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地铁的作用

地铁的作用

详细内容

篇一:《地铁对房地产项目的带动作用》

城市化进程拉动地铁建设的发展,改变人们出行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带动城市生活、商务、商业、娱乐设施向地铁站点集中,带动原有商业圈不断升级,并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地下商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住宅、办公投资受到抑制下,一铺养三代的商业地产成为关注的重要产品,作为地下商业的投资,可以有效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地,地铁商业将成新的投资热点。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地铁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因此越来越被国际大都市所选用。

地铁商业人流量大、客流涵盖范围广、客流总体购买力较高的三大特点使其未来前景被投资者普遍看好,未来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城市化

轨道交通能带来巨大而稳定的人流。通过轨道交通的枢纽地位形成新城市中心,刺激区域发展。在我国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随着中心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多,依托轨道交通,将发展更多的卫星新城。以上海为例,2020年基本建成如松江新城、嘉定汽车城、南汇海港城、浦东机场空港城等11个新城和朱家角、新场、浦江、安亭、枫泾等22个中心镇。

轨道交通所带来的聚和扩散功能,以地铁为中心,周边必将聚集一系列的诸如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业态,并且随着商业体量的不断扩大,形成卫星城城式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轨道商业圈。以上海为例,上海地铁商圈引导时尚潮流“地下经济”发源于1993年的徐家汇地铁站。一个小小的服饰店曾创下超过8000元的单日营业额纪录。随着地铁1号线逐渐成为上海交通的主动脉,地铁商场也沿着地铁站点的延伸向四处蔓延,并形成了新客站、人民广场、陕西南路、徐家汇四个赫赫有名的地下商圈。

据了解,地铁开通后,香港地铁上盖物业平均升值近50%,投资回报率更是达到了15%。如今国内轨道商业已进入黄金增长期,传统商业区正在进行裂变,这种裂变逐步地衍生出一类新的商业中心区,即新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

地铁沿线商业布局、业种发展将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促进了地铁沿线商业的发展和业种创新。地铁的开通带动快速消费和简易消费模式将会兴起。传统的服务行业大多趋向于社区服务,而交通枢纽型站点则不适合于大的商场,它更偏向于流动人口和快速消费,主要以餐饮业消费为主;商业区的站点主要以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等百货类商铺为主,适合发展中高档次的商业。俗话说“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的开通运营是代言城市发展的核心。纵观国内外现代大都市的城市发展布局,可以发现,地铁线上可以形成城市发展核心,地铁延伸到哪里,城市就繁荣到哪里。据统计地铁上盖物业价值会比非地铁物业高30%,价格涨幅在每年15%

比如深圳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后,地铁沿线物业从6000元直接飙升到

8000~10000元,直到现在的15000~25000元,5年时间,涨幅超过200%,租金涨幅也是2~5倍之多。

地铁周边商铺价格的上涨一般发生在地铁的规划和建设阶段,未来地铁开通,将促使地铁楼地段的土地及商业价值提升。而目前天宇广场核心商业区正处于地铁建设期,价格也处于谷底。相信不久后价值就会兑现。

篇二:《地铁的好处TheAdvantagesofMetro》

地铁的好处TheAdvantagesofMetro

Lastweek,IwenttoGuangzhouwithmyfriends.Weweresoexcitedaboutthetrip,ittookusthreehourstoarriveinGuangzhourailwaystation.Atfirst,weweresoconfusedabouthowtogetoutoftherailwaystation,thenwesawthebigsignwhichshowedustotakethemetro.Whenwegottothesubwaystation,abigpicturewasshowedinfrontofus,wefiguredoutourwayquickly.Whenwewereinthemetro,wecountedthetime,weneverthoughtitwassoquickly,wejustspenttenminutestoreachourdestination,wefoundourhotelsoon.Metroissoconvenient,wedon’thavetogooutoftherailwaystation,wejustneedtofindthesubway’sentrance.What’smore,itisveryfast,unlikebus,whichwillturnaroundmanyroads,metrojustgoesthestraightline.

篇三:《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一、综述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发展刚ID奥交通成为混业城市交通问题的国际性大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以下特点:

1.样式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地铁的作用}.

(1)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较长,对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到周围卫星城的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的1/10~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2)地下铁道

地铁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世界范围内地铁的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甚至有的地铁系统

全部采用高架形式,只有部分城市地铁系统是完全在地下。

地铁造价昂贵,建设周期长。在目前状况下,地铁每千米造价高达7~9亿元,而建设周期长又导致了投资回收期长,更加重了一般投资者的疑虑,给建设筹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轻轨交通

轻轨交通是指以有轨电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轻轨的涵义是指车辆对轨道施加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市郊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相对较轻。轻轨交通的运量介于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它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地下、地面及高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建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轻轨可以根据客流的需要采用不同车型,如单车和铰接车组成不同的编组方式。由于轻轨是介于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相对于地铁的昂贵造价,轻轨是一种投资较少、建设较快的模式,一般每千米的造价仅为地铁的25%~50%,而建设进度每年可达5~10km。

(4)独轨交通

独轨交通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大多采用橡胶轮胎。从构造形式上,独轨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形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下运行的形式。

(5)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有时也有隔离的专用路基和轨道,而隧道或高架区间仅在交通拥挤的地带才被采用。旧式的有轨电车由于其与公共汽车及行人共用街道路权,且平交道口多,因而其运行所受的干扰多,速度慢。现代有轨电车与性能较差的轻轨交通已很接近,只是车辆尺寸稍小些,运营速度接近20km/h。

(6)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有轨交通工具,它依靠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面上,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再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

1.规划布局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地铁的作用}.

世界级大城市在修建或者调整交通线路之前首先要对地区客流量和乘客需求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管理当局还根据新出现的交通问题筹划建设新的线路。轨道交融线网规划不仅与城市地面交通配合,还要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协调。因此,大城市交通系统一般以艰涩和发展轨道交通为主,再综合布置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方式。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应该考虑现有的交通规模和网络,应该把在城市主要流量方向和主要经济政治区域之间设置轨道交通作为布局的准则和依据。

2.建设和服务的高标准化

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必须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并提升环境的品味,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厅建设按构筑物的形式或者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分为地下轨道、高架轨道、地面轨道三类,由于三种轨道敷设方对工程的建造成本有这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周边环境就地理位置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敷设方式对节省工程投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为了减少对城市的干扰,达到环保的要求,有的城市即使在造价相对较低的轻轨也要进入地下,这样造成的工程量的增加和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对城市地下结构的破坏是否环保就见仁见智了。同时,我们应该在有旧线路时尽量进行旧线路的改造而应该避免新建,这也是达到环保的一个途径。

轨道交通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和运力的提升,他同时带来的是服务的高标准化。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都十分重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城市的需求,满足经济的需求,满足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他比常规公交更加的迅捷方便舒适,这对于提升城市出行水平有很大作用。

3.发展性和复杂性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对应,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相应地,作为城市交通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则经历了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且每个时期均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

1)生成期特点

①轨道交通设计简单,技术装备水平低。

②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份额有限。

2)成长期特点

①在硬件方面,先进技术的采用主要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与完善。以工业革命驱动的城市化进程及现代城市的诞生,促使了人与物针对城市空间运动流量的迅速扩大及在城市内部流量积沉量的增大。与城市经济功能及经济结构的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与物在城市内部空间运动流量的增加相对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完善。

②在软件方面,先进技术的采用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布局及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开始以先进的设计思想为指导。比如,索里亚在马德里的城市改建方案中,就对轨道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系统布置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看法。他的“线状城市”方案认为城市的形状应采用线状,同时轨道交通应以地下、地面和高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

3)成熟期特点

①城市交通体系不再单一,更注重公交协调合作的作用,强调大小公交的衔接和一体化,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与传统汽、电车地面交通两大类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

②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变慢,人与物向城市空间运动的加速度也变慢,导致人与物的空间运动量在城市中积沉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空间运动规模不再扩大,这样,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城市分解和过度市郊化造成的市郊轨道交通问题开始逐渐突出。

4.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1)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2)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

(4)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

(5)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

(6)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

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的实质就是解决好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城市化的过程是人们驾驭空间的过程,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是人们驾驭时间的过程。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廓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总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补充的立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篇四:《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黄洋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

摘要:作为保证地铁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挥部门,行车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占据重要作用。调度的高效、安全、及时进行有利于地铁的正常、顺利运行。本文通过对地铁运营的特点及行车调度的意义进行分析,明确了调度调整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车调度所;地铁运营;调度调整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交通的产物,地铁的安全正常运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发,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保证乘客的安全,使其正点、快速、舒适的到达目的地成为地铁运营的目标。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指挥部门,应保证安全、及时、高效的调度,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地铁运营的特点

作为现代交通的产物,地铁运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运营规模方面的特点。地铁运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选择何种调度调整模式,地铁运输运营能力的设计应该同预测的单向远期高峰时间段中断面客流量的最大实际需求相吻合,在数量方面,应该根据运营初期的配置需要设置,通过在各方面的明确整体规定,实现初期高峰时段地铁运营中,低于六分钟间隔的列车间隔,使系统运行具有高度的服务质量。

(二)运营模式的特点。由地铁运营特点可知,地铁线路应该实现安全封闭,将进行安全防护监控作为列车运行的基础,地铁司机的设置应做到每一列均匀分布;对不具备稳定客流量的线路进行分区段组织,使列车运行交路的设计符合地铁年度断面客流量的分布;针对弯曲的地铁线路,运营中心可以通过管理和控制实现多条或一条线路的实际运行。另一方面,在车站设置监控室,使列车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能够被有效监控;计程票价制的设置,使票务收入和客流数据能够被自动控制。

(三)运营管理方式的特点。在管理地铁运营的时候,应将管理与要求和任务进行统一与匹配,通过合理机构的组织和安排,实现正确管理。在对人员数量和运营机构进行安排时,应该将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和科技进步作为实际标准,达到精简人员和机构的目标。通常,在运营管理第一条地铁线路时,管理人员的数量安排应低于100人/公里,在进行运营机构管理安排时,还应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章程,使之与地铁运营的现状相符合。

二、行车调度的意义

篇五:《地铁的优点》

地铁的优点

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

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

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

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减少污染: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

污染环境。

既然地铁有优点,也肯定少不了缺点:

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

建设周期长:同样由于要挖地道,铺设铁轨,设备等等,以及各种调试工作。地铁从开始动

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

前期时间长:建设地铁的前期时间较长,由于需要规划和政府审批,甚至还需要试验。从开

始酝酿到付诸行动破土动工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我们了解了地铁的优点和缺点了,当然,地铁的发展和维护需要我们人民大众的共同努

力呢{地铁的作用}.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和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的通车拉开了中国

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序幕。回顾15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高速公路走过了2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从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京石、

沪宁、广深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的高速公路工程,突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

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经验。1992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开始实施,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高速发展阶段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

础设施建设步伐,交通行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从1998年至今,

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发展高峰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

一条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大通道;2001年,近代史上就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

南公路出海通道经过10多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部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

到200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达到2.5万公里。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

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地铁的作用}.

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的同时,位于高速公路上的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桥梁和隧道建设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速公路的功能除了表现在现代化交通能力上,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输条件,还具有多种潜在功能有待发掘利用,特别是传播信息、传播文明、物流集散、商业商贸等。车流、物流、客流、信息流的加大,将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表明,一条高速路在通车后3—5年,在其主要道口,以一小时可达到的区域内形成产业带,5—10年形成带状经济。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发展来说就是流动的宣传车、广告牌和展示台,无疑对沿线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现代化、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物流客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运输条件的改善,运输成本的降低,时空距离的缩短,服务半径的扩大,形成产业相对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扩散。它的两端、立交进出口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经济集点和区位优势,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土地升值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安全、快捷的通道,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依托,成为地区变强、群众致富的通道路

公路行业是一个牵扯国民经济其他行业较多的行业之一,所以在1988年的金融危机后,面对国家内需不足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毅然作出了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拉动国民经济的决定,这是不无道理的。由此看出,修建公路或者高速公路不是单纯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来看是否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话吗“公路通,百业兴”,浅显的文字说明了一个很深的道理,其实通过公路或者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提升原本落后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强信息的流通和对外交流,从而来促进这个地区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国防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等作用。

(一)公路与工业

公路促进了沿线的工业发展,尤其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其生存与发展除了内在原因之外,还有其外部条件,即必要的能源、原材料、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等。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在中国投入使用仅十多年时间,就已显示除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公路建成后,汽车经济运距大大延长,对于批量小而运输频繁、运输条件严格的高新技术产品,无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公路沿线地区已成为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发展地区。

公路建设对工业发展,具有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巨大作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推进器。长距离、远辐射和快捷、舒适、方便的交通环境,有力促进和推动了沿线工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汽车运输依赖性强、时限要求高的企业如鱼得水、如虎添冀,得到超常规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以湖南省为例,京珠、长常、潭邵等高速公路建成后,位于多条高速公路交汇处的长、株、潭城市群高技术产业获得空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

业和新兴制造业,已日益发展成为其主导产业。高速公路建设带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相应促进了工业布局的战略调整,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经济结构优化和整个工业的提档升级。十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冶金、机械、石化、食品、医药、建材、轻工、纺织的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已由1992年的只占34.9%,提高到2003年的已占到38.7%。高速公路贯通的一些传统农业县,比如浏阳、宁乡、汨罗、湘阴、澧县、耒阳、永兴、桂阳、资兴、宜章等,已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

(二)农业

公路运输的快速、方便促使沿线农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外运量增加,提高了农产品化程度。同时,农业生产需要的机具和化肥、农药等能及时运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传统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区域性的自给自足状态,公路建设可以提供便利、快捷的现代运输条件,联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大大缩短农产品的储运时间,保证农副产品的及时流动,加速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市场供需之间的衔接,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高速公路不仅带来快运,也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带来新的农业技术,对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建筑业与制造业

根据国民经济统计方式,将建筑业和制造业划为第二产业进行统计。很明显,公路建设中的除征地补偿款外的建设费用即为建筑费,属于公路建设对第二产业的直接经济贡献。{地铁的作用}.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为运输提供了便利,也刺激了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发展必须提供和促进建筑业。同时,公路建设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等,运输成本的降低对制造业也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从理论上讲也会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公路建设必须会促进这些产业发展。

(四)公路与交通运输业

公路具有快速度、大负荷、远辐射、高效益的特点,极大便利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去公路运输主要局限于短途运输,运输半径非常小;现在高等级的公路尤其使高速公路开通后,公路运输半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公路还促进了运输结构的优化。运输领域不断拓展,运力结构不断调整,运输站场(点)布局日趋合理,“快捷舒适、服务优质”成为一种时尚。随着各种等级的公路与全国国道主干线的逐步贯通,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运输大市场将日益形成。高速公路给交通运输带来了繁荣。完善、快捷的公路运输网,“门到门”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产销地的时空距离,降低了商品交换的运输费用,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五)公路与商业

高速公路的开通,减少了沿线商品交换的运输费用和在途时间,相对缩短了产地与销地的时空距离,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运

输环境。

沈大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五年来,靠路兴起和扩大的商业市场近1000个。这些市场大多是经营服装皮革、日用百货、食品蔬菜的批发和零售专业市场。它们有的依路而建,有的距公路不足几公里。以占地近700多顷的西柳服装市场为例,1994年交易额达80亿元,在全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在市场周围的乡镇,有65%以上的人从事服装加工、经营和运输。在市场内,银行、饭店、邮局等相关行业也非常繁荣,仅银行、储蓄所就有48家,饭店、餐馆达200多家。

(六)公路与物流运输服务业

目前,在公路运输的市场准入方面,允许采用中外合资形式经营道路旅客运输;允许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形式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允许采用独资形式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但同时对投资者的资格、投资比例、资金用途和设备做了一定的限制。

(七)公路与旅游业

旅游业必须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旅游资源开发向深度广度进军。下面以湖南省和河南省新安县为例来说明公路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把湖南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湖南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优势突出。全省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0个。高速公路建设把众多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联通起来,编织成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据统计,2004年湖南旅游总人数已发展到6486.34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371.59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55.34万人次,旅游创汇

3.13亿美元;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前的1992年接待海外游客13.11万人、年创外汇2300万美元相比,十余年入境海外游客增长4.2倍、旅游创汇增长13.6倍。

新安县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农村公路全面改造完成和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龙潭峡、万山湖、千唐志斋、樱桃沟等景区通过农村公路实现了“半小时旅游圈”,景点档次不断提升,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火爆又直接带动了全县餐饮、宾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3年来,全县新开业餐饮店、宾馆150余家,有3万多名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村公路改造还带动了一批企业落户农村。据统计,去年,新安农村落户企业94家,投资10.4亿元。

(八)公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

公路的通车和两侧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推动本地区乃至相关地区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工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幅度增加,从而影响了公路产业带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善,三大产业结构正由“正金字塔形”转变为“倒金字塔形”。即第一产业比重普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地铁的作用}.

有的上升,有的变化不大。公路沿线和两侧地区三大产业结构正在向结构优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使吸纳从业人员的能力日益增强,使就业门路不断拓展,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高,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所以公路沿线及两侧地区,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九)公路有利于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

交通运输网络是城镇体系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城镇体系布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之

一。公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会带动新的城镇群体的出现和原有城市的扩展,调整区域城镇体系的布局,加速沿线的城市化进程。从沈大、沪宁等高速公路的发展实践看,城镇体系的发展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极为紧密的关系。

(十)公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我国区域间、城乡间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较为落后地区的发展除受资源、资金、技术、观念和自身基础等方面的限制外,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能够有效地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区域间的社会经济交流,为发达地区向较为落后地区辐射创造条件,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有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县乡公路建设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农业经济改变传统封闭、落后的面貌,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也会极大地提高农村社会文明化程度。

(十一)公路提高国防后勤保障能力

在我国已经建成了很多的国防公路,这是为国防需要在国家公路干道基础上选定或专门修建的公路。包括沟战略区,连接战役方向、指挥枢纽、军事基地、部队驻地和海防边防等的公路。它由军事交通部门和国家交通部门共同规划与选定,新建或扩建工程由国家交通部门统一安排和实施,国家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维护,必要时由军队指派专业部(分)队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防公路是为国家防卫和战争服务的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任务的重要运输线路。可间国防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现代化公路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极大地提高军队快速反应和军需供给的能力,有力地保障国家安全。综上所述,可见发展公路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间、部门间、企业间的物资交流,促进工农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群众的旅游条件,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公路运输,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坚强各地人民间的交流与团结;发展公路运输,有利于加强边疆地区的建设和防务,巩固国防。

1、由于高速公路基本采用填方路基,动物穿越困难,迁徙路径被割断,或因车祸产生大量死亡

2、车流带来外来植物种子,扰乱当地植物种类结构

3、车流带来各类动物疫病,如不及时检验,能够影响当地家养及野生牲畜

篇六:《地铁的各系统简介》

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