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赚钱秘笈>拥有400家连锁店老板的成功秘笈(一)

拥有400家连锁店老板的成功秘笈(一)

详细内容

  在东北地区提起姜伟涛,几乎无人不晓。除了他拥有资产千万,连锁店有400多家外,更重要的是他那传奇般的成功经历。


        (一) 诚实,使他初闯商海获成功

  1968年,姜伟涛出生在吉林省辽源矿务局一名煤炭工人的家里。1984年,姜伟涛初中毕业,总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因外语成绩差而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懂事的他不愿因自己的复读而拖累本就贫寒的家庭和多病的母亲,年仅17岁就顶替父亲下井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他先后报考了创作函授、乐理函授和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很快,他的音乐特长和自学精神引起了所在单位工会领导的重视,经常让他半脱产去搞一些文艺宣传活动,但因此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1989年春,颇具个性的他愤然辞职,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400元钱下海了。  在哥哥和姐姐的帮助下,他用东挪西借来的2000元钱在梅河口市新建的轻工市场内租下了一个摊位,到沈阳进了首批日用品,开始淘自己生命里的第一桶金。那段日子,姜伟涛每天一大早起床,吃完早饭,从家里骑自行车走8公里的路程到山城镇,然后坐通勤车去梅河口市,在市场上像所有的摊贩一样和顾客讨价还价,分毫必争。午餐通常是一根麻花加一支雪糕,还要记到消费账中去,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吃晚饭。就这样,时间不长,这个既聪明又能吃苦的年轻人在小小的梅河口市就声名鹊起。走在街上,许多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

  但是,姜伟涛不满足于总是和别人走在同一道路上。手头拥有了十几万元的流动资金以后,他决定在服饰精品这一当时梅城商界尚无人敢尝试的领域吃一回螃蟹。梅河口是个小城市,所以,当姜伟涛把那些价格昂贵的精品服饰挂上柜台的时候,虽然询问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敢拿出钱来买这些服装的却没有几个:这大概是从南方倒腾来的假冒产品吧?人们这样猜测着。一些高层消费群体依然宁肯跑远路到大城市去,也不相信在地摊上能买到真正的精品服饰。其实,这怪不得消费者,是一些不守诚信的商人损害了众多商人的信誉;这种情况下,只要坚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你就会迅速脱颖而出。于是姜伟涛在自己的摊位上打出两个醒目的告示:一、所有商品决不讲价、降价;二、所有售出商品在保持原样的情况下无条件退货。姜伟涛认为一种高档商品并不能单单讲求其使用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如果随便讲价、降价,对自己的信誉是个损害,对先期购买过商品的顾客也是一种不负责任。而无条件退货,虽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其带来的良好反响却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第一个星期,姜伟涛的摊位前,常常会有一些好奇的人对着他的告示指指点点--十年前,在东北地区一个边陲小城,他的这两句话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一种噱头。这一周,他只卖出了一条广州版的领带;第二周,他卖出三件商品,被退回一件;第三周,姜伟涛卖出五件,被退回两件一个月后,他的日营业额飙升了数十倍,随之而来的利润也几乎让人难以置信。三个月后,相邻三个摊位被姜伟涛买下,随后他又在梅河口交电大楼建了一个精品厅,做起高档时装专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