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初探(一)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初探(一)

详细内容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地确定评价内容,合理地分析评价事项,辨证地作出评价结论。

  一、准确地确定评价内容

  确定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紧扣“任期”。即审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经济活动,非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有必要可作为背景材料适当追溯,但不作为重点。特别在对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时,对诸如潜盈潜亏、呆坏账等可能影响评价经济责任的问题,一定要同其前任划清界限。二是要突出“经济”。就是要审查和评价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行为,其他非经济活动,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不在评价之列。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一般不列为评价内容,以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根据上述原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大致有下列事项: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反映生产经营结果的指标,主要产品产量、质量、消耗。成本、收入、利润等;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资产、负债、损益情况:任期初的报表数;任期末的报表数;潜盈、潜亏数;不良资产数;审计调整数。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分析任期内资产的完整性、负债的准确性和损益的真实性,还可以从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负债增减变动、税后净利润的增减变动等方面,分析评价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工作业绩。

  3、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账、表、凭证的真实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有效性。

  4.重大经营、投资活动情况: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个人专断行为;重大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益情况。

  5.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情况。

  二、合理地分析评价事项

  要想真实、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单凭企业账簿、报表上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认真核对、合情合理的分析比较。稍有不慎,就会被假象所迷惑,作出错误的评价结论。

  1、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最能说明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在实施审计时,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在计算指标的完成情况时,应做到计算指标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对于报表数据,该调整的调整,这样计算出来的指标才有利用价值。在分析这些指标时,不仅要同计划比,还要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比,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比。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正确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状况,合理评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作业绩。

  2.对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评价时,在查看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还要着重分析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是否存有隐瞒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指账外物资和“小金库”等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是否存在任期末将应并人损益的费用损失故意挂入待摊、待处理以及往来账而造成潜亏的问题:“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假报业绩的现象等等。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审查,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调整,据此分析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程度。