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辐射吊顶供暖的实验研究与热舒适性讨论
详细内容
提要 在参考夏季系统情况下,简单介绍了冬季供暖时,新型辐射吊顶的系统组成。描述了实验小室中进行的测试,讨论了热舒适问题。
关键词 辐射吊顶 供暖 实验分析 热舒适性
一、系统概述
在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中,末端设备的形式不统一,限制了辐射吊顶的应用。国外的末端产品,一般只包括辐射板本身,采用直接连接的形式,通风系统则单独处理,而冬季供暖采用其它方式,使得室内管路很多,系统复杂。笔者采用新型辐射吊顶作为供暖系统的末端设备,同时不须改变系统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系统仍采用夏季供冷系统,但在冬季供暖环境中,因为没有送风系统,只有板式换热器投入使用,运行模式单一,系统相对简单。
二、实验介绍
1.实验台介绍
根据实验目的,搭建实验台,实验台的基础平台为一个真实的小室,具有一面外墙,开有外窗,朝向西。吊顶采用模块式辐射吊顶,配有专用机组。一次水为热网供水。房间长为5.2米,宽3.4米,高2.7米。吊顶的面积约为17.6平方米,由五组辐射末端并联形成。
2.测点布置
室内空气温度,包括空气温度梯度和黑球温度梯度两部分。室内空气温度覆盖率度测点布置在小室中央,共10个测点以地面为垂直标高零点,向上为正,标高和测点编号见表1。
表1 空气温度测点布置
新型辐射吊顶供暖的实验研究与热舒适性讨论 : 四、结论
总结以上关于辐射吊顶的实验,得到以下两大方面的结论。
室内的空气温度稳定,存在温度梯度。室内空气的温度场沿高度可以分为四个区域。
在地面附近存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约为0.1米高,温度与地面温度相近,梯度很小或为负。
从地面以上0.1米到房间的某一确定高度(在本例中是在无量约高度0.9处),为第二区域,是人员活动区。温度梯度线形分布,一般低于2℃/m,满足人员热舒适性要求。
从上一个高度以上到吊顶附近,为第三区域。温度梯度也呈线形分布,但是要明显大于第二区域。
在吊顶附近存在很小的区域,其中温度梯度显著加大,分布规律有待研究。
第二、三区域占主要的空间,温度梯度在各自的区域中呈线形分布,总体表现为两段式分布。
周围环境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在人员工作区呈统一的线形分布,其梯度明显小于空气温度梯度,使得体感温度梯度小于空气温度梯度,有利于人员工作区的热舒适性。
新型辐射吊顶供暖的实验研究与热舒适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