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谈引进外资中的经济安全底线(一)

谈引进外资中的经济安全底线(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种国家经济免受各种破坏性行为或异己力量威胁或损害的状态。近年来,外商投资中的斩首收购和恶意并购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为防止这种威胁,我们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政策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加以防范和抵制。

  关键词:斩首收购 恶意并购 外商投资 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种国家经济免受各种破坏性行为或异己力量威胁或损害的状态。国家经济安全,历来受到经济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冷战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的非军事化,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可能源于国内,也可能导因于国外。传统的经济安全研究大多侧重于国内诸多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更多地集中到国际经济运作对本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种国际化取向使得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使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并有效抵御各种经济风险,以保证国家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取得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倾向。
  
  斩首收购概述
  
  “斩首”原本是一个军事概念,是由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在经济方面领域的“斩首收购”是指外资对一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予以收购,以确立优势地位。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近年来,外国投资者选择的收购对象,几乎都是我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机械制造业:目前外资对面临整合、对资金渴求的国内装载机行业第二层次企业青睐有加,并加快了实施并购的速度。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已成功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神钢收购了成工。第二层次的装载机骨干企业已经岌岌可危。此外我国重点行业一批龙头企业——厦门厦工集团有限公司(G厦工母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也都在跨国公司并购的意向中。
  食品和轻工行业:即将被香港罗特克斯公司收入囊中的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此外,发生在近期的外资并购事件,还有法国SEB集团收购浙江苏泊尔集团。苏泊尔是中国最大的炊具研发、制造商,而且是国内炊具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经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经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宝洁在中国的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国大型超市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2006年春节前,欧洲私人资本PAG以杠杆收购了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在国际并购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恶意并购概述
  
  所谓的恶意并购就是外商瞄准国内某行业中的垄断企业,进行合资并掌握控股权,然后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迫使合资的中方撤出,外资达到控制垄断企业的目的,并在此之后神奇地使独资公司恢复赢利,最后垄断国内市场,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外资在中国各行业收购中的惯用手法。
  食品轻工行业: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但南孚被控股后被迫从迅速增长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2002年6月,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外资获得蒙牛32%的股份。2003年10月柯达与乐凯签署协议,柯达获得乐凯胶片20%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外资进入时独资化倾向愈来愈明显,以前这个比例只有21%,现在已经上升到71%左右。2005年12月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分别获得了海螺水泥10.51%和3.82%的股份。2005年12月西门子集团下属企业,全球两大照相机产品制造商之一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分别获得佛山照明13.47%和10.50%股份。
  机电行业: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航者——大连机电厂,与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资后,连年亏损,仅3年时间就被外方收购。全国唯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95%,1997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合资,7年后被该公司收购。
  近年来,不论是外商的斩首收购还是恶意并购也好,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来讲危害极大,外商恶意收购或并购表面上好象是为我们国家提供了的更多的外汇,实际所产生的结果是破坏我们的产业结构,削弱我们的行业生产力,瓜分甚至垄断我国市场,直接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产生恶意收购和并购的原因
  
  导致近年来引进外资中出现外商斩首收购和恶意并购原因是多方面,概括起来,不外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一)国际方面
  1.经济全球化是根本的国际经济原因。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有限的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新知识和高科技的迅速传播与广泛应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提高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国外资本利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我国的企业,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部门,对中国的产业能力造成强大的冲击,从而对我国产业的安全与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正如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各国、各地区带来了新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积极因素。”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斗争是直接的国际政治原因。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决不会改变。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冷战思维,他们从骨子里始终仇视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搞社会主义他们仇视;退一万步说,即便搞资本主义,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可能误认为我们会发展得更快,同样会仇视。他们反对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党必须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会长期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2006年以后我国将基本结束入世保护,入世的好处与弊端都将显现得更为明了。从总体上说,加入WTO利大于弊。对这一点,我们要坚定信心,但同时也要精心应对。一些国家加紧推行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随着保护期结束,跨国公司完成布点开始正常经营并逐渐熟悉我国市场,外资进入我国后的优势也将逐渐显现,挑战最大的可能在第三产业,但第一、第二产业的外资并购或收购情形也不能忽视。
 此外,“和平演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依然存在,只不过斗争的形式有所改变,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发展能力和影响力的比较和竞争,即“共存竞争”,“和平威慑”。资本主义敌对势力采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多种综合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渗透与争夺,而且方式更加隐蔽、间接,因此欺骗性和危害性更大。这种“无硝烟战争’使本来处于防御状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新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发达资本主国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价值观、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等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合作中存在着政治渗透,友好交往之下有敌对的潜流,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企图利用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及工业化、现代化的示范效应来吞噬和规范社会主义制度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达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