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简析市场化与经济机会公平(一)

简析市场化与经济机会公平(一)

详细内容

摘要 赋予所有人经济机会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经济机会不公平有悖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却不能完全解决经济机会不公平,这就需要政府实施的相应的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机会公平。
  关键词 市场化;经济机会;公平
  
  一、引言
  
  所谓市场化,是经济资源配置及个人经济权利的自由化。作为经济社会中的公平,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机会、经济结果的公平。其中,经济机会公平是指“提供相同的进入工作、教育和其他社会体系的途径”,赋予所有人经济机会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是,“价格和市场制度或许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这一制度里,少数人拥有收入和财富的大部分”。这说明,市场化与经济机会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化的程度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市场化的程度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扩张性,即从市场相对开放的区域向市场相对封闭的区域扩展,最终完成国内市场一体化。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今天依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实现经济机会公平的问题,“过多的行业垄断,过多的行政审批,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决策的不透明,蔓延到司法、执法、行政领域里的腐败行为,法制不健全和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寻租机会,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机会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19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的永恒的,政府的公共政策不能改变这一状况。但事实证明,政府应该也能够改变不公平问题。因为,创造经济机会公平是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重要职能,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之所以将公平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公平体现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发展理念。同时,中国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9年之后,以每天消费1美元为贫困线,将近4亿人摆脱了贫困,1979~2004年的25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均为9.6%,2002~2006年的5年间,经济增长率年均更高达10.4%。这一系列的经济成就为实现经济机会公平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机会不公平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
  
  (一)经济机会不公平产生的根源
  经济机会不公平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我们仅简要分析以下几点。
  1、行业垄断。在1993~2004年对中国GDP增长贡献最大的十个行业中,五个垄断性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金融、电信邮政、电力、教育娱乐。十个行业占全国GDP的36.4%,其中,五个垄断性行业的GDP占十个行业GDP总量的15.5%。不可否认,这些垄断性行业的业绩与其自身经营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这些行业垄断了社会资源,从而通过实施垄断定价实现的,而这种垄断地位又大多是政府赋予的。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收入,主要不是来自这个行业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也不完全是来自他们的努力,而主要是与政府为其设计的薪酬机制有关。从1994年以来,垄断性行业的高额利润全部留归企业自行支配,这就为这些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收入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垄断性行业和市场化行业的收入差距反映出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相反。依靠政府赋予的垄断地位而获得高收入违背了市场经济赋予所有人“经济机会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同时,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将受到破坏。
  另一个实例也说明了垄断引发的收入不平等。2007年10月8日,《福布斯》亚洲版公布2007年中国富豪榜。“中国40富豪榜”总财富增加两倍达1200亿美元。其中,数十名房地产开发商跻身于今年的40名富豪榜单。除了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的原因以外,与房地产行业具有的垄断地位有直接关系。房地产的价格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断上涨,至今价格依然没有显著回落的迹象。不少学者断定,200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的价格越来越在很大程度上由少数开发商决定,他们凭借其垄断地位,结成价格联盟,哄抬房地产价格。
  2、户籍制度。通过户籍制度,将城乡分开,将农民排除在城市福利体系和城市劳动就业体系之外。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中指出,经济福利是能与货币尺度建立联系的满足和不满足。显而易见,货币收入的前提取决于工作机会,而工作机会的获得与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有关。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歧视、人为的分割以及对于人员流动的限制。尤其是金融、电力、邮电、铁路等垄断性行业禁止农民工进入,或者设置了很高的进入障碍。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先后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这就为农民获得经济机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税收制度。财富的再分配体现着经济机会公平。而目前的税收制度尚缺乏有效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功能。据2001年的数据统计,最高收入阶层的实际税率不足0.6%。拥有储蓄总额80%的富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10%。税收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在着力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对此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作出了改变。税收制度的重大突破是2006年废止农业税。农业税曾经助长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废止农业税就是解决这一差距的开始。可以相信,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对于解决经济机会公平问题的作用将得到应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