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阆中古城游记》

阆中古城游记

这周爸爸有三天的假期,我们决定去阆中古城游玩。8月22日(星期四)一大早,天刚刚放亮,拖着整晚由于兴奋而疲惫不堪的身体,好不容易才被爸爸、妈妈催促着起了床。我们简单洗漱吃过早点,背上行囊坐车赶往成都市区,然后换乘地铁赶往火车站,到达火车站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上午十点半。由于目前直达阆中的火车还没有开通,我们需要到达南充市后换乘汽车才能到达。当我们排队买票才发现十一点五十分以前的车票都已经被预定光了,于是只好买了十一点五十分的车票。爸爸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返回的时候要提前预定了”。

在侯车大厅等到十一点二十分,终于可以排队进入检票啦。我还是头一次乘坐火车,而且这次我们乘坐的还是动车,来到火车站的月台,我终于看到火车啦,我好奇地到处张望,我们步行在长长的月台上,旅客在我们周围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月台右边停着好几列火车,车身有橙色,有白色,还有蓝色,每列火车都有很多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有两组大大的车轮,景象非常壮观。爸爸领着我们来到白色火车的一节车厢,检票阿姨接过爸爸递上去的车票看了一下,伸出带着雪白手套的左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入,我们来到车厢内部找好坐位,把行囊放到头顶的货架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坐着休息一会儿。动车在十一点五十分准时启动了,爸爸一边指{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着火车上的设施,一边跟我讲一些我觉得好奇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跟我介绍火车运行的声音,他说以前的火车坐着会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声响,那是因为铁轨每一段距离有一个接合点,车轮经过时就会在这个间隙发出“哐当”的声响,但是现在的科技进步了,“哐当”的声响消失了。火车开出市区不久,就进入了一段长长的隧道,车外什么都看不到,就跟晚上一个样,过一会儿驶出隧道,又看到了蓝天白云和远处的山丘,这样的隧道有很多处,感觉就象很短的时间过了几个昼夜一样。动车开的非常快,我注意到车厢门口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注明了火车当前以199公里的时速在运行。车厢里很安静,有的人靠着坐椅在休息、有的在看报纸,还有人戴着耳塞在听音乐,只有乘务员姐姐时不时走动着为大家服务。在这么安静的环境里,我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下午1点30分,火车准时停靠在了南充火车站,我被大伙的走动声惊醒了,我们随着人流离开了车厢,妈妈赶紧打开了遮阳伞,第一句话就是“好热啊!”,看来南充跟我们家乡的气温也差不多呀。离开火车站,我们首先到对面汽车站附近吃过午饭,然后买票准备乘坐大巴前往阆中市区。我心里着急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嘟囔着:“这一天都在坐车奔波,什么时候才到古城啊。”爸爸听到了,回头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对我说:“心急了吧?这是最后一站行程了,

阆中就快到了。”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终于踏在了阆中的街道上,的士把我们带到了阆中古城的游客接待中心,买好了观光票,拿上一些古城的宣传手册,我们走进了古城区。首先,我们找到一家古城的客栈登记了住宿,放好行囊。爸爸说观光票的有效期是三天,所以我们也不急着现在就去游览景区,先小小的在客栈里休息一下,恢复精力。

傍晚六点,我们的精力恢复了不少,出了客栈进入景区找到一家有名的小吃店,吃起了当地有名的小吃——牛肉热凉面。听着这个名字怪怪的,凉面就是凉啊,为何还是热的?听当地人说这个牛肉热凉面的面和四川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怪就怪在当地人是用熬的浓浓的温热牛肉汤做汤底,在凉面上淋上牛肉臊做成的。爸爸喜欢吃酸辣,放了一些辣椒粉和当地有名的保宁醋,这个凉面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夜晚华灯初上,我们走在嘉陵江边的大道上,阵风夹杂着淡淡腥味的江水,空气既凉爽又清新。很多当地人坐在江边码头乘凉聊天,不时听到人声但又听不清在说什么。一边看着远方披着彩衣的锦屏山亭子和身边的古城夜景,一边看着江里三三两两的游船,加上游人们从身边经过时的谈笑风声,好似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映入眼帘,非常迷人,心情也特别舒畅。回到客栈已经是夜晚九点了,我们冲了凉准备睡下,为明天的游玩养足精神,我躺在床上回味着之前的见闻,憧憬着明天的游玩景象,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还体验了当地有名的另一种小吃——羊杂面,这面汤清见底,面用的是宽面,汤是羊骨汤,面臊是羊肚和羊肠小碎条,再配上一些芹菜末,吃起来不咸不淡,突出了汤的鲜味。佐餐用的不是清椒或肉片,而是一小碗瓣蒜,这样配着吃我还是头一吃体验,确实风味独特。{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吃过早餐,我们开始游玩古城了,首先我们来到了古城最宏伟壮观地建筑——华光楼。看景点介绍,上面描述了华光楼始建于唐朝,但因为战乱,屡次遭到破坏,我们眼前的是修复于清代(公元1867年)的城楼,修复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楼梯坡度大而窄,上到楼上,四围墙面有很多古人留下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虽然过了很多年,但画面还是很清晰。上到楼顶层,古城全貌尽收眼底,通过木墙的大圆窗眺望远处嘉陵江对面的美景,就象一幅山水画就在墙面上贴着,非常亮丽状观。{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下了楼,沿着古街来到贡院,参观了古人考试的场所,里面留有古人考试的试卷和考官的评语,还有考场的景象。听导游姐姐说古人考试也有作弊现象,我一听乐了,看来古人也有不尊守纪律的呀!但是听说古人考试作弊惩罚可严重了,不仅考试的人要戴上枷锁在考场门外示众一周,串通作弊的考官最高还会受到“腰斩”的极刑处罚。有一间屋子展示很多状元的名单,我们四川也有不少呢,看来四川人在古代也很勤奋,敬佩之情由然而生,我内心在想:将来我也要

向他们一样,得到“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殊荣。

在古城里吃过中饭,我们还沿着古街参观了张飞庙,进入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张飞雕像,供人祭拜。庙的后面是张飞墓和张飞的家普。庙里还再现了桃源三结义的情形,第一次听闻了刘备的足智多谋,张飞和关羽的善战、忠肝义胆,他们的兄弟情谊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心里在想:看来中国的四大名著是该补一补了,身为国人就该领略国粹,回头买本三国志好好地拜读一番。

城内的著名景点游玩的差不多了,我们随便走走,逛一逛古城,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还参观了古人用过的钱币、生活用品和家用器具……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傍晚六点,吃过晚饭,今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回到客栈休息。爸爸也趁机预定好了明天中午的火车票。{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第三天,我们早上乘船离开古城,来到了嘉陵江对面,本来打算去看看锦屏山风景,但因为在维修,所以改道去了一趟刚刚兴建的熊猫乐园,里面的各种游乐设施跟其他地方的游乐园差不多,最有特色的是熊猫馆,里面住着两只大熊猫,可惜今天没有熊猫表演,我们只能隔着玻璃墙观看,大熊猫憨态可掬,漫不经心地吃着竹子,饲料员时不时会添一些竹料给熊猫。大伙一看到熊猫下地走动或是爬上树桩,都会欢呼起来,纷纷拍照留影。

上午十点三十分左右,我们终于依依不舍地起程离开了

篇二:《川东—阆中古城(导游词稿)》

阆中古城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东北部,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在参观游览的途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爱护环境。大家请跟上我的脚步,我们将参观游览古城区的华光楼、张飞庙和贡院。

阆中古城历史悠久。在战国时就被设为巴国别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自秦国建县以来,历朝历代都在阆中设置郡州府道。阆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座神秘的风水古城。它建在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顺应了风水理论中龙、砂、水、穴的意象。大家可以看到,在阆中古城里,山、水、城是一体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绝佳的山水格局,与浓郁的风水文化理念结合得近乎完美。难怪许多著名建筑专家盛赞它是当今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风水古城”,同时也有了“阆苑仙境”的美誉。大家知道吗,阆中别名阆苑,本是指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之地,唐代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院,因此得名。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华光楼,已经近在眼前了。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的。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其中宋代诗人李献卿留下的一句“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更是传诵至今。华光楼通高三十六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三层为全木结构,每层都装有雕刻精美的花窗,主要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唐代滕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在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朝同治六年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描写阆中古城的文章}.

现在大家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楼观景了呢?不过,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的玄妙。石拱门的正中,写有“古镇江楼”四个大字的牌匾,是不是依然清晰可见呢。这个牌匾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是清朝阆中的知事彭凤藻所题。拱门的南北两面,是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石刻标语。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正是因为它们,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在阆中有句俗话,不登华光楼,枉到阆中游,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吧!

我的讲解完毕,谢谢老师。

篇三:《王剑冰散文《阆中》阅读答案》

(1)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2)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3)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4)站在滕王阁四下望去,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以前阆中每个街巷中心都有一座搂,一个叫吴宓的清人登上我站立的地方,看到的还是“江山十二楼”,现在剩下两座楼阁的街市规模,仍让我欣欣然荡荡然。(5)这时看见了嘉陵江,像女子名字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6)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7)远眺,是一片桑林的海,翠青的叶片即时变成阆中人身上的锦绣。连通着丝绸之路的古道,将阆中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还有一些是顺着嘉陵江去往南洋。我努力想象当年的马队相携于途的身影,看不到了,他们消失在了千百年的时空中。(8)山水与名士总有着某种相通的缘由。这个曾是巴郡首府的地方,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故乡是一个美妙的理想世界,自古至今阆中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的居留之所,说明阆中是一个既适于古人审美趋向,又合乎现代精神气质的所在。

(9)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门”字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10)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11)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12)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选自《南充日报》,2010年6月21日第8版,有删改)【注】①阆(làng)中:地名,在四川省。1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

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奠定了本文怀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B.“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良”,所以古城取名为“阆中”;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D.“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这里紧承上文的听觉、视觉转向嗅觉,为读者展示阆中的独特魅力。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19.用词语或短语概括阆中的特点。(不超过三点。3分)20.请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4分)18.B、C(选对一个3分,选对两个5分。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并非大家的共识。)(5分)

19.幽静(环境清幽,生活宁静),秀美(景致动人,风景如画),古典(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神秘(神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丰饶,宜居。(答对三点即可,一点1分,共3分)(3分)20.(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而美好;(2)嘉陵江的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让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能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

篇四:《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游览——阆中古城。首先请允许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流程,首先游览的张飞庙和贡院,然后参观游览极有特色的古护区。

现在请允许我简要的介绍一些阆中古城,以作为各位游客实地游览的引导。

阆中之古,首先是古城历史悠久。阆中是古巴国的都城。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人的大力协助�"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虎贲"军出战,"凌殷人倒戈",而取得胜利。第二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辈出,古迹犹存。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贤士来此游览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

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

好了,就说到这里,张飞庙到了。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名闻遐迩的桓侯祠,亦称张飞庙。张飞,字益德(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情同手足。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追封为桓侯。阆中追慕张飞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岁祀不缺。唐时庙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造精美。山门为明代重建,正门上端悬挂的"汉桓侯祠"大匾为最近逝世的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跨进八字形的大门,便是高耸的敌万楼。"敌万"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天之勇。楼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两边侧殿为文物展览室和群塑厅。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请看这百碑文字:"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张飞亲笔书写,足见张飞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世人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石碑算得一件证物。群塑馆里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张飞主要业绩制作的六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国演义》,不用我再作解说,就请一一看去。走进大殿,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后殿实为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对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墓亭下窝庐形约有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请看,这像真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了吧!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驻守阆中时,曹魏大将张梆带领5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守卒不过万人,在宕渠与张合相拒,前后50日,张飞依靠当地人民的支持,从梓潼山小路直取张合大本营——瓦口隘,大败张合,取得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

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