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信息时代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一)
详细内容
一、中职计算机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感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中职学校的门槛比较低,因而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文化很差,并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资源分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在教学方式上也比较保守。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前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对电脑软件的操作不是很熟悉。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行业,计算机更新快,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而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节省经费开支,校内的机房设备更新缓慢,导致学生在学校中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不能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并且担任计算机的教师也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专业水平不高。由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性要求不高的行业也需要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由此,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但是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却与需求相反,呈下滑趋势。深入探究,原因在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特长,普遍存在着“不软不硬、博而不精”等缺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用人单位在对员工进行计算机培训方面,不愿意由单位承担相关费用,如果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是很好,或者连一些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必然会被企业加以拒绝,这也是造成中职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业困难的原因。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职生就业社会所需要的岗位,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相当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