连三被骗?

  为何这么多高校学子不断受骗?“这里面有外部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事主个人的主观因素。”小谷围派出所一名警官说。外因方面,网购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使大学生逐渐成为网购的“主力军”之一,这也为“邮包毒品”骗术在高校中频频得手提供了土壤。

  从内因来说,被骗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喜欢“宅”在寝室里,对外界信息关注少,加上社会阅历浅,一旦接到骗子冒充邮政、公检法部门人员打来电话说“邮包有毒品,账户涉嫌被人盗用洗黑钱”,便慌张无措,容易上当。

  据民警介绍,本月5日被“邮包毒品”骗走近万元的华师女士廖某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宅女”,她坦承,根本没去留意一些防骗知识,结果不幸中招。

  看准了

  “邮包毒品”骗术:

  骗子假冒邮政人员通过群发短信或打电话给事主,声称事主有邮包无法投递,且经相关部门检查,邮包涉嫌藏毒,并提示事主向公安部门咨询。一旦事主相信,骗子立即转线至某某公安局或其他执法机关,由同伙假冒公检法人员向事主“确认”邮包涉毒,称事主个人资料泄露被人盗用洗黑钱等,接着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入安全账户。一旦事主转账,骗子立即“人间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