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善待烦恼情绪(一)
详细内容
渴望生存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和权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状况、观念意识的不同,以及面临着生存的竞争和下岗的可能,使不少人遇到种种忧虑和烦恼。英国大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根源于外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个人心理。由于内在个人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快乐,在相当程度上源于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和生活习惯,正是这些东西使无数人失去了生活中许多应有的快乐。
怎样才能找回快乐呢?
保持乐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描写苏东坡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是他的乐观主义精神。苏东坡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对人生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他经常和朋友郊游,饱赏山光水色;他一生嬉戏唱歌,自得其乐。邓小平一生中也是大起大落,但他始终能以豁达平静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命运--这也正是他之所以长寿的秘诀所在。正如四川青城山的一副对联所说: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善待烦恼情绪。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是一阵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心境有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有如古诗所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不要过分独自地苦思冥想,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位心底好、明白事理的朋友,将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心理学上叫做心境转移。
培养闲情意趣。罗素认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愈少。为了充实生活协调身心,即使做些极为平常的小事,也是一种寄托和满足。例如种花,在每天的浇灌中,看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人们就会从植物的这种生长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同时,读书听曲,吟诗作赋,品茗赏景,寄情书画等等,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