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学作品是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最赏心悦目的一栏内容,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大有讲究: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其文学素质。
关键词:文学作品;鉴赏;探讨;创新;升华
文学作品的欣赏是职业院校语文课本的必然选择和最赏心悦目的一块内容。文学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息的,是什么让它如此经久不息呢?一位智者在哥尼斯堡头的一块铜碑上留下了一段话:“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他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且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或许作品正是由于采用了精彩的文字留下了我们熟悉的生活,才让人如此眷恋。翻开古代文学作品,捧一杯香茶,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赏心怡情;静下心来,打开音乐,一曲《枉凝眉》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想到《漏斗户主》“陈奂生”,则为现代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哑然失笑;再想到《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等等,心中忽然充塞了一种急于读知的欲望。语文教学工作者最希望学生能够满足于这种阅读带来的愉悦。这种美是浑然的,无论是作品的语言还是思想,无不浸润着生活的智慧与幽默,美感与哲思。语文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发现文本中的空白
学生与生俱来带着好奇与追索的精神,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在鉴赏作品时,应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文本,越接近原版的作品,解读起来也就越真实。不要让学生破坏对文本最真实的体会,这种体会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阅读诗文,教师不断地反复引导,直到学生熟习诗文,发现许多知识的空白,甚至提出疑问。要实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读是关键,另外,对不同文体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诗歌散文适合反复吟诵,让学生整体感悟诗歌、散文的意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盈飘逸;“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气势如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发人深思。阅读现代诗歌和散文时,学生遇到的障碍比较少,阅读古代散文和诗歌障碍比较多。事实上,当我们读透了古诗文以后,就会发现古诗文的确别有一番意韵,若要学生体验到这种乐趣,就必须从诵读开始。这些诗文创作年代久远,今人难以理解,所以更需要反复吟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这是一幅怡人性情的春游图,选自《论语・侍坐章》,写的是孔子所倡导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管理百姓最好的方式是教化,这是儒家的志趣,属诸子百家散文。学生阅读时会遇到文言字词的障碍,若不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学生学习的热情会丧失殆尽。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先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在琢磨中熟悉这段文字。当这些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再来帮助学生。这样,让学生在自我克服阅读障碍时获得由未知到已知的快乐,教师的帮助也会起到一种适时的效果。
小说的阅读分类型依篇幅而定。长篇小说选入教材时,一般采用节选的方式,如《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对林黛玉并不陌生,对《红楼梦》也不陌生,但上过课后会发现学生对该书了解得并不多。对于这样的选段,不妨让其成为学生接触大部作品的切入点,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最好自己读过这些作品,并且知道这些作品被成功演绎的经典影片、乐曲,丰富导入的形式。如打算讲授小说时,不妨先让学生到语音教室观看曾获奥斯卡八项金奖的风靡全球的大片《乱世佳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倔强坚强的郝斯佳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逢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总虚化”,一曲回肠荡气的《枉凝眉》又把我们带入了曹雪芹的世界。这里的作品或喜或悲,让人心情起伏之后留下无尽思索,这正是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读完节选内容之后,觉得有一种再读作品的强烈欲望,这时,就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