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经理人的升职捷径(一)
详细内容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单来自传统的成本和质量,创新能力往往更加重要。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让企业从被动地适应环境转而主动地营造环境,从而在竞争的未来格局中占据显著的优势地位。创新者往往可以得到快速成长,甚至改变游戏规则,而守旧者最可怕的结局则可能会是错过一个时代。企业的创新来自于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同时员工通过创新让公司认识到他们对公司业务的价值和潜在的优秀品质,从而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本文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因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建议和解决方案而得到公司高层赞赏,从而快速成长为职业经理人的典范。
李万钧:微软最年轻的经理
1998年计算机本科毕业时,自觉个人性格适合做具体工作而非纯粹研究或开发的李万钧基本上没考虑考研和出国,而是选择进入名气很大对他又有吸引力的软件行业的老大――微软公司作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今6年过去了,回头看他当时的选择,应该说丝毫不逊于考研或出国:工作两年后,年仅24岁的他就被提拔为微软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经理,2002年他更因在上海技术中心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调任美国总部任高级财务分析。
初进微软,李万钧虽只是技术支持中心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他非常想干好毕业后的这第一份工作。当时经理考核他的标准是每个月完成了多少任务,解决了多少客户的问题,花了多少时间在客户身上,这些都记录在公司的报表系统每月给他出的“成绩单”上。每月得到这个“成绩单”时,李万钧才会知道自己上个月做得怎么样,在整个队伍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他想,如果可以比较快地得到“成绩单”报表,从数据库内部推进到每天都有一个报表,从经理的角度,岂不是可以更好地调配和督促员工?而从员工的角度,岂不是会更快地得到促进和看到进步?与此同时,他还了解到现行的月报表系统有另外一些缺陷:当时上海技术支持中心只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产品发布等原因业务量突然增大或者一两个员工请病假,很多工作就会被耽误甚至直接接到客户投诉。这两方面都让李万钧觉得中心要有更快速反应的报表系统,而当时使用的报表系统是从美国微软照搬过来的,微软在美国有3000名工程师,即使业务量突然增大或有十来名员工请病假也没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李万钧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用ASP――微软服务器上的一种脚本写了一个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础功能的报表小程序,并在唐骏经过工作区时展示了一下这个小程序。唐骏马上认识到这些想法和小程序的价值,他鼓励李万钧完成并花了很多时间与他探讨希望看到哪些数据。一个月后,李万钧的“业余作品”――基于WEB内部网页上的报表实际投入了使用,取代了原来从美国照搬过来的EXCEL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