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器包装专区>逐鹿快递市场包装大有机会

逐鹿快递市场包装大有机会

详细内容

Chance for Packaging
Express has witnessed tremendous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ackag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ssuring th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for express goods.
  中国快递行业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良好的市场前景,成为物流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称,中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增长比例约为2.93:1,即如果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将增长2.93%。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保持8%~10%左右的GDP增长率,由此我们判断,中国快递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

逐鹿快递市场 包装大有机会
逐鹿快递市场 包装大有机会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国外快递巨头将于2005年底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目前四大快递巨头已经基本完成了其中国布局,这将对国内市场起到催化作用,即降低运营成本,进而使市场扩容。
  除传统业务领域的增长之外,网上购物等新兴交易形式也给快递行业提供了商机,易趣、淘宝等个人购物网站都有自己的合作快递公司,突破了从前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
四股力量的争夺
  有数字称,2006年和2007年国内快递市场的增长率可能达到40%~50%。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主要有四种力量在争夺中国的快递市场。
  国有速递企业:首先是国有性质的速递企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邮政速递—EMS。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仍然垄断着中国国内外速递市场。在群雄环伺的竞争压力下,EMS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限时服务,一改“国老大”的姿态。而就在2004年底,中外运也突然发力切入速递市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50余年的物流背景和较为完善的网络。
  国际速递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速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均已进入中国,另外,日本的佐川急便等也在2004年与保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2005年12月18日,国内门到门速递业务大门的即将敞开,国际四大包囊巨头纷纷排开阵势—天地快运(TNT)计划在未来10年内增加上亿美元投资;敦豪(DHL)打算在现有50个网点的基础上再设立10家分公司;联合包裹(UPS)将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代理制合作;联邦快递(FedEx)也在190个城市设立了网点,并计划5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分支机构。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将使其竞争实力相当强大。
  民营速递企业:第三股力量来自于大中型民营速递企业。中国的一些民营速递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大田速递、顺丰速递、申通速递以及宅急送等。这些公司基本都经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资产规模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类企业往往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强的优势,并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小型速递企业:第四股力量便是数量最多也是最为混乱的小型速递企业,因实力所限,这类企业往往只能承担同城速递业务或是省内业务,当面对全国甚至国际速递市场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但不能否认的是,如果缺少他们的存在,很多企业的办公可能都会遇到麻烦。
设施面临升级
  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几大快递巨头纷纷在中国投入巨资,建设处理和分拣中心。去年9月,荷兰TNT公司率先入驻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按照协议,TNT公司将在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租用约50亩土地20年的使用权,投资5,000万元,兴建该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综合快运中心,包括快件分发中心、货运和综合仓储等设施,建成后将成为该公司连接中国与TNT欧洲最大的空运和陆路快递网络运营体系的纽带,并将为我国尤其是华北地区的高科技、汽车和生命科学产业提供更有效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支持。
  差不多同一时间,设备先进的DHL亚洲转运中心在香港揭幕。这个转运中心投资额达1亿美元,楼面总面积近1,700平方米,每天最高可处理440吨空运快递货件。
  为了提高邮件处理速度,中国邮政也投入亿元巨资在上海浦东建设了分拣中心,它是全国七个一级邮区中心局处理中心之一,实现了邮件分拣自动化、装卸搬运机械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内部处理容器化、邮件识别条码化、数据传输信息化,保证了邮件处理的准时和安全可靠。
  民营快递也不甘落后,宅急送物流公司即将启用的无锡处理中心也引进了自动分拣线,这个分拨中心负责华东地区的包裹转运。
时限和安全:包装的机会
  邮政、快运公司纷纷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软硬件的升级为的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时限与安全,是快运服务的至高追求,而在这两个要点上,包装企业都将有很大的作为。
  PD China编辑在7月初访问了上海宅急送物流公司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