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社会,应从低成本政府做起(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对于政府来说,成本问题的重要性远超过它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来降低政府成本,成为行政体制完备、政府服务意识强化与职能权限明确的低成本政府,以构建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低成本政府 节约资源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情况也显现出来。目前,煤、铁资源耗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力求节约资源,满足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小康目标提供保障;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
一、高成本的政府制约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
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政府更加公平和高效,提出了构建低成本政府范式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不计算行为成本的现象突出,就我国政府的成本状况而言,从纵向的时间序列,通过与其它国家政府比较,或是从直接、间接成本分类的角度来看,政府的高成本运作是不争的现实。虽然从显性成本角度考虑,政府成本并不是很高,“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时期,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3.2%、17.7%、13%、14.5%,2000年为17.8%,但政府收支除目前的预算外,还包括预算外收支、制度外收支两部分,账外账、“小金库”现象在政府部门普遍存在,政府预算、预算外收支和制度外收支之和是政府收支的全部。资料表明,这三部分收支各占政府总收支的1/3,整个政府收支占CDP的比重达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管理支出一直居高不下,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行政管理支出却在不断上升,其速度远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达17.7%,高出12.3%的财政收支平均增长率5.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口4500万人,官民之比1:28。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用“跑项目”成本达30%以上,加上政府办公楼等硬件的花费,其成本数目惊人。
我国高成本运行的政府与面临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低成本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将构建低成本政府的目标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加强政府内部有关控制成本的制度约束和规章保障。
政府成本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各种开支,所引发的当前和未来时间的负担。构建低成本政府是节约政府消耗的经济成本和一切可以节制的政府用度,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旨意。
对于政府来说,成本问题的重要性远超过它所关注的问题。构建低成本政府涉及到政府指导变革意识、途径、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的采取与相对于低成本目标的修订,意味着政府要加强机构编制、职能的立法约束,将机构编制纳入法制轨道,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解决政府层级和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限脱节和多头执法问题;意味着减少纵向管理层次、分散行政权力,合并横向机构形成规模,从法律上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意味着实现政府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实现政府由“划桨”到“掌舵”的职能转变,改变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来降低政府成本,成为行政体制完备、政府服务意识强化与职能权限明确的低成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