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要解决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强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法制宣传,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青少年隐私权的社会服务政策,建立保护青少年隐私权所需要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对青少年隐私观的社会心理研究,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隐私保护
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和新媒体的发展,猎取他人隐私以达到商业及其他目的的社会现象日益增多,因此隐私保护越来越被社会和个人所重视。青少年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特殊阶段,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趋加深,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比较薄弱,对青少年隐私侵权行为的制度建设更是稀少,这给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探讨转型期青少年的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下青少年隐私观特征
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来说,青少年的隐私观具有如下特征:(1)与长辈相比,青少年在隐私上缺乏独立性。长辈由于年龄和辈分上的优势,对自身个人信息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青少年仍然是在长辈管辖之下,隐私很少给予自主权。(2)青少年隐私权观念处于由淡漠忽视向逐渐重视的转变过程中。在转型期间,由于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青少年不断追求对个人资料、信息的自主控制权,开始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重视。(3)与西方青少年相比,中国的青少年在性和爱情方面的隐私保护观念更强烈。(4)青少年的隐私开始呈现出一种针对不同对象的选择性。如在父母面前说父母赞许的内容,在朋友面前谈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在陌生人面前无所顾忌,在熟人面前谈话内容有所选择等。
个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类型的隐私观:(1)青少年的年龄越大,他们越期望对自己私人信息更有效的控制,因而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越强。(2)女性青少年希望能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而男性青少年对自身隐私较少重视。(3)家庭状况对青少年的隐私观有重大影响。如健全家庭的青少年对人不存在戒备心,不重视对自身隐私的保护;家庭中父母的学历越高,青少年对保护自己的隐私意识越强;经济状况富足的家庭多数都会溺爱子女,使青少年不够注重对自身的隐私保护。(4)青少年所处的成长环境影响青少年的隐私观。种种迹象表明,在社会中成长时你所遇到的人、事情、价值观都会影响自身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对隐私的理解。
二、新媒体下青少年隐私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媒体下青少年的隐私观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不强,其隐私权容易受到他人侵犯。如被他人私拆信件,偷看日记等;被他人盗用或公开姓名、形象、住址或电话号码等;在自身隐私无意中泄露,并因此而受到威胁时容易妥协;容易被他人用高科技产品观察和娱乐。(2)无隐私观念,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权。如盗用或公开他人的姓名、形象、住址或电话号码等;未经同意进入他人住宅和房间等;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等。(3)整个社会没有为青少年的隐私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在社会转型期中,社会变迁使得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观发生改变,加之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为青少年隐私保护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这些都导致青少年对自我隐私观的认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