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民企治理:回报社会VS企业文化(一)

民企治理:回报社会VS企业文化(一)

详细内容

优秀的现代民企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优秀的民企文化是企业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源动力,而社会公益事业十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铸造。

  社会公益VS凝聚力:民企投身社会公益,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取向,民企的价值观是建立群体目标的核心,是组成企业经营道德的重要内容,会无形地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凝聚力起始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公益捐赠,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爱心,置身于一个富有爱心、责任心的环境里,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公益活动中促进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交流,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来源,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益投资给投资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同质化,企业就缺乏一种凝聚力,甚至缺乏竞争力。

  社会公益VS社会资源:获得媒体宣传、政府关系资源的开发等增值效应。现代经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了人心谁就赢得了市场,谁就是胜利者。企业的公益做秀是值得推崇的。企业通过公益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是益公、益私的双赢行为,公益性、志愿性、非政府性等特点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力量。加强与非盈利组织的合作,聚焦社会热点,设计合理项目,制定良好的执行计划,可获得专业化公益服务,省去具体环节的繁琐,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借此平台,可获得广泛而低价位的新闻效益,开拓社会资源。企业和非营利机构联手做公益,利用希望工程已经拥有的社会认同和嘉许,社会影响大为扩展,为企业形象增添了社会公益的价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社会公益VS价值观:现代人强烈的自主决策、体现自我的意识是这种参与感产生的基础。绝大多数人希望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希望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一部分中国企业正在考虑或正在实施让更多的员工持股的计划。自然,员工持股有着财富分配的意义。但是,更为重要的意义则是员工拥有了更多的参与责任与权力。价值观已经成为企业人格化的一种根本体现;就如同一个人生存于世就一定会有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原则一样。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企业皙学,没有价值观,企业的员工队伍就只能是乌合之众、散兵游勇。自然,我们也无法期待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