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民间故事>点睛

点睛

详细内容

顾恺之 擅长人物画,又以画女人像和女神像最为拿手。画人物像时,他 又特别工于点睛。说起恺之画人像“点睛”,还有段传说呢。 据说,顾恺之一生下来,他母亲就去世了,他一直由一个奶妈抚养。顾 恺之因为生得虎头虎脑,很讨人喜欢,所以大家都叫他小虎子。小虎子和普 通孩子一样,一岁就能说话,一岁半就能走路,四、五岁时就能跟小伙伴们 一起玩耍了。有一天,小虎子玩得正欢,忽听一个小伙伴“妈妈”“妈妈” 的叫声。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妈妈哪儿去了?为什么从来不见妈妈的面呢?想 到这里,他拔腿就往家里奔去。 顾恺之的父亲虽说是当时朝廷的一名小官,但他不满朝廷,无意功名, 因而一直在家著文写诗。看见小虎子突然奔跑回家要找妈妈,不禁伤心起来, 抱起儿子说:“小虎子,你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外婆家去了。”小虎子问:“妈 妈几时回家来呢?” “个把月就能回来的!”父亲为了搪塞孩子,一时随口回答。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虎子扳着手指头,扳满了三十天,还不见妈妈回家 来。那天,小虎子天没亮就爬起身,蹲在门口,眼巴巴地守着,守着。快到 中午了,小虎子急得哭了。父亲过来抱起小虎子问道:“小虎子,你在门口 等谁呀?”“我等妈妈嘛!上次爸爸说,妈妈一个月之后就回家,一个月时 间过去了,怎么还不见妈妈回家来呢?”爸爸再也瞒不住儿子了。他抱起小 虎子,走到堂前坐下来,说:“小虎子,我告诉你妈妈的事,你听了别伤心! 你妈妈一生下你就死了。人死不能复生,小虎子,从今后别再想啦!”还没 等爸爸说完,小虎子已伤心得昏迷过去了。 以后,小虎子变得更加寡言寡语了,他不玩也不笑,只是常常缠着爸爸 问:“妈妈是怎样的人?妈妈的脸是怎样的?身材是怎样的?手脚是怎样 的?”日里问,夜里问,一直问个不停。有一天,爸爸对小虎子说: “你妈妈的面貌是: 樱桃小口鹅蛋脸, 丹凤眼睛眉似线。” 又说:“你妈妈的手是: 两手过膝指儿尖, 白玉腿儿足金莲。” 又说:“你妈妈的身材是: 不胖不瘦像你姐, 长短个儿到我肩。” 爸爸说一句,儿子重复一句。爸爸说完了,儿子也背熟了。小虎子听得 出神,听得开心,最后问:“爸爸!妈妈喜欢穿啥衣裳?”爸爸回答:“你 妈妈穿的衣服是:冷天爱穿蓝布棉,热天爱穿绸丝艳。” 从此之后,小虎子天天在脑子里转悠着妈妈的音容笑貌。 爸,我想给妈妈画个像。”他爸爸惊奇地问:“你没见过妈妈,怎么个画法 呢?”“我照爸爸说的画。”父亲连连摇头:“你是个孩子,又没学过画, 又没见过你妈,画不像的,一定画不像的,别耍孩子气了。” 小虎子一点也不灰心。他早晨迎着太阳画,晚上点起油灯画,今天画, 明天画,天天画,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小虎子拿着一幅画像给他父 亲看。他父亲一看,连连摇头,说:“不像不像,一点也不像你妈。” 小虎子这下要灰心了吧?嘿,一点也不灰心。他仍然坚持早晨迎着太阳 画,晚上点起明灯画,今天画,明天画,天天画,不停地画,半年时间过去 了。一天,小虎子拿着一幅画像给他父亲看。父亲一看,还是连连摇头,说: “不像不像全不像,一点也不像你妈。” 小虎子这下该灰心了吧?嘿,一点也不灰心。他还是早晨迎着太阳画, 晚上点起明灯画,今天画,明天画,天天画,半年时间又过去了。一天,小 虎子又拿着画像给他父亲看。他父亲一看,还是连连摇头,说:“不像不像, 就是小脚有点像。” 小虎子一听父亲说小脚画得有一点点像了。于是更加起早摸黑地画,画 呀画,画呀画,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他又拿着画像给他父亲看。他 父亲微微地摇摇头,说:“手足完全像,身材有点像,其余都不像。” 小虎子心里像灌了蜜糖,画像像得多了。可他既不自满,也不松劲,继 续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画画。他画呀画呀,不知不觉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 一天,小虎子又拿着画像给父亲看。父亲一看,连连点头说:“像了,像了, 全身都像了,就是眼睛不太像,特别是 ‘睛’不像。” 开花要结果,造塔要结顶!小虎子狠下决心,天天画眼,日日点睛,画 呀画呀,点呀点呀,半年时间过去了,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小虎子 拿着画像走到父亲身边,往桌上一摊。父亲看了,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地说: “像了,像了,全都像了。”他伸出双手捧起画像,细细地看着看着,喃喃 地说:“像极了,眼睛特别像呀!” 从此,顾恺之拿手的点睛功夫就出名了。可他不满足, 继续勤学苦练, 到二十岁时,他的艺术造诣更高了。传说,那一年,南京要建造一个大寺院, 寺僧请当时的达宫贵人捐款,认捐的富贵人家没有一个超过十万的,谁知, 顾恺之却认捐了百万。有人说他说大话,他却不在意,只是全心全力地在寺 内白壁上画了一幅女神像,就是没有点睛。他对寺僧说:“明天是初一,我 点睛时大家可来看,但每人需捐十万两银。果真,初一那天,许多达官贵人 都来看他点睛了。只见顾恺之登上高台,挥笔一点,那画像顿时发出灵光, 满室生辉,那班人惊得个个跪倒,人人叩头都来许愿,顷刻之间捐得了数百 万两银子,大大超过了他认捐的数目。后来,顾恺之终身坚持不懈,越老越 深入钻研,他的艺术成就,也就越来越高超了。 传说,顾恺之老年时,画人像从不点睛,人家问他为啥?他说:“哪能 点睛?一点睛,人像就要讲话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