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天竺山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一)

天竺山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天竺山森林公园的自然条件,阐述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以促进其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对策;天竺山森林公园;福建厦门
 
  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通常分为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包括植物群落)多样性[1,2]。笔者对天竺山森林公园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探讨天竺山森林公园多样性的特点及其保护对策。
  
  1自然条件
  
  天竺山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西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3'~117°57',北纬24°35'~24°39',东毗灌口镇,南邻东孚镇,西连龙海市,北接长泰县,距厦门市区36km,离漳州市区35km,至集美区、海沧投资区约10km。天竺山森林公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全年基本无霜。年均降雨量2 300mm,年降雨天数130d左右,雨水主要集中于4~6月,7~8月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境内有溪头湖、两二湖、天竺湖、坑内湖、小龙潭湖等大小人工湖5个。天竺山森林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山体为博平支脉,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山峰连绵起伏,海拔大多在700m以上。厦门市区最高山峰均分布于该公园内,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m,为茂密森林所覆盖;次高峰仙灵旗海拔916m,顶部巨石成群、形状各异。公园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质地为黏质土或砂壤土,土层较薄,立地条件差。公园植被中,乔土层树种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有杉木、相思树、木荷等;灌木层主要有桃金娘、杜鹃、柃木、冬青、小叶赤楠、黄瑞木、黄栀子、鹅掌柴、野牡丹、亮叶围涎树、岩柃等;草本层主要为蕨类和禾本科植物,常见有芒萁、扇叶铁线蕨、芒、五节芒等。公园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苏门羚羊、蟒蛇2种。
  
  2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天竺山森林公园原始植被几近绝迹,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其面积分别为1 658.87hm2和351.80hm2。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且林下地被物较缺乏。乡土植被缺乏,起源不清,影响遗传性状。树种种类单一,针叶化和纯林化严重,马尾松面积为1 531.2hm2占树种总面积的76.1%,占绝对优势;杉木和硬阔也占一定比例,面积分别为262.73 hm2和216.73hm2。成过熟林所占比例最大,占林分面积的62.3%;其次为中龄林,占16.6%;幼龄林最少,占7.5%。野生动物种类贫乏,其生境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