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iPush技术的全面实时化网络管理系统
详细内容
1.前言:
网络是新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信息传递、办公、营销、服务、交流、娱乐等各种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网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质量。在计算机网络的质量体系中,网络管理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正如一个管家对于大家庭生活的重要,网络管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而网络管理员对于网络系统来讲,正如网络系统就像一辆疾行的汽车,网管员就是机务保障人员。当汽车正常运转的时候,甚至不会有乘客意识到机务保障人员的存在,但是如果突然出现车速变慢、甚至抛锚的情况,网管员的角色就会从幕后走到台前,众人的眼光都聚焦着他,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什么是网络管理系统
实际上,网络管理并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管理,只是根据系统的大小、复杂性的高低,管理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也就有重有轻。网络也是一个系统。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信网络,就已经有了自己相应的管理“系统”,这就是整个电话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尽管他能管理的内容非常有限。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可以说伴随着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 的产生便产生了,当时,ARPA 就有一个相应的管理系统。随后的一些网络结构,如IBM的SNA、DEC的DNA、SUN的AppleTalk等,也都有相应的管理系统。不过,虽然网络管理很早就有,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的网络一是规模较小,二来复杂性不高,一个简单的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满足网络正常管理的需要,因而对其研究较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规模逐渐增大,复杂性增加,以前的网络管理技术已不能适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网络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使得网络的维护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排除网络故障更加困难、维护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网络性能也成为网络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增强或改善网络的静态措施来提高网络的性能,比如增强网络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采用网络交换等新技术来拓宽网络的带宽等,但是网络运行过程中负载平衡等动态措施也是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方面。通过静态或动态措施提高的网络性能分别称为网络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而网络的动态性能的提高就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即“网管系统”来加以解决的。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操作运行、管理、监视、分析、控制、评估和扩展的手段,从而合理地组织和利用系统资源,提供安全、可靠、有效和友好的服务。
通俗一点来讲: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
用,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作出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等。
3.网络管理系统的架构
当前最典型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Inter/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workManagementProtocol)管理体系结构OSI/CMI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管理体系结构TMN(电信管理网,Telemunications Management work)管理体系结构它们在解决IP网络OSI 网络和电信网管理方面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OSI/CMIP系统管理模型是目前理论上最完备的网络管理模型,是其它网络管理模型的基本参考。但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实现代价高,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反,当初只是为了管理TCP/IP网络的SNMP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SNMP网络管理模型的突出特点是简单、易于实现,因而得到了厂商的支持,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自从 1990 年迄今,网络管理系统大致上都具备以上的能力,足以满足一个局域网可以涵盖的区域监控调度所需。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几项有待改进的地方。
2.1 Client 端必须集中在控制室
这类传统网络管理系统是 Client/Server 架构,Client端是一个应用程序,必须安装才能执行。如果采用此类网络管理系统,所有的监控工作都必须在主控室里进行,监控人员不能离开控制室。这对于各种网络监控来说,便利性打了折扣。同时,从风险分散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集中配置会让风险增加,前几年娜莉风灾造成台北捷运行车监控中心淹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2 数据采集服务器必须以定时扫描的方式与控制器沟通
这表示数据采集服务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连接的所有控制器进行扫描,所以能够连接到一台数据采集服务器的控制器数目必定有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