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通过对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划分其工作领域,进而得出其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
一、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点
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园艺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园艺生产、运输、加工、营销、服务与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该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品生产、食用菌生产、草坪生产、组培苗生产、园艺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资格主要有劳动部的中级果树工、中级花卉工、中级蔬菜工、中级绿化工等。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应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生物学特性;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园艺作物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机理;理解园艺作物产后生理及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原理;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了解组培苗的生产规程;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能熟练操作常见的园艺作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能识别常见的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品种;能从事本地区主要蔬菜、花卉、果树、草坪、食用菌栽培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及一般的销售工作和园艺作物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二、当前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阶段大部分中职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部分由三大平台组成:普通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其中,普通文化基础平台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广适性;专业大类基础平台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遗传学等,是园艺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在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园艺大类各专业之间转移提供可能;专业基础平台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园艺机具等,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共适性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奠定基础。“活模块”部分是建立在“宽基础”平台上为突出和强化果树、蔬菜、花卉等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若干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如果将现阶段这种课程结构置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及园艺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背景下审视,就会发现其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了课程灵活性与应用性的削弱,因此很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可见,要更好地兼顾专业定向性和就业适应性,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