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教案
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制作成图文并貌的小报,初步激发学生捕捉生活美和自然美的兴趣和灵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投影富士山与樱花风景画,同时播放日本音乐,课前营造审美氛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双慧眼关注着生活,努力地寻找美。他是谁?他就是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展示作者人像,1899--1972)
2、引出主要作品和小说散文的风格
他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作品纤巧细腻,充满诗意;但孤独的成长历程构成了他的作品有一种淡淡的伤怨。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和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其中小说《雪国》的开头一句: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已成为日本文学中的名句。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花未眠》。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和主旨
问学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通过作者发现未眠的海棠花美,引起了对美的感悟,还讲了自己的一些审美体验。
(投影板书思考美的机缘:未眠的海棠花美和下文的段落层次3-5,6-11)
(一)花未眠的新发现,作者感悟到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2、作者又是从哪些审美体验来进一步强化这些感悟?
(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挺时尚的词眼睛旅行。看,窗外有花草树;你们周围有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切的老师,前面是同窗好友可爱的背影;远方的天空,还有飞翔的小鸟、多姿的云霞……。台湾作家李乐薇在他的空中楼阁也感受到了大自然中说不尽的美。
自然的美无论空间、时间、外在的、内在的都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生命有限,感受范围、感受能力有限的,作者努力发现、感悟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美呢?川端康成是这样说的。(引出下面的感悟)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美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随意展示出来,让人们轻易就能获得,但也并非苦苦追求
也不能获得。(解释邂逅:偶然发现,不期而遇。)它存在于一种机遇,一种接触,
一种心灵感应和一种顿悟;没有特定的背景,没有特定的感悟,美就不复存在。所以,
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亲近事物的热情,有努力提高审美能力的激情。
顺便点拨(尽量要快和通俗易懂,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语言):
A、作者在第4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可从人对美的感受力角度理解。这是为了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B、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结合作者淡淡伤怨的风格和苏轼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提示:这种哀伤不仅来自海棠花本身,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情怀。
花未眠不是永恒的,不能永远留住这特定的美,作者为它的容易凋谢感伤。
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你说海棠可怜吗?
现在,作者无意间发现了,这本来是快乐的,但作者却很感伤,大概是由于本是众所周知的事,而自己偏偏才知道。另外,作者似乎觉得除了花未眠的美以外,还有更多的美未发现,于是也会产生哀伤之情。
所以,下文作者感慨: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的美却是有限的。
C、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这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说的。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提示:一朵小小的花也能活得这么美,我们人呢?
我们活在世上为了什么?求真、求善,还有?(求美。)
我们活下去,仅仅能发现一朵花的美吗?(当然不是。)
为了寻找更多花的美,我们有必要--活下去,不断发现美、感悟美。
(结合毛泽东《卜算子o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a、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啊!
所以,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尽管知道人感受美的能力有限,但不甘示弱,努力地寻找美、感受美、创造美。
投影整体板书:
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
作者用自身体验来印证第3--5段他对美的感悟。
(1)让学生说说:作者讲了哪些审美体验?(投影板书:自身的审美体验(6-11))
例如凝视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古人皆由插花而悟道--川端康成)、观赏墙上挂着的名画家描绘的一幅花的画(当然不仅限于花)。雕刻作品,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发现岚山的美等方面不断强化作者的这种发现美的机缘。
作者的这种感悟力、这种审美的观察力,令人叹服。
(2)(展示图片:画中花和插花图、罗丹《女人的手》、长次郎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
问:其中哪些是自然美、艺术美?两者能相融吗?怎样做到?
手势、女人的肌肤与小青铜器(罗丹《女人的手》、玛伊约耳《勒达像》)--仔细
小狗与水墨画(宗达)--逼真
京都晚霞与长次郎的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呼应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美是邂逅亲近所得,好的艺术品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感受力。
让学生带着审美的心情朗读第9自然段,体会京都真正黄昏的天空与长次郎的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三者为什么会在作者心中相互呼应?
(展示黄昏景色,配上有点点伤怨的音乐。读时注意画的意境、颜色给人的感觉和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注意一些重复出现的词,如的确真正渗透。)
(读后适当描绘一下,从而得出作者的审美体验。
结合川端康成散文《温泉通信》观赏旭日和夕阳霞彩的感受。)
明确:
呼应--A、文学艺术家很好地观察生活、亲近自然,准确表达自然,使作品与日
本独有的自然景象之间达到了一种统一,一种和谐,使欣赏者从艺术
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让观赏者产生共鸣。这种共同的神韵也是本文作
者的一种心灵感应。
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再次体味川端康成邂逅亲近美的欣喜之情。
(展示岚山美景图,配上具有日本风情的悠扬旋律。)
四、迁移训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川端康成喜欢看晚霞,我却喜欢看晨曦。说起晨曦之景,我想跟同学们分享我珍藏的一份创作。
1、一桥飞架,好一派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觉,我在画外看风景,可惜桥上无人看天海。我把心中的彼岸交给了和碧水交谈的蓝天,与蓝天和应的碧水。我的天堂,我的思想,全融进了这幅画中。
以上是老师亲笔写的点点感悟,献丑了。
五、小结
黑格尔说得好,美就是生命!川端康成用他的实际感受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今天,同学们也举了一些切身的例子,建立了一定的发现美和感悟美的意识。
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的就是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这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为什么平时这么美的东西却从身边滑过,究竟是为什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展开了下面的思索。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
作者说的是很微小的事情,其实谈的确是很高深的美学问题。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逐步投影):
思考美的机缘(发现存在的美)
对美的感悟(感受发现的美)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决不会泯灭。花未眠印发资料)
比较马来西亚的朵拉对一朵迟开的花有何不同的感悟?
七、如果有时间:结合侨乡旅游节,展示第二届有线冲浪杯侨乡美景摄影大赛的几 张作品,欣赏摄影家们用他们的慧眼捕捉到的身边的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