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一)

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小麦冻害的发生症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旨在为小麦冻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麦;冻害;症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3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1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1]。
  
  2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2]。二是耕作因素。在小麦种植区,相当多的农民为了尽早外出打工,提前将小麦播种。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或者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另外,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三是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3]。四是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