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如何突破人才“瓶颈”(一)
详细内容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怎样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突破机制、环境的障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让千千万万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的创造力充分展现?西部大开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吸引人才、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西部与中东部地区之间人才资源如何合理交流?在此间举行的2004西部人才论坛(中国・贵阳)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人才问题专家以及西部、中部、东部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聚集一堂,交流人才工作经验,探讨人才理论,纵论西部人才建设。
光靠高薪解决不了人才问题
1999年,贵州电视台率先在全国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播音员、主持人,全国共有500多人报名应聘,最后录用了两名。其中一名来自湖北的主持人干了两三个月后,被上海用20万年薪挖走。另一名黑龙江来的播音员干了一年多时间,电视台觉得不太满意,提前终止了为期两年的合同,该播音员为此将贵州电视台告上法庭,法院裁定贵州电视台败诉,该播音员也离开了贵州。
2004年西部人才论坛
贵州电视台的有关负责人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是贵州台的“平台”不够大,没能提供令引进人才充分发挥潜能的栏目;二是步子迈得还不够大,10万年薪太少,如果能够提供更高的报酬,也许就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
2001年,贵州省某医院面向全国(包括医院内部)以10万年薪招聘脑外科专家,尽管有知名专家应聘,但应聘者却提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条件:不要10万年薪,只要每月3000元的月薪。
据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在贵州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别人拿两万,自己拿十万,压力太大。到贵州来,主要是为自己的研究积累临床经验,如果因为10万年薪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抵触情绪,会给工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