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宛如烟火

宛如烟火

详细内容

篇一:《《最美丽的烟花》阅读及答案》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依:归依。③犊(dú):小牛。④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薇,是一种植物⑤落晖:落日。⑥薄暮:傍晚。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1-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锸强咀约横葆迨б猓缤越虻囊馑肌=颍憾煽凇?br>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宛如烟火}.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②从弟:堂弟。③亭亭:高貌。④瑟瑟:风声。⑤罹:遭受。⑥凝寒:严寒。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2-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这是一首咏物诗。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1.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3.刘桢的《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和“”。

-3-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

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

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

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

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

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一: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因为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时更觉难分难舍,尤其在这暮春时节遭逢难堪的离别。虽然别后相距遥远,但我们的感情将永远不渝。它就像春蚕直到把丝吐尽才肯死去,像燃烧着的蜡烛,直到把自己烧成灰烬热泪才会流干。清晨照镜但见愁白了双鬓,月夜吟诗倍感清冷伤情。你的住处那么遥远,我对你的思念只有请青鸟飞去代为殷勤探望了。

赏析二:

这是诗人以“”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4-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登上骊山,四处观望,想当年规模宏大、华丽无比的阿房宫被攻入咸阳的项羽军队一下子烧光,那时秦朝宫殿的豪华景象早已消失殆尽。如今只留下萧素的荒草和一湾曲折的水流。一朝朝更迭的痛苦教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从周代到春秋战国,又到秦朝、汉朝(包括隋、唐),无论赢的一方或输的一方,到如今到变成了一片黄土。

赏析:

这首小令虽以“骊山怀古”为题,但作者感怀、议论的范围却不仅限于曲中提到的“周齐秦汉楚”,而至少应理解为涉及了定都关中的隋、唐两朝。“骊山四顾”和“只见。。。。。。”等句,既表明本曲确是作者亲临秦中有感而作,有显示出他的视野从骊山一直扩展到远在咸阳的阿房宫,实际上襄括了整个关中八百里秦川。曲中仅举出作者亲历的骊山和早已化为焦土的阿房宫,一方面是限于小令的篇幅,更重要的是以典型来概括一般,文字简洁而容量宏大。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王磐

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5-

篇二:《随笔》

随笔

1

“宠辱不惊,任花开花落;放来去留,看云卷云舒。”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同志人生》里看到的一句话。作者说这是形容朱允文的一句话。我甚喜欢,于是拿来作QQ签名。而实际上,我一直无法做到如斯的洒脱。许多时候人们只是希望做到怎样怎样的自己,现实和想法总是距离十万八千里。我一直想把群转让某人,却始终没有执行。想,永远只限于一个人的精神的慰藉。而事实却只有一个。

2

我常常会怀旧。因为许多时候,太想念纯净的味道。

抬头就会想念那片蓝天,低头就会想念那片土地。我对朋友说,我很想念那片黑色的土地。朋友说,她过年回家,当踏上那片黑土地的时候,有种想哭的冲动。她发信息给我说,她激动的俯身去触摸它们,感觉那么的熟悉。以前总是很不能理解席慕蓉的那些乡愁,离开家再读《狂风沙》的时候,却有种撞击心灵的震撼。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竟然是故乡。多少的感情埋在了文字里,让写者自己寻求超脱?

3

人总是会随着时间成长。妈妈说,我却像个小孩子似的,一直长不大。我想起彼得了,也理解了那永恒的忧伤。于是我和妈妈说,不再不想长大了。许多东西都是生命的过客,来了,去了,如此的平常不过。错过的就真的错过了,失去的就真的失去了。离开的,就真的已不再回来了。年华凋落,又何必叹息心已不再简单和年轻?

4

站在大地上,伸展自己的双臂,闭上眼,感受着自然的生命律动。风沙沙的吹,我能感受到它的亲吻,柔柔的带了点肆虐的张狂。春天的阳光参合了冰冷的温暖。让我不由的想念某个春寒料峭的四月,我把海子和鸢尾写在纸上,和叶子一起走过“流风中的日子”。轮回转动,是不是,那年的月光早已老去,回首,一切物是人非?

如果可以,也让我回到两年前,鸢尾花开的正盛。

5

没落的繁华,有种潮湿的味道。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酶变质。曾经那么令人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如一梦。

朋友总是说怕现在的拥有的爱情太脆弱,努力抓也抓不住。我无奈的笑笑,努力的守候,真的可以守住那分承诺吗?如果在感情上想付出和收获等价,那么这个人是个爱情白痴,注定悲伤。许多东西,不知道结局,就别胡乱猜测,面对了,接受了,勇敢的走过了,即使失去也无怨无悔。正如慕蓉说的,爱情的筵席是不能饮不可饮也要拼却的一醉!

6

请柬

席慕蓉

——给读诗的人

我们去看烟火好吗{宛如烟火}.

去去看那

繁华之中如何再生繁华

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

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都在这顷刻

宛如烟火

7

雪花落落就化了。醇酒香着梅花的味道。其实春天不过是冬天的一个梦。梦醒之后,世界依旧白衣素裹。依旧寂寞如常。风吹淡了云烟,纯净的灵魂在弥漫硝烟的城堡上,终也淡笑如水。

篇三:《她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

她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

跃辉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被风吹到一个树山的小学,她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哪里才是她的终点,

只能随风孤独的教学;

跃辉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她的生命也曾充满绿色,经过春天的萌发,

夏天的炽热,

秋天的辉煌和凋落

跃辉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再也没有能适合她生长的季节,

虽居学校,目无定所,

天气渐渐冷了,冬天快要来了,她害怕即将到来的冰雪,把她压在这目无前途的学校。跃辉宛如冬天的一片落叶,多想再染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再次品味生命里每一个美丽的细节;可跃辉就是冬天的一片落叶,从树上飘向大地是她唯一的选择,

她知道,

再长的生命也会从丰盈走向衰落,再精彩的演绎最终也只有一个结果,

所有的繁华皆是梦境,

所有的辉煌名利悲欢离合,

顷刻宛若烟火。

篇四:《席慕容诗集》

孤星

在天空里

有一颗孤独的星

黑夜里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