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业设计论文>华服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一)

华服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华服纹样造型裁剪装饰
  论文摘要:华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为促进华服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从纹样、造型、面料、裁剪、装饰及色彩方面分析了华服设计中的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主要表现在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彰显的东方内敛与西方热情,丝织品与立体裁剪工艺造就的“意”和“形”,传统艺术与奢侈的现代装饰元素表现的民族性和时尚性,传统色彩与时尚流行色彩体现的绚丽多彩。指出华服设计师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2个概念的关系,以展现华服的民族精神和现代韵味。
  据《左传・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礼服”即为华服,是具有中华民族服饰特征的服装,代表着华夏民族精神的礼服。印度有婀娜摇曳的纱丽,韩国有端庄淡雅的韩服,日本有纹样丰富的和服,而华服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结和象征。华服并不是历代服饰的简单重现,而是贯通历朝历代服饰之精华,融合国际先进的服饰工艺和技术再创新的艺术品。NE・TIGER设计师及艺术总监张志峰将华服设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锦绣国色”2008高级华服系列及“国色天香”2009NE・TIGER华服高级定制作品采用具有1600年历史的云锦,辅以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在设计上汲取汉、藏、苗、傣、彝、纳西等50多个民族的服装艺术元素,兼容并蓄,巧妙地将各个民族的服装文化融会贯通,形成恢宏的华服神韵-z。华服设计中所蕴含的传统工艺和纹样所渗透的文化寓意,与现代革新的纺织材料、制作工艺、时尚的造型共同诠释着其独有的文化象征和现代气息。
  华服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创新研究始终伴随着华服的发展。从相关的研究来看,华服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华服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对华服创新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即华服设计必须融合东西方文化,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注重结构的创新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但是对于华服设计如何能够发扬传承文化,并且进行创新性设计的具体实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华服设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寓意和现代元素2方面人手,对传统纹样、面料、艺术形式和色彩与现代的立体造型、裁剪工艺、装饰艺术和流行色彩进行了综合分析。
  1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
  1-1传统纹样的装点
  服饰是时代历史的折射,华服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寓意深刻的纹样设计辅以现代时尚的造型给予了传统服饰更多的时尚韵味。传统纹样是华服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独立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是华服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装饰元素。贵为中国国花的牡丹,在华服的完美造型衬托下,多了些许时尚感。如果说旗袍的立领、历代的型大敞袖造型、肚兜款式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是民族特色的体现,那时尚而新颖的服装造型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无疑也是对华服设计的再创新。现代服装设计师将牡丹、梅、菊、兰等花卉的形、色、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式半杯礼服造型的设计,胸前印染、刺绣的牡丹、梅等纹样,或有立体造型的衬托,或大摆裙裙身布满的印染纹样,婀娜摇曳,将传统与时尚演绎到了极致。
  龙凤纹样是皇家的专属,装饰手法也以刺绣为主。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与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吊带式的裙装款式,胸前抽褶的造型设计,牡丹花开至裙摆,尽显女性曲线美,轻盈飘逸,给人以惊艳的魅力。简洁的圆领、短袖、挺括的大摆裙裙身上仔细雕琢的青花瓷纹样,无论动静都显得静谧而神奇。旗袍款式与下摆微翘的造型,装饰有梅或菊,宁静而悠然。无带公主裙胸前的连续纹样设计,百褶裙裙身上时隐时现的牡丹花卉等纹样装点,似乎在诉说着历史和现代的故事。中国结、团花、吉祥云纹、福禄寿喜等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精粹,在华服设计中较多地装饰在胸前、肩部、裙身前后或者作为装饰腰带的纹样。器皿纹样或者花边等装饰纹样也没能逃脱华服设计人员的视野,传统的剪纸纹样同样也成了华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尚的礼服造型,及膝裙或者飘逸的长裙上装饰精致的剪纸纹样,现代浪漫中渗透着婉约之感。

  1.2现代立体纹样的修饰
  平面的传统纹样似乎不能完全表达设计师的心思,立体造型的牡丹、梅等花卉纹样显得精致而有生气,就如花丛绽放的美丽,装饰在蓬蓬裙、灯笼裙的裙身位置,增添了不少趣味。覆盖上半身的立体纹样装饰与轻飘的褶裙相互呼应,肩袖造型以刺绣或立体纹样装饰,再点缀流苏,动静皆宜。立领露背的束腰长摆裙后身设计也少不了这些传统纹样的装饰,或单独的印染,或连续的刺绣纹样配以胸前简约的合体设计,或立体的蝴蝶结配以胸前细致的云纹图样,让人不得不敬佩设计师的用心。华服设计中所凝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是无法用语言阐述的,需要仔细地去品味和理解。
  2传统面料与现代裁剪
  服饰业的发展离不开纺织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丝织品,如绫、罗、绸、缎、纱、绢、绉、绒、葛、绨等,并且出现了有浮雕效果的织锦面料。唐代丝织品发展更为快速,尤其是当时的罗、绡、织锦及精湛的缂丝工艺,使当时的服饰更为绚丽多彩。称之为中国服装中奢侈品的华服,采用的面料必须能够展现服饰本身的高贵典雅和华丽感,而丝织品所具有的优雅珍珠光泽、柔和飘逸的手感、高雅的质地、华丽的色彩就成了华服面料的首选。新型仿丝织物的出现,可以说为华服设计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材质选择。如涤丝绉、闪光提花缎、塔夫绸、乔其纱等仿丝织物都是以合成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结合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其在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方面接近于丝织品,作为华服的材料其效果不亚于桑蚕丝织品。
  材料选择得当,还需要完美的裁剪工艺来实现设计师的创意。清代帝王的服饰多以锦为材质,皇帝朝服前胸至后背采用无缝织法,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历代传统服饰无论是商周服装的质朴,魏晋人士的自由洒脱,唐代装扮的雍容华贵,明清穿戴的富丽细腻,满清旗袍的端庄,大都采用的是“十”字剪裁,是平面裁剪的一种方式,其结构特点是无肩缝、无装袖、无省缝,是有史以来中国一贯沿用的基本服装结构,这也是因为丝织品不宜多破缝否则会影响到面料的牢固性。随着现代丝织品的开发,其牢固性和服用性能都有所提高,因此源自西方的立体裁剪也被运用到了华服裁剪中。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即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应用省、褶、归拔、剪切分割等服装立体成型手段实现服装的轮廓美和内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